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温彤胜 《培训与研究》2006,23(7):52-53,97
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坚持了党的思想路线;体现了唯物辩证法,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体现了社会发展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本质;体现了科学实践观的要求,丰富了社会主义发展实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突出了社会主义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创新是必要的,这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人类认识史发展的需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创新是可能的,马克思科学形态的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创新的基础和前提,相关学科知识、学科内容和思想理论的发展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创新具备了客观条件.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创新需要思考几个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实质问题,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地位问题,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问题、发展问题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问题,作了较为深刻的论述。文中的一些观点,如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性哲学、没有阶级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中国化过程中实现了三次理论创新等,相信读者有见仁见智的评析。  相似文献   

4.
目前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教学的实效性不尽人意,远没有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根本的问题是教学过程中的“理想化”自觉程度不够。哲学理论教学必须在营造一个理想的教学氛围、构建一个理想的教学过程,形成一个理想的教学机制的基础上,才能使外在于“我”的抽象理论内化为“我”的心智与力量,实现哲学理论教学的实效性目的。  相似文献   

5.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不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哲学一诞生,它的创始人就赋予它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创新要求坚持与发展相统一;创新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6.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的几点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问题的研究,是一项重要和严肃的工作,需要坚持科学的态度,做长期的和深入的艰苦努力.深入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是实践的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理论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坚持与发展、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要注重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表现形式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的重点:一是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主题,开展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问题的研究,重点放在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理论创新问题、包括哲学创新问题的研究上,二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要深入研究一些理论战线上普遍关注的深层次理论问题和认识问题;要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理论武装的跟进工作.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 ,十分强调理论创新的重大意义 ,提出理论创新是其他一切创新的前提。对此 ,通过对理论创新的哲学基础的分析 ,论证党的第三次理论创新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致性 ,进一步证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第三次理论创新的必然成果 ,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它把马克思主义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同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方向、深度和广度。只有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用科学的态度坚持马克思主义,深刻把握时代精神,以现实问题为出发点,切实做到学术与政治的统一,大力倡导实践中的理论创新,发挥理论引领实践的强大功能,马克思主义才能在更高的平台、更广阔的空间得以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教科书为主要形式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实际生活产生了较大距离,不能满足变化了的时代需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包括内容和形式的双重创新。中国哲学工作者应当有能力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虽意义重大但形势严峻。本文提出,应在教学中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真理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增强可信度。其次,要处理好教学中老与新的关系,把握少而精的原则,追求学与用的统一,强调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这种理论品质表现为马克思主义不是给现实的具体问题提供一劳永逸的答案,而是人们进一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就是要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又结合具体实际,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要正确处理理论与实际、坚持与发展、批判与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浪潮迅猛推进,给世界各国带来发展的机遇,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和挑战。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与发展,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正确方向和优良传统,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首要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定位。文章从目前理论界、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本定位和时代定位的论述进行了梳理,并进一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同时认为我们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定位问题上反映出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问题上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原则问题的忽视;二是没有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共产主义思想是从共产主义事业的利益中引伸出来的,只要是信奉共产主义的人,无论何时提倡共产主义思想都是理所当然;只要我们不是机械地理解客观物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就不难理解共产主义既是理想又是现实。要正确看待共产主义思想,大力加强共产主义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15.
艾思奇《大众哲学》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历程中的经典,缘于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喜爱和传诵。失学者、哲学初学者、普通读者都属于艾思奇写作意向中的读者对象。《大众哲学》具有革命的引领作用,也有科学的启蒙价值,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时代,始终需要马克思主义的引领,因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重大的政治主题。艾思奇对《大众哲学》的不断修订提示我们,随着社会语境的变化,大众的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由此面向大众的哲学需要与时俱进,才能确保其经典性得以稳固和强化,并开显出新的意义和向度。  相似文献   

16.
哲学的存在方式成为一个必须探讨的问题,而追问“哲学在哪里”即是对哲学存在方式的具体考量。文章首先从三个层面分析了哲学存在于充满哲学个性的哲学家、一定的文化生态和现实生活“之中”;在此基础上,从七个层面上揭示了马克思哲学的个性特质,强调马克思哲学本质上是“生活哲学”;最后指出,研究马克思哲学必须以把握马克思哲学的哲学个性为前提,以避免误读马克思哲学。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后现代主义在当代的相遇,凸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后现代意蕴。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后现代主义思想家的理论话题在一定程度上有重合之处,尤其是在问题意识上有相通性,然而这并不代表马克思就是一个后现代主义者,只能说明马克思具有一种独特的后现代视野。无论是在解构和批判"现代性"的根本方式和根本态度上,还是在一些具体问题的解答上,二者都存在着根本的不同。研究这一问题对于促进我们进一步思考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哲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具有较强的方法性与实践性,在信息时代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哲学课具有可行性。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影响了教学成效的发挥。鉴于此,应处理好传统讲授与案例分析、教师导演与学生参与、理论学习与能力培养等三对关系,在选取案例时应遵循真实客观性、事件典型性、趣味性、综合性、情感教育性五大原则。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人为出发点,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归宿的终极关怀人的哲学。“以人为本”始终都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之中,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里,“以人为本”就是指人是现实世界之“本”、价值之“本”和历史之“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其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