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所在:然而,在具体教学中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学与用分离,把数学与  相似文献   

2.
柳华 《湖北教育》2003,(15):49-50
案例 一次听二年级数学陈老师的课——《两步计算应用题》,整节课着重解决如下一类问题:“小英跳绳,三次共跳95下,第一次跳了35下,问第二次和第三次一共跳了多少下?第二次跳了32下,问第三次跳了多少下?”。他笑容满面,声情并茂,并运用了多媒体的手段。开始课堂  相似文献   

3.
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是辩证的,也是统一的.就其本身来说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运用性。它来源于生产、生活实践,抽象于生活,又无处不在服务于生活。数学如果脱离了那些丰富而又错综复杂的生活背景,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将生活观引入课堂教学,符合小学基础教学的学科特点,也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识规律。在日常教学中努力尝试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你会发觉学生理解了,爱听了.掌握的也比以前多了。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捕捉生活素材,激发学习兴趣。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植根于现实。”教师应根据数学的这一特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出发,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要用数学。如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中可这样谈话导入:有的顾客买袜子时只需将袜子在自  相似文献   

5.
芮阿琴 《云南教育》2001,(21):29-30
新大纲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努力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强大内驱力。为了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可在一些课的开头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置身于数学生活的氛围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尽快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如在教学“圆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一、思维训练“生活化”思维训练“生活化”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要面向生活实践,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而又活泼的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创新思维的训练。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达到能力的创新。如教学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学生在第一次接触10+4×3这类题目时,方法是“要先做乘法,再做加法”。教师是直接把运算方法告诉学生,还是让学生运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进行抽象概括,是两种教学思想,其效果必定大不一样。“生活化”训练设计如下:(1)展示生活情景。…  相似文献   

7.
荷兰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提出:“数学现实”的原则,即数学教学源于现实,扎根现实。由此,数学教学应注意让生活数学走进课堂,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学会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和认识客观世界。要让孩子不怕数学,不厌烦数学,把它当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体会到数学的生动有趣和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8.
王丽 《甘肃教育》2004,(10):37-37
只有从生活中来的数学才是“活”的数学,才是有意义的数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呈现应该是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的联系。认识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激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让课堂真正成为生活化的课程。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与生活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小学生应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学生“自己的数学”。课本中的数学只是生活数学的一种辐射、提取、概括和应用。课本无非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生活范例”,给我们学习生活数学提供了一种视角,搭起了一层平台,而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却蕴藏着许多现实性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在教学中,我本着促进学生发展的宗旨,让学生在观察、猜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创造出自己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回归生活的世界。  相似文献   

10.
在美丽的古城安丘,有一所教研气氛非常浓郁的历史名校——安丘市实验小学。5年前,它的一个有关应用题教学改革实验的专题研究报告曾在本刊连续刊登,引起了全国的广泛关注,成为全国小学教学界长时间议论的话题。岁月沧桑,时光荏苒,5年的时间过去了。5年来,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生成长的老师们并没有满足于现有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新课程师资培训班上,结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实例,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新理念,对如何改变原有观念、落实课程改革精神作了初步探索,受到了培训教师的欢迎与肯定。现陈列如下,以飨读者,并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2.
由于小学生自身的成长特点,小学数学不可能像中学那样以传授抽象的知识点为主,而是要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引入游戏机制,让数学课堂生动起来,把一些数学知识染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对此,我认为可以从构建生活的课堂、重构生活的课堂课程教材、提取生活中的数学这三方面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改革。  相似文献   

13.
“有不识字的文盲,没有不会算数的算盲”,这是租祖辈辈传下来的俗语。这俗语是有道理的,你到农村看一看,那些几乎目不识丁的老农有几个不会加减乘除的?他们没有上过数学课,也没有数学老师教过他们,可他们会算,是什么原因?答案可能只有一个,那就是生活,是生活教会了他们,是实践教会了他们。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学校数学教育的反思。我们的学生从呀呀学语起,父母就对他们进行有关数的教育,到幼儿大班,一般孩子就能认得数字,进入小学一年级后,每周要上5-6节的数学课.还要跟上大量的辅导和练习,结果却是越教不会数学的越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陈榕清 《今日教育》2004,(10):25-26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现在的数学教学存在着一个弊端:教师为了教而教,只是把知识生硬地教给学生,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越来越感到数学是枯燥的,是冷冰冰的。学习数学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应付数学考试。这样的教学使数学与生活脱节,完全失去了学习数学的意义。因此我常常思考: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拉近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生活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剧围的事物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积极主动地运用数学观点分析生活现象,从而自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生数学思维更快更好地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刘青艳 《成才之路》2012,(21):34-35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以便增强学生的生活体会,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数学来自生活实际,数学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要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首先要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其次要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努力地为学生创造一切条件,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最后做到数学教学运用生活化。  相似文献   

17.
重新审视现行修订的小学数学教材,我们仍会发现,时至今日,教材中随处可见的仍然是“修一条水渠……”、“加工一批零件……”、“……学生积肥多少筐”等严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经典”应用题,现行课改实验使用的新教材中的应用题素材,同样存在不同程度的“一刀切”,还有因南北、城乡学生生活经验迥异,应用题的素材也会不同程度地存在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形成解决问题的障碍等问题。因此,改变应用题的内容与教学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课题。基于以上认识,我们产生了利用改编应用题使“应用题教学生活化”的理论设想,试图通过对现行教材中枯…  相似文献   

18.
19.
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找到数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可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学习并实践数学的能力。一、联系生活实际,探求数学原理 有人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这话确实有它的道理,因为如果不能及时地提出问题,不会妥善地研究解决问题,数学知识就会枯竭。因此,要不断地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时要注意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范春玲 《考试周刊》2013,(48):62-63
传统的数学教学强调知识的训练,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如今倡导的教学"生活化"则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在生活实践中运用数学,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实现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教师应在教学中构建生活化的学习内容,呈现有趣的数学问题;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探究、思考;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