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传媒》2007,(11):75-76
张晓郁: 实习中最有收获的两次经历 为了这次期待已久的采访,我们很早就做了准备.不仅按照老师的要求撰写采访提纲,进行讨论和交流,还自发讨论过一次.但真的到实际采访中,我们还是犯了致命的错误:脱离了采访的中心,而仅仅围绕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提问,没有办法形成《今传媒》可以采用的稿件.  相似文献   

2.
刚才上网浏览了一下本报的电子版面,有两篇文章,绝对让人HIGH翻天。和我一起来德国的程绩同学,在前往波多尔斯基家进行采访之后,拖着两天只睡了5小时的身躯,写出了一篇铿锵有力的采访手记——《我“真的”是这样采访到“波爸波妈”的》。而留在后方坚守的“球霸”老关,也以一版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扁平化理论为基础,通过与现行图书馆采访组织形式的对比,提出了一种新的团队型文献采访服务组织结构,该结构扩充了原有的采访部门工作并将采访形式由分散式变为集中式采访,同时对两种组织结构的不同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新媒体浪潮席卷而来,移动传媒的快速发展在改变人们通讯方式的同时,也掀起了一场新闻传播的革命.在所有传统媒体中,报业受到的冲击是最大的.尤其是2017年1月1日起《东方早报》《京华时报》一南一北两大有影响力的报纸停止纸质版的出版,而转战新媒体战场,在让传统报业报人唏嘘的同时,更感到凉风阵阵.难道报业的寒冬真的到来了吗?报纸真的要消亡了吗?  相似文献   

5.
记得找工作面试时,主考官曾经问我,如果你采访奥运会,可又没有证,你准备怎么办? 当时的我天真地回答了一句,怎么会没有证呢.如今,我真的要开始做一个这样的奥运记者,确切说,是一位持非注册证的记者.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6.
王天定 《青年记者》2012,(15):19-20
一 前几天,我到焦作市一家水泥厂采访,在粉尘弥漫的车间里拍下了一张张设备改造照片.采访结束后,立即又要赶到河南煤化鹤煤十矿采访,厂里陪同采访的同志说:"你采访这么辛苦,连我们的饭也不吃又要赶路,像你这样的记者我们欢迎!"我说:"这是记者应该做的,基层为我们记者采访提供了那么多的服务,记者就应该深入采访,挖出新闻,为基层多发点稿子,这是记者与你们‘两好搁一好’的体现." "两好搁一好",就是记者要摆正位置,放下架子,树立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的思想.对基层提供的服务有感恩之心,感谢之意.我们记者每篇好新闻问世,都离不开基层干部、群众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民间曾经流传着一句半是感慨半是调侃的话:"防火防盗防记者".而如今隐性采访的频繁使用,是否真的置记者于尴尬的角色呢?  相似文献   

8.
王波 《记者摇篮》2012,(11):17-18
倾听与观察是记者进入实际采访中需要运用的两项最为重要的专业技能,这两项技能直接关系到采访的质量。一、采访中的倾听采访的过程在很多场合下都是记者提问、采访对象回答的过程。因此,记者应该是一个耐心的同时也是善于思考的倾听者。新闻信息很多时候都是从采访对象的  相似文献   

9.
按需出版这一新兴出版方式在给作者、出版社及图书馆带来诸多积极影响的同时,也随之出现了两种乱象:一是学位论文按需出版中的乱象,一是免费维基百科内容中的按需出版乱象.图书馆界应采取提高外文图书采访馆员的信息素养、加强同行之间的交流、采用现场选书方式等措施提高外文图书的采访质量,规避按需出版的乱象.  相似文献   

10.
我不是新闻记者,因工作关系,有机会两次组织中外记者对集宁——乌兰巴托铁路通车和武汉长江大桥落成通车典礼的采访活动.从中发现一些记者采访中的问题,顾意提出来以供参考.1955年底,我国铁路职工提前把集(宁)二(连)铁路建成了,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又一重大胜利.经过中蒙苏三国政府协商,确定于1956年元旦举行集宁一乌兰巴托铁路接轨通车,同时,开办中蒙苏铁路联运.这是一椿具有国际意义的事件,也是一条具有国际意义的新闻.加采访的不只是有新华社记者  相似文献   

11.
一、交叉采访 记者到一个单位或一个地区采访,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往往可以发现好几个新闻线索。对这些新闻线索,不外两种做法:一是单打一,采访完一个线索,再采访另一个;一是在采访第一条新闻的同时,就顺便为第二条、第三条新闻搜集材料。待到第一条新闻采访结束,第二条、第三条新闻的材料已搜集了一部分或大部分。这后一种做法,叫作交叉采访。 交叉采访当然得有一个条件,就是采访对象能够为你交叉的任务提供材料,否则纵有交叉愿望,也不能实现。在一般情况下,几个新闻线索发生在同一单位或同一地区,是有可能交叉进行的,因为…  相似文献   

12.
采访技巧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通过一定的语言、动作、表情等微观因素对受访者进行有效访问的采访艺术.本文借助记者采访的一般技巧重点分析了新闻记者这一特殊群体的有效采访技巧,通过对采访前、采访中及采访后的分析,提出了新闻记者"问"、"听"、"做"的三步采访法.同时,新闻记者也需要在掌握多种采访技巧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采访风格.  相似文献   

13.
对名人的采访,除了具备一般的采访程序和采访策略的共性外,还有一些独特的采访策略和采访艺术. 采访名人,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通过采访名人,谈他自己本人经历的人生故事,包括自己经历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还有一种情况是通过采访此名人,来了解彼名人(可以是一位,也可以是多位)的故事或特定时间和环境罩的某个特定事件.  相似文献   

14.
民间曾经流传着一句半是感慨半是调侃的话:“防火防盗防记者”。而如今隐性采访的频繁使用,是否真的置记者于尴尬的角色呢?  相似文献   

15.
第二种:交叉式采访方法所谓交叉式采访方法,即在同一时间内报道两个以上不同地方发生的新闻事件,要交叉进行采访的一种方法。运用交叉采访方法,一般有这样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两个以上的新闻事件在同一个日期内相继或同时发生,都需要一个记者或通讯员去报道。比如说,在一天里上午举行体操比赛,下午又有足球比赛。作为一名体育记者,尽管上午采访的体操比赛还没有写出稿子,下午也得赶到另一个体育场去采访足球比赛。这样两场比赛在一天内举行,而且当晚都需要发稿。另一种情况,报道的对象尽管是日常工作,时效性不强。可是,作为一个记者为了充分利用采访时间,在这个采访活动的间隙,同  相似文献   

16.
记者的心理压力主要分两类:一是采访突发灾难陛事件可能带来的心理创伤,二是日常采编工作本身的压力.提防灾难报道创伤后应激障碍天灾人祸不可避免会带来人员伤亡,而记者常常是抵达现场的第一批人,直接暴露在血腥而惨烈的画面前.面对当事人的恐惧、家属的悲痛欲绝,强烈的情绪体验往往意味着一次心理创伤.同时突发事件报道往往意味着要在短时间里连续作战、采访资源竞争和报道方式创新等等,身心俱疲下的巨大压力也是一种创伤.  相似文献   

17.
电视采访是电视节目制作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它不仅是新闻事件第一现场的真实还原,同时也是客观事物内在延伸的适时渲染.纵观当今电视媒体,每一类节目自由制作,每一种表现形式,电视采访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程序.因此,作为一线工作人员,尤其是与观众直接面对面的播音员、主持人,更应当把电视采访当作是一项基本功,掌握、领悟并运用好电视采访的艺术与技巧.在近二十年的实际工作中,在各种形式、各种体裁的电视采访运用中,摸索总结出了一套电视采访的实用技巧与艺术,浅谈如下,与同行共勉.  相似文献   

18.
按说上海市长宁区档案局局长方惠萍是一位具有亲和力的人,采访她应该不难,但其实不然。我们在她办公室一坐下,她就说,“工作是大家做的,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看到我们掏出采访本,她显然有点不安,“我个人真的说不出有什么先进事迹,工作是大家做的。”  相似文献   

19.
采访遭拒是新闻记者在日常采访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同时也是许多记者在采访中面临的共同难题。一般来说,新闻采访遭受拒绝的原因主要来自于记者自身和被采访者两个方面,因此当出现新闻采访遭拒的情况时,新闻记者要从自身和被采访者两个方面来查找原因,并通过合理的采访方式来有效地化解采访僵局,促使采访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20.
从“真的没有时间”到“你有20分钟可以提问”再到“非常抱歉地通知您……”约访曾宪梓先生的过程,真的有点儿像过山车,还好我的心脏是强壮的。 然而,当真正面对到他,采访时看到73岁的曾宪梓坐在我的对面流泪的那一分钟,突然觉得之前约访所受的折磨都是一种偏得,尽管当时我的心情是复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