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关于北宋太祖的“养兵”之策,多数学者在论及宋初中央集权时有所阐述,但较深入展开者不多见。本人不揣浅陋,仅就这一问题略谈一二。 一、“养兵”问题的提出 北宋建国初年,为了使它不至成为五代以后第六个短命王朝。同时,针对宋初田制不立、土地兼并之弊,精通治道的赵普常与太祖讨论治国安邦之策。当太祖与众臣谈及什么是为利百代之大计时,他得意地自夸,“吾家之事,唯养兵可为百代之利。盖凶年饥岁,有叛民而无  相似文献   

2.
宋代养兵政策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除明初的数十年间外,宋朝兵额是最高的,其军队占人口之比,也是历代最高的。宋朝大规模招兵养兵,主要是为了防止藩镇割据,抵御边疆少数民族的侵扰,预防、钳制、镇压人民的反抗,以及迫使士卒为官府劳作。宋朝养兵之费约占财政收入的70%至80%,为此,宋朝向全国居民榨取的赋税超过唐后期的2倍之多,反映了宋代社会生产较前大为发展。这是宋朝养兵政策的物质基础。宋朝的养兵政策维护了封建中央集权,也导致国家“积贫积弱”,兵变民变此伏彼起,最终走向政策制订者的反面。  相似文献   

3.
孙吴养兵制度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较系统地讨论了孙吴的养兵制度。对养兵制与世袭领兵制的关系,将领养兵的现实与实质、方法与途径,以及养兵制度对孙吴政权产生的影响,等等,作了适当的分析、辨证。同时,对世袭领兵制也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见解;世袭领兵制不仅仅是一种权力,也是一种义务,它依然属于君主专制的范畴。  相似文献   

4.
考察八旗兵丁的经济负担,是研究八旗牛录能否贯彻兵粮自备、兵费自筹的养兵政策的重要内容,对于进一步认识八旗兵丁的社会身份和经济地位也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本文对八旗进入辽沈地区以后,牛录下兵丁的经济负担作些粗浅的分析,以教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篇需放在放大镜和显微镜间细细观察的文章。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底创建北宋,建都于开封,开封始神气十足地走上历史舞台。北宋王朝为了集中力量巩固政权,奉行“虚外守内”的方针,对北方辽王朝采取纳贡求和,对内则大量养兵,厚禄养官,放任大地主大商人的兼并,因此在开国承平气象之下,大都市经济畸型发展起来了。可。说,开封昔日的繁荣绝不是一幅《清明上河图脉能画尽的;同样,如果以为单靠一枝笔去详尽地铺陈就能重现当日的灿烂,无疑也是痴人说梦。秋雨先生深记这一点,于是他采用了虚笔去写,选取了典型去写!这是一种高…  相似文献   

6.
北宋政权建立后, 太祖、太宗相继采取一系列措施, 加强了中央集权, 结果使自唐末以来政权更迭频繁, 战祸连年不断、国家四分五裂、人民深处水火的局面得以改变, 保持了国家的相对统一和社会较长时间的相对稳定, 但同时也造成官僚机构庞大而运转不灵, 官吏冗多而吏治腐败, 消耗过大而征敛无度, 养兵虽多却战斗力很弱, 冗官、冗兵、冗费, 使国家积贫积弱, 最终导致了北宋的覆亡, 为后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7.
崇文抑武政策对北宋的外交产生了双重影响:对辽金夏三国,由于军队问题,战争多败,北宋通过赠送岁币、边境开放榷场的方式实行求和的外交政策;由于海外国家不对北宋直接产生威胁,尚文的北宋王朝从心理上更愿意以一种大国心态,通过民间贸易、朝贡贸易、文化传播的方式,对海外国家实行开放交流的政策。崇文抑武政策是北宋外交政策变化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海上对外贸易历史悠久,唐朝已设有专官市舶使掌海外贸易,广州是当时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五代十国时期,东南沿海的南汉、吴越、闽等割据政权都重视海外贸易,以收商利。宋朝的海上对外贸易更超越唐朝和五代,达到空前繁荣的阶段。本文拟就宋政府的海上对外贸易政策进行初步的探讨。宋朝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以后,为了巩固其统治,实行“养兵政策”,军队的人数不断扩充,消耗了大量的财政收入,到英宗治平二年,养兵的费用竟占去全国财政收入的六分之五。宋政府又无限制地扩大其官僚机构,给予官僚以各种特权和极其优厚的待  相似文献   

9.
北宋时期的契丹归明人是指归附北宋的辽国人。北宋对契丹归明人的安置措施既受到归明人出身背景的影响,也受到北宋与辽国关系的影响。赐与田宅是安置契丹归明人最普遍的措施;北宋对契丹归明人的后代实行恩荫政策,归明人子孙在恩荫制度下可以继续享有录官、赐田等优惠政策,表明了北宋对契丹归明人政策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0.
王安石变法的几个经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所讨论的问题,是根据北宋新出现的新的经济发展趋势,我们对王安石的“理财”及其后果的分析与评价,都基于这一点。或有偏颇,惟望关心这一问题的同志指正。一北宋初年封建政府在经济上实行了一种“启由化”的政策,如:一、“不立田制“不抑兼并”;二、宽减商税,发展商业。这种“自由化”的政策,在北宋以前的各朝是不存在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高考是战场,那么平时的课堂就是训练场。古人云: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对高考来说,高中三年的千日“养兵”,就是为了高考那三日“一时”。如此,平时的“养兵”之法就很有讲究了。若养兵有术,则训练有素,心中有数;若养兵乏术,训练不得法,则会心中无底,事倍功半,甚至南辕北辙。对于有天下第一大题的作文来说,训练是否得法尤显关键,因为它可以决定语文考试的成败。在较短的时间里,如何快速提高作文水平,进而在高考中获得高分呢甲这里介绍高考作文“提档晋类”攻略,相信能帮助你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向上提升“档次”,进入高一等“类别”。  相似文献   

12.
北宋经济发展超越前代,社会生产力得到解放,“农本商末”的思想逐渐被打破。统治者为提高政府财政收入,从宏观政策上放宽对商业发展的限制;士大夫为富国或利己,多提倡“重商”的经济政策与新思想。在“重商”政策的影响下,北宋商品经济发展的同时,趋利思想兴起,形成了“惟利是从”的社会风气。这种趋利思想的形成对北宋社会发展的影响,从正面来看是北宋商品经济发展的原始推动力,从反面来看造成了官场腐败与社会崇奢之风,是北宋灭亡的原因之一。北宋较为宽松的商业政策是社会趋利思想形成的基础,社会趋利思想又影响了北宋政治与经济的发展走向,体现了国家制度与社会主流价值观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北宋道教政策经历了初创、完备、调整和失衡四个时期。初创阶段,宋太祖、宋太宗利用道教,稳定了社会。完备阶段,宋真宗进一步放松了限制,道士和宫观的数量均达到失控状态,北宋财政出现紧张状况。鉴于这种情况,仁、英、神、哲四朝对真宗政策适当调整,限制有所加强,开始在经济上利用道教。失衡阶段,宋徽宗给予道士特殊的权力,政治逐步走向腐败。总的看来,北宋的道教政策是成功的,稳定了北宋政局。  相似文献   

14.
《东坡志林》是一部宋人笔记。是北宋杰出文学家苏轼给我们留下的珍贵文学遗产。这部书内容丰富,为研究苏轼生平和文学创作,为了解北宋社会形态、风俗人情、典章制度,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杨娟 《文教资料》2010,(24):90-91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军事力量相对比较软弱的王朝,但是较于前代,北宋的经济发展水平又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面对北方少数民族辽、金的进攻,北宋采取的是以求和为主的防御政策;然而对南方的四川、广西等少数民族地区,宋朝沿袭前代,以羁縻政策为主,因俗而治,一直没有放松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和管理。  相似文献   

16.
北宋政府在应对与周边少数民族矛盾时会采取各种政策招降以削弱其力量,其中对西夏的招降最为典型。自李继迁叛宋以来一直到北宋灭亡这一百多年时间里,宋夏战争不断,为了更好地削弱西夏的力量,北宋自始至终贯彻了对西夏的招降政策,且方法多样。夏人归降后,北宋政府对西夏降人采取优待措施的同时也相对地予以限制。招降政策使得大量人口流向北宋,为北宋争取了一定的战争优势。然而,长期的推行浪费了大量人力财力,加剧了北宋的经济负担。大量人口的归降也必然会导致宋夏矛盾加剧,爆发一系列的战争。  相似文献   

17.
童贯的对外思想深刻影响了北宋末年的对外决策,因此童贯不仅是徽宗时期对外决策的执行者,更是对外政策的思想者。童贯有着强烈的开疆拓土的思想:他"联金灭辽"的思想、和平统一燕云、输财赎地等思想都变成了现实的对外政策,并且由他本人具体执行。童贯的这些对外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打破了北宋与辽多年的总体外交平衡格局,加速了金进攻北宋的进程,最终导致了北宋王朝的灭亡。  相似文献   

18.
北宋以羁縻政策为中心对西南民族地区进行了积极的法律控制。这种控制以皇帝诏敕为法律形式,以抚恤和限制西南少数民族为主要内容。抚恤包括赐田、减免税赋等经济优待和授官任用等政治笼络;限制则以人身控制为重心。北宋对西南民族地区抚制结合的法律控制展示了宋代富有特色的民族法制。  相似文献   

19.
北宋自公元960年陈桥兵变建立,到1127年靖康之难灭亡,存在了167年。在这一百多年中,北宋王朝几乎是连年对外成争,而每次战争的结果,又几乎都是以丧师失地而告结束,最后,终于在金兵的铁蹄之下覆亡了。考察北宋的社会经济,无论是财力、物力和各项赋税收入,都比唐朝雄厚得多。那么北宋对外战争失败的原因在那里呢?本文试图从宋代的军事制度和御外政策方面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0.
北宋文人歌妓词具有独特的意蕴和审美价值,是解读当时文人心理的一把钥匙。因其内容所限,此类词本该是俚俗的,但北宋文人俗中求雅,不断提升其内在之质与外在之形。在内容上,文人们或专力突显歌妓优秀品质,或抒写真挚爱情,或寄托身世之感,通过这些开拓使其达到“神”变;在表现形式上,他们尽力使用雅语、典故,创造清新淡雅的意境,从而使其达到“貌”变。北宋文人歌妓词的“神”“貌”之变体现了北宋文人的雅化创作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