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采用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对泉州师范学院21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显示:大学生的一级信仰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由高到低依次为社会信仰、实用信仰及超自然信仰。说明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信仰更认同。而超自然信仰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重。大学生对民族主义、生命崇拜、政治信仰以及国家主义等次级信仰的认同程度较高.而对宗教信仰、神灵信仰以及金钱崇拜等次级信仰的认同程度较低。相对而言,男生更容易产生金钱崇拜,女生更容易产生生命崇拜;学生干部比非学生干部更容易产生家族崇拜;大四比其他年级的学生更容易产生实用信仰:来自城镇的大学生更容易产生神灵崇拜,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更容易产生家庭主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和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对400名大学生进行测查,以考察大学生精神信仰的发展特点及其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精神信仰的总体状况呈现出超自然信仰最强、实用信仰次之、社会信仰最弱的特点,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精神信仰的一些因子中存在显著的差异。(2)精神信仰与生活满意度存在一定的预测关系,精神信仰各个维度对不同领域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不同整体生活满意度的学生在神灵崇拜、政治信仰、民族主义、国家主义、金钱崇拜、社会信仰六个因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采用问卷法对四川省1444名90后大学生的精神信仰状况进行调查,发现90后大学生的精神信仰特点如下:(1)总体状况表现为社会信仰最强,实用信仰次之,超自然信仰最弱。在二级信仰因子上的信仰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民族主义、生命崇拜、家庭主义、政治信仰、国家主义、家族崇拜、宗教信仰、神灵信仰和金钱崇拜;(2)年级、性别、专业、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学生干部、是否中共党员、是否贫困生对四川省90后大学生精神信仰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探讨中美大学生的信仰特点、影响因素以及与人际关系的相关,为留学生的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采用宋兴川编制的《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和《成人人际关系测量问卷》对中美大学生进行测试分析。结果:中美大学生的超自然信仰和社会信仰有显著差异;中美大学生信仰的性别方面也存在差异,中美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总分差异不显著;人际关系总分与超自然信仰和实用信仰有显著相关。结论:中国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与宗教信仰和金钱崇拜成负相关,与民族主义成正相关;美国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与宗教信仰成正相关,与神灵崇拜和金钱崇拜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1100名藏族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藏族大学生精神信仰存在如下特点:藏族大学生社会信仰占优势,其次为超自然信仰,最后是实用信仰。藏族大学生二级信仰由高到低依次排列为生命崇拜、国家主义、民族主义、宗教信仰、政治信仰、家庭主义、家族崇拜、神灵崇拜和金钱崇拜。这说明藏族大学生更重视生命崇拜,金钱崇拜则处于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采用"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对广东某高职院校770名高职生进行精神信仰的性别与年级差异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性别的高职生在民族主义方面和家族崇拜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女生有更高的民族主义;男生有更高的家族崇拜。不同年级的高职生在超自然信仰、社会信仰和实用信仰都存在显著差异。三年级高职生更容易产生宗教信仰和神灵崇拜;三年级高职生有更低的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和政治信仰;三年级学生有更高的家族崇拜。  相似文献   

7.
采用《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对广东某高职院校770名高职生进行精神信仰现状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社会信仰占优势,其次为实用信仰和超自然信仰;民族主义、生命崇拜和政治信仰位居前三位,宗教信仰、金钱崇拜和神灵崇拜位居后三位。  相似文献   

8.
调查高职学生自我和谐发展现状。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对467名高职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高职学生自我和谐发展基本呈正态分布,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和自我灵活性显著优于大学生常模(;2)女生的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和自我刻板性显著优于男生;(3)大二、大三学生的自我灵活性和总体自我和谐显著优于大一学生;(4)学生干部的自我灵活性和总体自我和谐显著优于非学生干部。高职学生总体自我和谐发展水平较好,但在人口学变量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采用《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对湘西地区某大学672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一级因子上均值得分表现为社会信仰最高,实用信仰次之,超自然信仰最低。这与国内其他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湘西地区大学生精神信仰总体状况良好;二级因子上均值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生命崇拜、民族主义、政治信仰、国家主义、家庭主义、家族崇拜、神灵崇拜、宗教信仰、金钱崇拜。与国内其他研究相比,其特殊性体现在湘西地区大学生生命崇拜突出、金钱崇拜得分最低。湘西地区文化的特殊性是导致这一现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采用自我表露指数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20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探讨大学生自我表露、社会支持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大学生自我表露水平中等程度以上,女生均分高于男生,但是差异不显著。在文理科以及年级维度上的差异同样不显著。(2)大学生社会支持水平中等程度以上,女生均分低于男生,但是差异不显著。在文理科以及年级维度上的差异同样不显著。(3)大学生自我表露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4)社会支持中的三个因子中,大学生自我表露与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不相关,大学生自我表露与利用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鼓励彼此交流和了解,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也有助于在人际交往当中学习自我表露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iritual beliefs amo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Method: 431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re measured by Students’ Basic Information Questionnaire (SBIQ)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piritual Beliefs Questionnaire (MSSSBQ). Results: (1) The overal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iritual beliefs amo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re as follows: social beliefs rank first, practical faith second, and supernatural beliefs last. The ranks of the seven beliefs from high to low are nationalism, political conviction, family’s doctrine, life worship, religious beliefs, money/material and gods worship. (2) Boy students have higher political conviction and money/material faith than girl students. Girl students have higher religious beliefs than boy students. (3) On the beliefs of money/material and life worship, students in Grade 9 take the first place, Grade 8 second and Grade 7 last. (4) Non-student cadres have stronger money/material faith than cadres. (5) League members have higher political beliefs than non-members. (6) Students who are good at studies have stronger national faith than students who are average or poor at studies. Students who are poor at studies have stronger money/material faith than other students. Conclusion: The spiritual belief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re positive.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Psychology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2005:2.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父母依恋对大学生身心适应的影响机制。方法:应用自编大学生父母依恋问卷、自尊量表、信赖他人量表、青少年自主性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自编身心适应量表对重庆、四川、浙江2471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父母依恋的年级差异不显著;(2)男、女生父母依恋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3)一年级的身心适应水平显著好于其他年级;(4)身心适应的性别差异不显著;(5)父母依恋对自尊、信任他人、自主性、社会支持感知、身心适应有积极影响;(6)父母依恋以自尊、信任他人、自主性、社会支持感知为中介对身心适应产生积极影响。结论:父母依恋首先以自尊、信任他人为中介,然后通过自主性、社会支持感知的中介作用对身心适应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采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和Rosenberg自尊量表对285名学困生和373名普通生的自我意识和自尊进行测量。结果显示,男生行为和合群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女生,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女生,自尊水平的性别差异不显著;学困生的自我意识显著低于普通生,自尊显著高于普通生,但不存在性别差异;学困生的自尊与自我意识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回归分析发现,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行为和焦虑因子对自尊的回归方程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低自尊学困生的自我意识显著高于高自尊学困生。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大学生成人依恋、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UCLA孤独量表对326名大学生施测。结果发现:(1)大学生成人依恋比较积极,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程度均较低。(2)大学生社会支持存在年级和生源地差异,大四学生对支持的利用度显著高于大三学生,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其主观支持高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3)大学生孤独感程度较低,但大三学生孤独感显著高于大四学生。(4)成人依恋与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成人依恋与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5)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对孤独感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对孤独感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6)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在依恋回避和孤独感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江苏地区319名高职生和212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法来揭示高职生的特质性、行为式和自陈式自我妨碍的特点,并深入探讨高职生不同类型自我妨碍与自尊及学业成败归因的关系。研究表明:(1)高职生特质性自我妨碍程度低于本科生,其行为式自我妨碍程度高于本科生;(2)高职生的行为式自我妨碍性别差异显著,男生会比女生表现出更多的自我妨碍行为;(3)高职生一年级的特质性自我妨碍水平要明显高于二年级和三年级。随着年级增长,高职生的行为式自我妨碍水平却会显著下降。(4)高职生特质性自我妨碍与自尊呈显著的负相关;(5)高职生的特质性、行为式和自陈式自我妨碍与学业成败外归因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