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注重有效性,小学语文教学也是如此.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表现和教师的教学行为,成为新课改背景下评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内容,即关注学生是怎样学的,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等;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关注,也是关注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来评价教学行为表现对学生"学"的价值.那么,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如何提问、如何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如何激励学生学习,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相似文献   

2.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到关注学生的“学”,这一视角的转变对我国现行的课堂教学、教师教学行为及其相关的教学管理等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全新的启示。课堂教学评价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本文结合笔者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体会和中学教学的实际状况,谈谈课程改革中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与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3.
当前,国内的课堂教学评价大多过于注重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评价教师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效果达成、教学素养高低、课堂上机智灵活等等,而很少关注学生课堂的学习行为。我们知道: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而不是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何.因此课堂教学的评价更应该围绕学生的学。就当前的教学理念来讲,课堂教学评价内容的设定应关注学生行为的改变.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正>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包含教师"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传统课堂评价只注重教师的"教",学生"学"的状态和效果更多是通过学生的解题能力和纸笔测试成绩来反映的,这显然很不全面.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已经关注到学生在课堂上学的状态,并且将评价重心从由对教师的关注转移到了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关注.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对于一节课的课堂教学评价,要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展开讨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通过自我反思、自我总结课堂教学实践,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例,以评价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探析怎样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才能引领当今的高效小学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6.
课题组通过调查发现,在公共教育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均存在问题。在"教"方面表现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不够、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有待优化;在"学"方面表现为,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不积极。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从教师的教方面提出对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多组织讨论和案例分析,以满足学生展示自我的心理需求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多元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努力学习。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四节有关代数教学录像课的量化分析及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各类评价行为的统计分析表明,教师课堂评价行为占用时间接近课堂总时间的1/5,在课堂练习环节出现次数最多,所用时间也最长;在教师课堂评价行为中评价形式多样,以肯定性评价行为居多;表扬性评价较为保守,形式单一,却不失公正;教师课堂评价行为主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较少涉及学生情感、态度等;课堂教学中教师正确的评价行为能激励学生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潜能。  相似文献   

8.
胥小燕 《广西教育》2014,(29):14-14
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评价由关注教师的"教"逐步转向关注学生的"学"。然而,笔者发现,小学思品学习评价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教师采取有效对策予以解决,从而充分发挥学习评价的教育功能。一、存在的问题小学思品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借助评价来推进教学目的的达成,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与思想道德,提高学生的认知、判断等能力。同时,通过评价,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教学提供有效依据,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但在实际教学中,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的课程改革要求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到关注学生的"学",对教学目的的认识更应放在第一位。本文就以如何制订有效的教学目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为主要阐述内容。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四节有关代数教学录像课的量化分析及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各类评价行为的统计分析表明,教师课堂评价行为占用时间接近课堂总时间的1/5,在课堂练习环节出现次数最多,所用时间也最长;在教师课堂评价行为中评价形式多样,以肯定性评价行为居多;表扬性评价较为保守,形式单一,却不失公正;教师课堂评价行为主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较少涉及学生情感、态度等;课堂教学中教师正确的评价行为能激励学生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潜能。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变革的"方向标"和"指挥棒"。基于学习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以"以学评教"为基本理念,以"有效促进学生学习"为基本价值追求,以学生学习行为作为基础指标去评价教师的教学,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三个层面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主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主动学习、前拥理解、核心概念、元认知、迁移能力等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课堂教学评价一直备受关注,至今方兴未艾。就近十年的文献资料来看,集中于两条研究主线:一是理念研究层面,教学评价理念由工具理性转向价值理性,由静态性评价转向动态性评价;二是实践研究层面,主要是从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和元评价三个视角出发展开研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重视学生评价,轻视教师自评;注重终结性评价,漠视发展性评价;聚力"教"的评价,轻忽"学"的评价;等等。未来研究中应:重视课堂教学评价的发展性作用;强调实证性评价与人文性评价相结合;重视教师评价主体地位;强调课堂教学评价"以学生为本"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都是以"教师"为主,主要关注教师是怎么讲的。新课程提出,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即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这就要求必须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具体实施中必须关注三维目标的确定与达成,关注"以学评教",关注动静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关注文本教材与开发课程资源,实现课堂教学评价的视角转换。  相似文献   

14.
耿淑  黄俊丽 《考试周刊》2011,(44):104-105
课堂教学评价由关注教师"教"转向关注学生"学"。这一视角的转变给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带来了新的挑战,这要求从根本上改变学生仅仅是教育的对象和客体的传统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处处体现其主体性。因而课堂教学实践中应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情境教学",甚至可以独立地"创设情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倡导的“以学论教”的教学评价,强调以学生的课堂学习中呈现出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以学论教”是对“以教论教”的否定和创新,不仅能激活课堂、促进学生智能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提高。“以学论教”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无疑给现行的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及其相关的教学管理等都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全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评价标准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过去的课堂教学评价重教师教的过程,现在重学生学的过程和体验,过去关注教师的行为,现在关注学生的创造,过去是有条不紊的程式化模式,现在是注重  相似文献   

17.
解决高校大班课堂教学的评价问题,有利于促进大班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课堂教学评价更取向于关注学生人格的和谐发展,关注学生如何学,关注教学过程;强调定性评价,强调多元参与,强调评价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与促进作用。因此,评价原则应坚持评价的促进与发展性,评价指标的通用性、导向性、规范性与协商性;鼓励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允许学术探讨;还应考虑课堂效果与学生的现实表现等与大班教学相适应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对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关注点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程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课堂教学评价是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课程实施的导航器。课堂教学评价要运用现代评价理论,重点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的转变,关注课堂教学文化的重建,建立课堂教学评价的新导向,使课堂教学从教师权威走向师生平等,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学科走向学生,从预设走向生成,最终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成长。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评价,简单地说,就是以教师教学为主要评价因素来评定教师教学状况如何的评价方式,反之,提倡以关注学生的学习为主要评价因素来评定教师教学状况如何的评价方式就是"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20.
传统课堂教学评价往往着眼于纯粹的教师规范化,忽略学生行为,对学生学习是“虚假关注”、“形式关注”,而无法真正达到学生的深层发展:新课程背景下要从对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支撑角度去评价教师教学的成效。探讨引入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评价的可行性和理论依据,同时应基于传统评价标准来构建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