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闽南民间故事是闽南民间历史文化的宝库,是闽南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其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它塑造了许多孝文化的形象,这些形象具体表现为父子关系中的孝子形象,友邻关系中的孝礼形象,师生关系中的孝义形象以及官民关系中的孝忠形象等。这些形象受到闽南文化的影响,在构建闽南和谐社会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虽然通过闽南民间故事所传达出来的这种孝文化具有等级性和保守性等负面影响,但在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构建回南和谐社会方面仍具有积极的价值和独特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晋江流域、九龙江流域为主要区域的闽南地区流传着许多以朱熹为原型的民间故事。这些民间故事通过闽南民众的文学想象将朱熹的笔墨能力神奇化,并且在庇护民众时发挥了独特作用。朱熹民间想象中所传达出的崇儒尚文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对于弘扬闽南文化的优秀传统和思想精华,规范闽南民众的思想行为,构建和谐有序的闽南社会都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文化研究作为当前学术界最具活力、最具批判性和开放性的一种学术思潮,在教育领域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美国教育思想家亨利·吉鲁一方面从理论上探讨了文化研究在教育领域存在的空间;另一方面,他运用文化研究的方法和视角对某些教育问题进行了开创性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展示了文化研究在教育领域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文章首先分析了闽南建筑文化融入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价值与意义,然后提出了闽南建筑文化融入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策略,包括运用故事叙述导入闽南建筑文化;通过视频媒体融合闽南建筑文化;利用实地访查渗透闽南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5.
闽南民间童谣源于闽南民间文化,是民间歌谣的一种独特形式,渗透着闽南民间传统文化,蕴含民间文学共有价值的同时兼具有自己独特价值.童谣即儿童歌谣,闽南民间童谣以闽南方言为载体进行创作传唱,作为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闽南老百姓集体智慧的成果.在地方民间文化、方言日益受到重视和保护的今天,人们通过对闽南方言以及童谣的探索和考究发现两者之间有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6.
布袋戏是台湾流传已久的一项民族文化,在闽南,或者是一些流行闽南文化的台湾以及东南亚地区,精美玲珑的木偶戏向来不缺少喜爱它的观众.尤其是在祖辈、父辈那些个娱乐极度匮乏的年代里,木偶戏成了一种最为普及的戏曲样式,可谓是街知巷闻.本文对布袋戏的发展现状予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7.
侗族民间故事作为一种内心活动特征和行为方式,蕴含了独特的生态伦理观,反映了侗族人对待自然最基本的道德行为准则。侗族民间故事作为具有鲜明生态特征的民族文化,对我们今天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闽南民间音乐生动形象地展示了闽南地区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对闽南地区文化、民俗、美学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闽南民间音乐具有极强的鲜明特色,是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闽南民间音乐不仅仅是音乐曲调,音乐的背后是对音乐创作者的记忆,是对本土传统文化的传承,民间音乐记载了闽南群众的辛勤劳动与智慧成果。闽南民间音乐传播在闽南群众的日常生活中,不断记载着人们的喜怒哀乐,成为地区历史时代发展的见证者。  相似文献   

9.
南江文化是珠江文化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民间故事是南江文化一个重要载体,从南江民间故事极具代表性的罗定民间叙事入手探究南江文化的精神内涵对于南江文化的整体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7,(3):20-21
2007年,文化部正式批准设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实验区包括福建泉州、漳州、厦门三地,这里是台胞的主要祖籍地,也是闽南文化发祥地和保存地。为探索闽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本校通过课题研究尝试将漫画与闽南传统文化主阵地的晋江乡土文化相融合,旨在以漫画形式传承和创新闽南传统文化,并将闽南传统文化渗透到漫画特色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以提高漫画核心价值,实现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11.
研究汉语,得从研究活生生的方言入手。泉州方言作为古汉语的“活化石”,同时承载着丰厚的闽南文化。林华东教授《泉州方言研究》就泉州方言作了深入的源流考察和理论阐释,在泉州方言语言、词汇、语法特点探索的基础上展开文化层面的系统分析,对语言的生存和流播以及泉州方言研究的方法论问题等作了富有见地的探索,提出了令人信服的见解。该书的出版,对于发掘和弘扬泉州方言乃至闽南方言、实践闽南文化生态的保护等,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民间故事是影响最为广泛、深远的口头文学,是民族民间文化的窗口.中国民间故事史是中国民间文学史、文学史和文化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然而,在大量采录当代口头文学资料的时候,国内外尚未有人对见于历代典籍中的民间故事书面文本及相关材料进行全面梳理,由此而缺乏对民间故事的渊源、发展、演变所作的宏观考察,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乃至中国文化研究中的一种缺陷.  相似文献   

13.
李志东 《教学随笔》2015,(4):166+165
古色古香、平上去入、抑扬顿挫,有古汉语"活化石"美誉的闽南方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世世传承、辐射海外的闽南文化,具有根植闽南、花开两岸、香飘四海、誉满五洲的特征。作为特色鲜明突出的民系文化,积淀深厚,形式多样,种类丰富,活态传承,保存了众多原生态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闽南方言是"古汉语的活化石",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芝兰,闽南方言与文化源远流长,联系、滋养、影响着海峡两岸同胞。因此,对地方课程"闽南方言与文化"的开发与实施进行深入、全面、系统地研究探索,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突出亮点,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数字技术的闽南文化创意产业是闽南文化与数字技术的交融和升华,是闽南文化创意产业在信息全球化环境下的一种新的创造发展方式。数字技术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如何应用数字技术来进行闽南文化创意是问题的关键、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灰姑娘”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民间故事之一,它的传播范围之广,文本数量之多,影响力之深远是民间故事中罕见的.以“灰姑娘”故事的母题为基点,从女性角度来探讨“灰姑娘”故事,可以发现其所折射的文化特征,即男权社会对女性的价值评价标准及其男性对女性命运的掌控.  相似文献   

16.
正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是在国务院台办、台盟中央、全国台联和福建省政府及省直相关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在漳州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下,整合闽南文化研究所等海峡两岸相关高校优质资源,于2012年6月组建而成的,是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编辑出版、文化交流、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教学科研单位。研究院设有学术委员会、办公室、《闽台文化研究》编辑部等机构,主要研究方向有闽南文献与海疆文化、闽南方言文化、闽南民间信仰、闽南家族文化等。闽南文化研究院现有专兼职研究人员46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14  相似文献   

17.
方朦 《教师》2020,(3):124-125
闽南文化是闽南人共同创造并代代传承发展、创新沉淀与累积的区域性文化,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一个支系,是闽南人民的智慧结晶。根据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马巷第一中心幼儿园的地域特点,将闽南文化引进幼儿园,让幼儿从小接受闽南文化的熏陶,不仅能够让幼儿萌发热爱家乡文化的情感,促进幼儿心智发展,还有助于闽南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文章作者所在幼儿园以闽南文化为蓝本,充分挖掘并把握闽南文化的精髓与教育价值,对闽南文化融入幼儿课程建设、环境创设以及组织活动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使幼儿在学习闽南文化过程中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是指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将幼儿从一种活动状态转向另一种活动状态时产生的中间环节。民间故事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和文学艺术特点。教师如何巧妙地将民间故事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具有探讨研究的实践意义。教师应充分了解将民间故事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所具有的教育价值,总结当前民间故事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时存在的问题,探索民间故事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9.
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是指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将幼儿从一种活动状态转向另一种活动状态时产生的中间环节。民间故事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和文学艺术特点。教师如何巧妙地将民间故事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具有探讨研究的实践意义。教师应充分了解将民间故事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所具有的教育价值,总结当前民间故事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时存在的问题,探索民间故事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0.
族群文化:闽南文化概念的重新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南文化的概念是模糊的,先有20世纪20年代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对闽南文化的具体研究,直至20世纪80年代末才出现“闽南文化”一词。时下常见的闽南文化即区域文化或闽南方言区文化的这两种主要说法.都不足于全面规范闽南文化的概念;而第三种观点即闽南文化为民系或族群文化,如果充分运用族群理论进行分析,则可以比较妥贴地阐释闽南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同时还展示了闽南文化作为一种族群文化,其具有独特的人情味与文化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