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童年社会学研究兴起的背景及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童年社会学开始在社会学领域崭露头角.在批判传统社会化理论的基础上,新童年社会学否认童年仅仅是一种生物学事实,主张把童年作为一种积极建构的社会现象加以研究.近年来,新童年社会学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新进展,不仅拓展了研究范式,深化了方法论,在超越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分裂、取消社会结构论与社会建构论在有关儿童与童年认识及研究方法上的对立做出了积极的尝试,开始关注儿童研究自身应遵从的伦理规范,而且丰富了所涉及的问题域,广泛探讨了有关儿童规训与控制、儿童权力与权利、儿童生活质量与儿童暴力、虐待及其干预等方面的问题.总体来看,新童年社会学目前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还有必要首先完善自身的理论构架,这是新童年社会学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新童年社会学是20世纪后期在欧美,特别是在英国、丹麦、挪威等国兴起的一场童年研究运动,其抛弃了那种植根于传统理论的、浪漫话语的、发展主义的"前社会的儿童"的研究模式,致力于改变社会科学对童年的忽视或仅限于从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看待童年,而认为童年问题应当是当代社会学的中心议题之一。  相似文献   

3.
作为欧美童年研究代表人物之一的英国学者艾伦.普劳特,以其所倡导的新童年社会学研究而知名。普劳特的新童年社会思想主要是在批评传统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童年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很大程度上,其目的是试图构建一种新的童年认识论。通过其分析,使我们看到了传统"主导框架"在某些方面的缺失,意识到一些可能的童年理论空间。  相似文献   

4.
宋家林 《江苏教育》2022,(95):37-41
传统的童年研究将儿童视为“未成熟”“发展中”的需要被社会化的个体,进而得到了天真的儿童、天然本性的儿童、自然生长的儿童以及无意识的儿童等诸多有关“儿童是谁”这一问题的答案,人们的儿童观念及其教育实践无疑都受到传统童年研究的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传统的童年研究的不足和弊端逐渐显现。20世纪80年代,新童年社会学在批判和继承传统童年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在认识论和研究范式上的突破和创新,为儿童研究、儿童教育实践提供了新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基于"发展"、"理性"、"自然主义"、"普遍性"等核心概念基础之上的传统童年研究,受到新童年社会学的强烈批判。作为童年研究的新范式,新童年社会学提出重新看待童年:把童年看做社会建构;童年是社会结构形式;童年是社会分析的基本单位;从儿童自身的角度来研究儿童;儿童是能动的创造性的社会行动者,以上构成新童年社会学的理论特征。作为一个理论综合体,新童年社会学呈现四种研究取向,即社会结构的儿童、少数群体的儿童、社会建构的儿童与部落儿童。其研究取向虽然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是它们的相似性要比其显而易见的差异要重要得多。作为尚在形成中的新童年社会学,具有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仍然有很多障碍需要克服,面临挑战的同时显现出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6.
空间是儿童生活的重要条件.对现代儿童的社会空间进行研究,可以增进对儿童状况的理解,创设更有助于儿童成长的社会空间.新童年社会学通过一系列研究指出现代儿童社会空间存在分化与隔离、控制与规训、冲突与矛盾的问题.儿童的行动受到空间条件的制约,儿童的经验因孤岛化空间呈现碎片化,儿童的体验因空间的封闭性而呈现非直接化.基于新童年...  相似文献   

7.
童年社会学理论认为,儿童是积极的社会行动者,有自己独特的人际互动模式,通过诠释性再生产实现社会建构。儿童的社会化是经由儿童主体性诠释的过程。当今社会,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影响了未成年人的社会化进程。随着互联网对未成年生活的全方位渗透,必须变传统的阻隔策略为引导策略,主动为未成年人提供一个适于未成年人成长的网络空间,引导未成年人接触和使用互联网。政府应当保障未成年人的网络建设,积极推行扶持政策,扶持优秀的互联网企业开发优秀的未成年人网络产品入驻网络社区,构建未成年人专属网络空间,并将其定性为在线的绿色未成年人社区。  相似文献   

8.
9.
童年禁忌是成人社会基于儿童成长的社会、文化、价值期待所建立并体现于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禁制的统称。禁忌不仅对于儿童,而且对于成人有着重要的社会功能。童年与禁忌是共生的关系,禁忌一方面推宕着童年,另一方面又催熟童年。由此可见,成人对儿童设置的禁忌本身是矛盾与割裂的,导致延长儿童的童年以及希望儿童早日成熟的矛盾与割裂,使得童年的历程充满了冲突与痛苦。童年禁忌本质上是成人对于儿童的规训,集中体现着成人与儿童权力关系的纠结。  相似文献   

10.
成人拥有自己的童年经验,但这经验并不能直接促成成人对儿童此在经验的理解,教育者要积极参与到儿童此在的童年体验当中,同时要认识到不可能从生命建构上反客为主,成为儿童童年的所有者这一现实。在这一认识和思考的基础上,我们会发现成人的童年与儿童的童年存在着不同的对话方式——零对话、成人主导的对话、相互理解的对话,而不同的对话方式带来的教育生态和成长结果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11.
童年研究历经传统研究范式到新童年社会学的变迁。以心理学为主导的传统童年研究围绕生物属性的个体儿童,探究其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出儿童参与童年研究的必然趋势,为童年社会建构论和童年权利话语的提出奠定了基础。新童年社会学脱胎于传统童年研究,以建构论为立场,关注童年生活,对传统研究注重挖掘儿童潜力、由成人主导童年话语和坚持西方中心主义童年模式展开批判,积极呈现有主体能力的儿童和多元流变的童年,赋予童年无限可能性。新童年社会学虽未摆脱西方二元论与激进建构主义思想,但其以儿童为主体的研究方法有助于重识儿童-成人的边界,实现儿童、童年的再定义;伸张儿童社会政治主体地位促进了对儿童劳动权和教育权的反思,对当代童年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近年来兴起的“童年研究”热进行梳理,对比两种“童年研究”范式,呈现了“童年研究”的视角转向。传统“童年研究”受到发展心理学以及社会学中“社会化”理论的主控,使得儿童的主体地位被遮蔽;而新“童年研究”以“新童年社会学”的研究为代表,将童年视为社会结构的形式和社会分析的基本单位。“童年研究”视角转向的背后反映出研究者对儿童认识的不断加深、社会发展对儿童人权的尊重以及对儿童研究伦理问题的反思。  相似文献   

13.
王勇 《早期教育》2005,(12):14-15
儿童的早期教育是社会培育一代新人的初始阶段,是基础教育之基础,其地位和作用已为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不断揭示和证明。我国的儿童早期教育应该关注儿童发展的哪些方面?应该在儿童教育上做哪些方面的改革呢?我想从教育社会学的视角来谈谈对儿童早期教育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受20世纪哲学思潮特别是后现代思潮的影响,自菲利普·阿利埃斯提出"童年是一种社会建构"之后,引发了西方50余年来从社会文化视角建构童年的热潮,并形成了社会建构童年研究范式。该范式认为不能将童年视为一种存在于个体身上的固有特点,不存在本质意义上的童年,童年是历史的、社会文化的产物,是一种社会建构。中国的童年研究需要系统了解西方社会建构童年研究范式的思想性质、话语立场、表达方式以及建构步骤,系统梳理50年来从社会文化视角先后出现的三种童年研究途径的主要理论观点及其方法,分析社会建构范式童年研究的贡献和局限,从而更好地推进童年研究以及童年社会政策实践。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童年研究将童年视为具有独特性的人生阶段,探究其发展规律与普遍性的特点。近50年来,西方童年研究以批判传统的童年研究为起点,形成了一种社会建构童年研究的新范式,认为不存在本质意义上的童年,童年是历史的、文化的产物,是一种社会建构。童年的本质是基于人类儿童生命而做出的理想设定,是儿童生活的价值规范形式,关于童年本质的认识可以为人类儿童养育实践提供价值指引,应当在多学科背景下建构童年的本质,其中童年哲学发挥着统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社会学视野中的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学科之眼”是学科赖以相对独立的一个首要条件,“学科视野”是学科之眼所“看到的空间范围”。社会学的学科之眼是“社会平等”。以此来审视教育,社会学所看到的便是影响着教育、发生在教育及受制于教育的各种各样的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家庭婚姻观念的转变,离婚率的迅速上升,单亲家庭也日益增多。在社会学的视野下,单亲家庭作为一种特殊的家庭形式,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但是因为社会法律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滞后性,从福利到舆论,社会都没有为单亲家庭提供和完整家庭一样的待遇,以致给子女、父母以及社会都带来了各种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8.
基于社会学视角,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指作为民众、政府等社会主体为了实现社会和谐有序和充满活力而对由职业角色、家庭关系、社会组织、社会阶层、城乡社区等要素构成的社会结构进行的根本性、整体性、计划性和长期性的优化过程.准确把握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内涵,对于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实践具有启示意义:有助于促进职业角色的规范化,实现社会协调发展;有助于促进家庭关系的平等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助于推进社会阶层结构的合理化,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有助于推动社会组织合法化,激发社会活力;有助于推动社区自治化,提升社会自主性.  相似文献   

19.
社会学的产生,经历了一段从无到有的学科诞生过程。传统之后的承继者,在不断地谱写社会学的发展繁荣史时,也使学科陷入了发展的困境。随后他们发起了对社会学知识进行修订和完善的呼唤,掀起了学科发展历程中的三次代表性呐喊。其中不论是社会学的危机、社会学的新启蒙还是社会学的理论自觉,它们都是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发展历程的必然要求和自身知识创新的内在需求。社会学发展历程中的呐喊,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在自身的体系内形成话语共识,并促进这门学科的成长。  相似文献   

20.
叶剑 《职教论坛》2012,(19):30-33
许茨的知识社会学具有现象学、社会学的重要特征,文章通过剖析许茨关于"理解"、"知识库"、"多重实在"等核心思想,可以看出成人教育与许茨知识社会学之间的关联,而对成人教育中如何发挥"类型化"的作用、推广"关联性记忆"、关注"多重实在间的转换"以及重视"日常生活的价值"等问题进行讨论,使得许茨知识社会学的价值在成人教育领域得到了彰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