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即使在今天,类风湿关节炎也不是一种好治的疾病。到了疾病晚期,患者除了关节疼痛、肿胀外,还会出现严重的畸形,痛苦不言而喻。在医学科技远不如今的100年前,医生们面对这种棘手的病症,又会想出什么办法来应付呢?  相似文献   

2.
当我们吃饭的时候,消化道是如何工作的?当我们不慎割伤了手臂,局部的血管和正常情况下有什么不同?心脏为什么会不断跳动?睡眠时为什么呼吸不会停下?……生命活动中的种种现象总是人们非常感兴趣的话题。然而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囿于技术水平落后或陈旧观念的束缚,类似上述的这些问题并没有得到合理的回答。  相似文献   

3.
吕增建 《成才之路》2009,(27):80-81
一百多年来,全世界先后有530位科学家荣获诺贝尔科学奖,这些科学大师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而英国剑桥大学的卡文迪什实验室和与卡文迪什实验室关系密切的就有30位科学家获诺贝尔科学奖,卡文迪什实验室也被人们誉为诺贝尔科学奖的摇篮,光彩照人。研究卡文迪什实验室如此成功的经验,对于我国科技发展、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卵子与精子结合,受精卵开始分裂.经过大约280天的发育,离开母体来到人世。一个孩子的诞生过程看似简单,但对有些人来说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直到一项新技术改变他们的命运——这就是试管婴儿技术。  相似文献   

5.
我与我的丈夫厄温·内尔共有5个孩子。1998年,经过一番商议,我决定不再继续做一名科学家,转而从事科技教育。那一年,我向德国科技部新任部长书面提议,建立一所面向青少年的高等研究机构。1999年,一间工作室在哥廷根大学建立,次年就发展为X-LAB国际实验室。实验楼由五国著名大学和诺贝尔实验室联合创办,位于哥廷根大学校园中心,各大学院环绕四周,拥有理、化、生一流实验设备,连辅助工作人员也是专家,可以称得上是一个超级实验室。X-LAB现已成为哥廷根大学城地标,就像大海中的灯塔一样。  相似文献   

6.
拉斯克医学奖,全称阿尔伯特·拉斯克奖,是美国最具声望的生物医学奖项,也是医学界仅次于诺贝尔奖的一项大奖。有此一说,并非是它刻意向诺奖靠拢,实在是常常出现一个巧合。拉斯克医学奖于每年9月发布,而诺奖则在10月。自1946年设立以来,300多位拉斯克医学奖获得者中,有83位摘得诺奖桂冠。更巧的是,同一个获奖人,9月份才上领奖台,10月又被唤上一次。远的不说,去年的拉斯克基础医学奖得主、美国斯坦福大学医院Thomas C.S(u|¨)dhof教授,就是鱼与熊掌兼得。  相似文献   

7.
<正>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将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Eabeth H.Blackburn,Carol W.Greider和Jack W.Szostak,3名获奖者将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2.7万美元)奖金。这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第100次确定获奖者,也是首次由两名女性同时摘得这一奖项。  相似文献   

8.
古希腊诞生了许多文化巨人,其人格魅力令人高山仰止,其思想成就令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9.
《语文世界》(教师之窗)杂志2013年第10期发表的陈雪虎教授的大作《“真情实感”说辩证——当代语文教育观察之一》,触及到了目前中小学作文教学的深层问题,在中小学语文教育界和学术界引起较大反响。本刊选择了与陈教授对话的短论数篇,同时邀请陈教授写了主持人语,一并刊发,期望将讨论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天地》2009,(10):39-41
哲学家说,每个人都生活在当下。历史学家说,人类的每一个脚印都遁入历史的河流。而诗人满怀激情地吟唱:张开手臂,让我们迎接美好明天!是啊,昨日也许失落,今天也许迷茫,明天一定会焕然一新;过去经历灾难,今天还有危机,明天一定会春光明媚。明天是什么?明天是理想,是希望。  相似文献   

11.
《生物学教学》2009,(5):M0003-M0003
据东方网2008年8月28日援引《新民晚报》报道,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和波士顿儿童医院研究人员,以冷冻的普通腺病毒为载体,将三种基因注入缺乏胰岛β-细胞的病鼠胰腺中,使胰腺中大约20%的外分泌细胞转化成了胰岛β-细胞,病鼠分泌的胰岛素相应增多,血糖水平降低,糖尿病情减轻。实验中腺病毒载体携带的三种基因是Ngn3、Paxl和Ma5a。结果证明这三种基因可以使普通细胞转化为有典型功能的胰岛β-细胞。  相似文献   

12.
为挽救国家及民族的危难,为实现教育普及的愿景,在清末兴学时行政者就选定了“寓师资于高师”的模式。这一思路为民初的行政者所继承,并进一步设计出了高师教育分区制,集全国之力建设“六大高师”,以优化高师教育的发展。在克服了重重的困难之后,其制才规模初具。怎料时代潮流急速转变,“寓师资于大学”似乎更先进,舆论界也多倡导废除高师,在民间的与官方的教育大会上更是争吵不断。此后的大学狂潮中,几所高师也随潮流改变性质,导致“高师升格运动”变了味道,大学多了、高师少了,无法供给合格的师资,给中等教育的发展留下了极大的隐患。只有北京高师不为潮流所动,坚持师范教育的本身,但其自身却遭遇种种意外的打击,部分学者视其为骈枝,断其为“尾巴”,只认可“寓师资于大学”。在炮火连天硝烟弥漫中,行政者又参酌高师旧制创立了师范学院制度,“六大师院”因缘际会得以诞生,这一行动再次证明了高师教育及其分区制的特有价值。只是受其他因素的干扰,这一教育政策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这一问题才彻底解决。高师教育分区制的沉浮史,对当今的师资培养能够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杜郎口”,一个敏感而又有争议的话题。从第6期开始,本刊特别策划了“重读‘杜郎口’”的讨论。第6期发表了原海南省教研培训院蒋敦杰院长的《杜郎口中学印象(上)》,本期刊发《杜郎口中学印象(下)》和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研训部张丰主任的《关于教与学的关系:从“觉醒”到“行动”》,敬请关注。欢迎您参与重读“杜郎口”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本刊将持续聚焦这个话题,来稿请发送至zhengyan625@126.com。  相似文献   

14.
本期推出《新诗的"变"与"常"》笔谈(之四),共四篇文章。我们很高兴的是,这个笔谈正在引起学术界同仁的兴趣和关注。李怡教授和张传敏、段从学、熊辉诸博士都对笔谈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给予了充分肯定。的确,如段从学所讲,新诗的"变"与"常",实际上是审视新诗的"变"的问题。永远的对美的新向往,也就是"变",是诗的美学本质。"变"就是活力,"变"就是生命。  相似文献   

15.
校际联盟有利于学校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合作共赢”.有助于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基础教育发展的一种新策略。当前西部学校发展普遍面临资源短缺、学校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通过校际联盟,借助外力,走出一条联合、共享、自主、低成本、高成效的学校发展之路。笔者结合贵州新学校计划的实践,深入探讨了校际联盟的实施策略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公立高校管理权具有权力、权利和自主属性,但不是公权力、私权利和大学自治权。所以在公权力与私权利之间,应以私权力(社会权力)为核心定位高校自治权,这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高校管理权转化为高校自治权;(二)高校自治权应是一种私权力,是具有社会权力属性的私权力,一种扩大的私权,也是国家权力的私法化;(三)以私权力为核心建构我国高校自治权。  相似文献   

17.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处于一个激烈动荡和制度变革的关键时期,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并开始探索在一个国家建成社会主义的独特道路.最终形成斯大林模式,影响了资本主义国家的许多政策和二战后的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经济大危机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进行干预,导致二战后资本主义阵营盛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8.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与中国虽然是一个整体,但以大经济危机作为界限,前后历史有不同的特征.此前是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形成、调整时期,是资本主义的平稳发展阶段;大经济危机发生以后.各国争夺市场和转嫁危机的斗争日趋激烈.德国和日本挣脱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意图日益明显.最终走向第二次大战。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的时候,中共曾对美表示好感,希望美国能帮助中国走向民主和繁荣.美国政府最后确定的"扶蒋反共"方针迫使中共不得不转向寻求苏联的帮助.1947年底国共内战已经胜负分明.斯大林开始考虑转变对华政策,支持和帮助中共.但在冷战格局下又顾虑重重,担心引起美国的干预,所以一再推迟毛泽东访问莫斯科的时间.1949年初毛泽东坚决拒绝国共和谈,也反对苏联出面调停.斯大林决定派遣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前往中国,详细了解中共的立场和各项方针,以便最终确定苏联的对华政策.  相似文献   

20.
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要求教师逐渐完成角色转型,由教学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就是其中之一。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把研究与教学对立起来的现象,教师游离于研究者的身份之外。教师是教学者还是研究者?教师又该怎样成为研究者?本期将针对教师文化中的角色认同问题——“教师是教学者还是研究者”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