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金小说《憩园》交错展示了杨、姚两家的悲剧故事,揭示出家庭的溺爱和误导是导致青少年走向堕落乃至毁灭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文中也刻画了几个做人的典范和道德的楷模,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学习的榜样。在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百出的今天,《憩园》则具有更为深刻的现实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2.
巴金创作的《憩园》是以文学的方式对那些曾经帮助、关心过作者自己的众多女性的一次纪念,正是在与她们的交往中巴金终于完成自己思想意识中的一次重要转变,使其在"我控诉"的创作信条下多了一个"我同情"的创作宗旨,而"控诉"和"同情"这两种互为矛盾的情感交织纠缠在一起,最终形成《憩园》独特的叙事风格和令人费解的叙事动机.  相似文献   

3.
巴金创作的《憩园》是以文学的方式对那些曾经帮助、关心过作者自己的众多女性的一次纪念,正是在与她们的交往中巴金终于完成自己思想意识中的一次重要转变,使其在"我控诉"的创作信条下多了一个"我同情"的创作宗旨,而"控诉"和"同情"这两种互为矛盾的情感交织纠缠在一起,最终形成《憩园》独特的叙事风格和令人费解的叙事动机。  相似文献   

4.
读巴金先生的作品,我平常有一个感觉,觉得巴老写小说,有两个特点:第一,有一颗同情而苦痛着的心。第二,偏重于写人们的心灵,而不太像其它一些作家着力于写人物的外表。最近读了《憩园》,就更证实了这两点。巴金这本《憩园》,写的是住在朋友家里(地点看来是成都),在写一本关于车夫和瞎女人的故事的小说,朋友家有一个前妻的是外婆家骄纵的儿子虎少爷,因为骄纵,终于任性地在泅水时淹死了,这朋友家就叫做憩园。同时常到这憩园来的,还有一个以前的房主人的儿子杨家小少爷。他每每来折花,为的是给他那被家中驱逐出来的住在庙里的爸爸。这爸爸是杨三…  相似文献   

5.
《憩园》是巴金文库中最有感染力的作品之一。它清新、隽秀,好象山谷中缓缓流淌的小溪,又象蓝天里徐徐浮动的云。它虽然没有《红楼梦》中“大观园”那样的宏大建筑,却展现了苏州庭园式的玲珑剔透、精妙绝伦。可是当我走进这座小巧的东方园林时,却发现了被时代埋葬的封建家族的一片遗迹。一拉开封建大家庭的帷幕,便不难看见旧时代的罪恶。《憩园》中的杨公馆就是旧中国一个典型的封建家庭。杨梦痴在这里领略到了人生的种种享乐生活,并  相似文献   

6.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组织文学社团,创办文学刊物,积极向校内外报刊投稿”。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甘肃省级示范中学兰炼一中语文组于2005年10月组织学生成立了“憩园”文学社,创办了《憩园》社团刊。在组建文学社团并开展活动的几年里,我们认为校园文学社团能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发挥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追求感言     
人们景仰的文学巨匠巴金先生,走完了他101年的人生历程。他留下的是激励人们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寒夜》、《火》、《憩园》、《第四病室》等长篇巨著,《英雄故事》等多部短篇小说集。是什么使他一生笔耕不辍,写下了那么多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扛鼎之作?答案就是两个字——追求。  相似文献   

8.
从《灭亡》开始,巴金中篇小说就对中国文学释愤抒情的传统作了继承和弘扬.巴金中篇小说长于人物精神世界刻画,着力描写青年人的反抗和斗争,善于营造情感氛围,使小说在结构艺术、人物塑造、语言艺术等方面形成特点及有了创新.《憩园》的艺术手法更臻于娴熟,表现在:主题深刻而独到;环境描写诗意盎然,生活体验蕴蓄表达;采用视角转换、复调的手法,使叙事结构细致绵密.  相似文献   

9.
<正>在中国现代作家中,用现代意识对中国漫长的封建家族文化作出全面而深刻反省的,巴金是第一位。巴金以其家庭题材系列小说(《家》、《春》、《秋》、《憩园》、《寒夜》等)向人们展示了二十世纪初中国封建大家庭瓦解、崩溃的整个过程,而《家》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作。从人类文化史的角度考察,巴金的《家》为整个封建家族文化唱了一曲“孝”的挽歌,同时也为整个封建家长专制制度唱了一曲挽歌。  相似文献   

10.
《家》、《憩园》、《寒夜》是巴金创作的三部典型的家族小说,从《家》到《寒夜》,作为物质外壳的"家"在巴金的笔下逐步瓦解,但是精神的家园却在这片瓦解的废墟上开出现代的花朵,"家"的结构变迁,家中主人的更替,家里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以及家的精神内质变化都向我们展示出激流动荡中"家"的摇落,思想解放中"人"的觉醒。  相似文献   

11.
《嘉应学院学报》2018,(3):62-66
"叙事作为修辞"是在"后经典叙事学"的语境下对叙事给予修辞性的解读,是通过小说的叙述结构、视角、时间、距离、声音等问题的指涉来理解叙事在叙述者、文本现象、读者反应之间的协同作用。巴金的中篇小说《憩园》,以小说中的人物"老黎"为主要叙述者,以"憩园"新旧主人姚家和杨家为叙述对象,通过多个次要叙述者的设立、多重叙述视角的切入、叙述空间和时间上的延展以及"抒情性"叙事策略的展开,使叙述声音呈现出"复调"特征,建立起三个叙事层面、多重对立的情感模式。  相似文献   

12.
母亲形象是文学画廊里的永恒主题,20世纪四十年代,巴金在《寒夜》和《憩园》中塑造了形态各异的母亲形象,这些女性处于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时期,在各自为人母的人生旅途中,经历了不同于传统女性所经历的母性困境。  相似文献   

13.
酷库     
钱,、 栏目主持:刘天天 李国梅《葵花园之歌》 成都市双流县实验小学指导老师:曾敏 林智勤《郊游》 成都市双流县实验小学指导老师:曾敏 高元清《鸟憩》(钢笔画) 江苏省东海外国语学校 陈一飞《职贵》 成都市双流县实验小学指导老蛾曾敏 时冬雪《开采机》(水彩) 江苏省东海外国  相似文献   

14.
同样反映封建大家庭的命运,《憩园》与《激流三部曲》存在着许多联系。浪子形象的塑造,不仅表明了这种联系,而且显承出作者在不同时期对同一现象的更深层的思考。浪子形象的变化,带来了作品主题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抗战后期和抗战结束后,巴金创作转向对国统区黑暗现实的批判,对行将崩溃的旧制度作出有力的控诉和抨击,艺术上很有特色的中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长篇小说《寒夜》便是这方面的力作。作者完全是内心憋得太难受了,在感情激流的冲击下创作了《寒夜》——讨伐国民党反动派的檄文。  相似文献   

16.
一段时间以来,围绕着《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文库》的排名,在中国文化界掀起了一场关于文学大师“座次”问题的轩然大波。有人指(?)为何能排名第四,有人为茅盾不能入选抱打不(?)然而终于排定。据《北京青年报》3月19日得自“文库”主编王一川博士的消息,“座次”如下。一、小说部分 1.鲁迅:《阿Q正传》、《在酒楼上》、《铸剑》; 2.沈从文:《边城》、《月下小景》; 3.巴金:《憩园》;  相似文献   

17.
《呼啸山庄》与《日出》均巧妙运用了弗洛伊德"人格三部结构"说对两位女主人之本我、自我与超我进行深刻而细腻的刻画,揭示她们人格结构失衡后丢失精神憩园的焦虑与疯狂、无"家"可归之漂泊流浪和最终"不想死而不得不死"之相同悲剧宿命,她们终究未能挣脱犹如地心引力般强大的父权制的层层束缚而"浮出历史地表"———"流浪的疯女人"在尘世没有天堂。  相似文献   

18.
巴金和张爱玲的小说在现代文学现代性表达上呈现出两副面孔,以《憩园》和《沉香屑·第一炉香》为例,同样表现异化,如果说巴金以精神抵抗财富,批判了封建大家庭对个体的控制和对人性的腐蚀,急欲让主人公走出来,那么张爱玲则让精神屈从生活,顺应了梁家的人格异化,静观主人公走进去;如果说杨梦痴陷入无地自由的困境,那葛薇龙则显示出逃避自由的倾向;如果以"五四"新文学传统为参照,那么可以看到,巴金在《憩园》中依然恪守着个人本位取代家族本位的启蒙现代性,而张爱玲则从《沉香屑·第一炉香》就显示出新的方向,选择放弃个人自由,加入资本主义式的利益交换关系之中。  相似文献   

19.
以往的研究都认为施蛰存的《将军底头》是一篇历史小说。作家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纯熟地运用其中,剖析了历史人物在情欲与理性的双重冲突下灵魂的搏斗。笔者以为,以往的研究还停留在弗氏学说的表面,没有结合文本深入到小说中的隐喻层面进行更加细致的挖掘。《将军底头》是一篇关于中国式的俄狄浦斯情结的性寓言,具体说来它是五四时期现代知识分子内心深处阉割焦虑的一种隐喻化表达。巴金的《家》、《憩园》和曹禺的《雷雨》都是这种儿子阉割焦虑的互文性表达。  相似文献   

20.
“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但从古典到现代的转变过程中,中国的“家庭”观念却承受着巨大的变迁。首先是男性的绝对家长尊严的丧失,家庭成员由家庭本位转向社会的“群”,这使得现代家庭的建立成为可能,而“群”中“个”的建构及其“度”的问题则又成为现代家庭建立过程的一个难解之题。这种建构的困难其实是现代中国建构之艰难的一次很好的隐喻。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家》、《北京人》、《憩园》、《伤逝》、《寒夜》这些作品忠实地记录了这一变迁的过程,前三部记录着传统家族的衰败,而后两部则记录着现代家庭建构之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