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探讨英汉两种语言在称谓上的不同习惯,分析中国学生在英语称谓表达中经常出现的几种语用错误,并提出了纠正这些错误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论称谓的元语言性质及元语用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际称谓是人际角色关系定位的主要符号标记。称谓系统中的称谓词如同公理系统中的初始元,在语言系统中充当元符号的角色;称谓符号不仅对人际关系、人类文化而且对人类言语行为给予了充分的解释和描写,从而使其在本质上具有元语言性质和元语用功能。研究称谓的这些特性,对进一步认识称谓现象的本质乃至人类语言的本质及使用规律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3.
在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形象的交代总会以各种称谓的形式出现,而这些称谓在作品中常呈现连用与变化两种最基本的形式。这两者关系异常紧密,称谓的变化是在连用中的变化,在变化中显示出称谓连用的无穷魅力。因此本文将这两者列在一起来谈谈它们的三种常见形式及其语用功能。一、反复称谓  相似文献   

4.
<老残游记>中存在着一些今天看似不可思议的称谓方式,本文对这些特殊的称谓方式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并对其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称谓有多种,用字称谓和用名称谓是其中两种.称名称字有一套严格的规范,通过称谓也可看出与被称谓人之间的关系,对被称谓人的评价及态度. 一、称人称字表尊称,称人称名表轻视 现在我们称呼第二方的代词有"你"和"您",而古代,虽然有"汝、尔、若、而、乃"等好几个称法,但是对长辈、平辈说话时,从来不用这些词,认为如此称呼不礼貌.古人有多种多样表示尊敬的方法,用字称人是其中一种.  相似文献   

6.
禅籍方所词语转指称谓的现象大量存在,具体可分为命名性方所词语转指称谓和非命名性方所词语转指称谓两类。方所词语转指称谓的现象符合转喻的邻近性原则、认知突显原则以及语言的经济原则。这些称谓词语折射出唐宋时期丛林制度及寺院结构,同时也体现了禅宗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相似文献   

7.
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或在中国古代史的教学过程中,常常见到对古代帝王在史书的记载上,在课本中,在年表里,有各种不同的称谓。如有的称“××帝”;有的称“××祖”、“××宗”,有的又直称其年号等等。为什么有这些不同的称谓呢?它是怎样来的?有什么内容含义?弄清这些称谓的来源和区别,对我们学习或讲授中国古代史,是会有帮助的。本文就其不同称谓谈谈我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从文化学的角度,运用对比的方法,来探讨中美称谓用语的差别。内容主要包括中美对家属和亲戚的称谓差别,对老年人的称谓差别,中美称谓用语的严肃和幽默之别,称谓用语体现的直接和含蓄的差别,以及称谓中平等观念和长幼观念。通过称谓用语的比较展现中美两国的一些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9.
一些修辞化的称谓在使用时会遇到障碍,使接受者产生抗拒心理,而这些称谓的表达初衷是好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在表达和接受中,预设信息发生了分裂。文章通过对“女强人”和“女博士”的案例分析来揭示修辞化称谓的表达与接受中预设的两重性。  相似文献   

10.
称谓体系由于受到各国不同文化的影响而产生极大的差异。汉语和英语称谓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两个方面。汉英亲属称谓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宗族、血亲和姻亲、老幼尊卑、父系母系和泛化等方面,而汉英社会称谓主要比较通称、职务称谓、姓名称谓、人称称谓和零称谓几个方面。中英两国不同的文化和历史是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英语的称谓形式虽然没有汉语称谓形式那么复杂,但使用起来却也非常讲究,因为它反映的是英语国家的一种民俗。只有熟知这些习惯、选用得体才能在英语社会特定的语境中将汉语特有的称谓形式转换为规范的英语称谓形式。  相似文献   

12.
中西社会称谓比较及汉语社会称谓系统的缺环与泛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称谓系统在人际称谓系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不同的民族与国家的社会称谓系统存在着较大的区别,了解并正确使用社会称谓系统对于处理好人际关系、避免交际冲突有重大意义。本旨在比较中西社会称谓系统的异与同.探讨汉语社会称谓系统中的缺环与泛化问题.并提出语言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完善、健全汉语社会称谓系统。  相似文献   

13.
哈萨克语中有大量的爱称称谓,这些称谓与哈萨克民族的生活习俗、民族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了解哈萨克语爱称称谓对于了解哈萨克族的民族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郭健敏 《现代语文》2007,(1):126-127
阅读古代诗文,常常会被古人众多的称谓所困扰,本文就古代诗文中常用的称谓进行辨析,以减少阅读障碍。古人的称谓较复杂,而这些称谓都有它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如能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就会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古代诗文。  相似文献   

15.
称谓是表示人们彼此间关系的名称,它包括亲缘关系称谓和社交关系称谓两种。一般来说,这两种称谓的分工是明确的,使用范围是相对固定的。但分析人们的语用实际,可以发现表亲缘关系的称谓在使用上愈来愈呈现出灵活性。它一旦与某些词语结合构成合成词或短语,就在一定程度上脱去了原本含有的血亲和旁系亲属的意义,成为表社交关系的称谓,并产生某种附加意义。了解这一现象,对正确理解、使用或解释这些词语,准确地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6.
高斌 《现代语文》2006,(1):119-120
农历十二个月份的称谓除了通用的一月、二月、三月……十二月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称呼,诸如正月、伏月、腊月等,研究这些称谓,对研究古典作品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7.
苏轼是古代罕见的文艺全才,在多个领域有令人瞩目的成就。他好交朋结友,门人众多。因此,对苏轼有多种多样的称谓。知晓这些称谓,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苏轼。  相似文献   

18.
称谓,交际者互指或自称之名称,古今不同,中外有别。《三国演义》中的称谓种类繁,数量大,这些称谓突出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纲五常、伦理道德。从《三国演义》英译本中收集了12个含有称谓语的句子,通过从关联理论角度对它们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证明关联原则既适用于称谓语翻译的评价,也适用于称谓语翻译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社交称谓作为特定的语言现象发生了以下变化;社交称谓亲属化现象淡化、一般社交称谓简单化和正式社交称谓庄重化。本透过这些变化,考察分析了近年来社会心理、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和鲜明特征:崇尚科学、讲究效率、提倡平等,同时继承和发扬了“谦以处已、礼以待人”的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20.
传统称谓词是在古代宗法制度、伦理观念的土壤里滋生的。现代汉语中尊称词没有古汉语那样广泛。这些称谓词与民族文化、社会特征、时代风尚有密切关系。无论古代汉语还是现代汉语中的称谓词,无不打上社会、时代、民族和文化的烙印。称谓词的分化,具有坚实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