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培养青年教师需从塑造“师魂”始东城区西中街小学校长马杏芳青年教师是教育的未来和希望,努力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青年教师队伍是当前教育战线面临的一项重要仟务。我校十分重视这一工作,几年来进行了认真地探索和实践。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塑造“师魂”作为人民...  相似文献   

2.
结合地理教学,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从教能力和社会交际等各种能力,同时强化师德意识,塑造师魂,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  相似文献   

3.
高素质、高起点的青年教师队伍,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后备力量,是新世纪教育的生力军。近年来,我校十分注重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完善校内人才生产线。 一、“师魂工程”塑形象。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塑造者。学生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人民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特殊的使命担负着培养祖国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人民教师应当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端庄整齐的仪表、良好的身心素质。人民教师应当“讲师德、养师表、铸师魂”。一、教师“讲师德、养师表、铸师魂”的原因师德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时必须遵守的各种道德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和完善人的活动,教师是人类文明知识的传播者、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其职业道德联系着人类历史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这就决定了师德不同于普通道德,它应是崇高师魂、精湛师能和优良师风的完美结合。在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利益多元化、文化多样化的今天,加强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尤为重要。而铸师魂、强师能、正师风是新时期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培育教师师德魅力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高等院校的办学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专业技术人才,人才的质量取决于教育的质量.师范院校作为培育教育人才的基地,如何培养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合格教师,是师范院校的根本培养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师院里的一切育人过程都要围绕一个“师”字,加强师魂师德师能教育是师范院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劳动的过程,说到底就是教师以自身的思想情感信仰习惯和知识通过各种行为来影响学生的过程.如果教师思想进步、品质高尚、学识渊博,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那么他的学生往往会在耳濡目染的熏陶中,由对教师品格的认同心理进而发展到自我道德品质的养成.师魂师德师能对于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具有很强的内化力和长效性,甚至可以影响人的一生.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是人生成长过程中可塑性最强的阶段,家庭、社会、朋友给予多方面影响,而起决定作用的是老师.  相似文献   

7.
<正>教师,应有教师的精神气儿,这股精神气儿就是师魂。笔者作为一名从事军校职业技术教育教师,所理解的师魂就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的精神,有流血流汗不流泪的气魄,能为了军校职业技术教育事业奋斗终生献出教师全部的青春和生命。如何在军校职业技术教育过程中展现教师的师魂呢?铸造军校职业技术教育的师魂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要热爱本职,为人师表;二要精通业务,不断进取;三要言传身教,身  相似文献   

8.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是现在教育面临的首要任务,而教师自身素质的核心是教师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敬业精神。教师的思想道德,简称师德。教师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即师魂。教师的师德高尚与卑劣直接影响学生的素质高低和优劣,关系着教育这一伟大事业的成败和兴衰。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重要。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  相似文献   

9.
<正>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更为重要。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在语文学科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但语文教学同时也应承担思想教育功能。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来挖掘及实施语文思想教育功能。所谓语文思想教育功能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来实现对学生的培养和塑造。语文思想教育能够塑造学生的广阔视野与深刻思维,使学生成为有思想深度的人。教师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思想教育资源,这是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例如,在教材中挖掘思想教育资源,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思想教育,开展课外活动等。当然,教师在教学时要时刻牢记教学目的,重视教材内容和教学手段的合理应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近年来,江苏省常州市博爱小学结合自身实际,致力于把教师培养成守初心、铸师魂、担使命的博爱"大先生",引导教师怀揣仁爱之心,坚守儿童立场,厚植家国情怀,担当育人使命。  相似文献   

11.
产生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关怀主义教育哲学从师生关系、课程中的教师角色、教师素质、教师德育能力、教师关怀方法等方面阐述了丰富而独特的教师观,从而影响了教师教育领域内的课程设置、教师专业标准、初任教师培养模式等方面,成为当今教师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2.
郑富兴 《学科教育》2014,(5):105-112
关于教师道德的评价存在两个矛盾的现象,一是教师社会声誉下降与教师呼吁道德减负并存,二是好人与好教师在“应试教育”下相互冲突。教师是否应该是好人成为了一个问题。忽视或弱化教师的个人道德是现代学校教育的工具化、技术化与功利化的后果。面对教育体制的不道德,教师仍应该是好人。教师道德评价的框架和内容从个人-职业、公共私人两个维度可以概括为私德、公德、师道和师德(专业伦理)这四种类型。教师道德评价的重点应该是教师德慧,即一种基于公共教育责任的价值立场处理不同类型的教师道德的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3.
教师专业化视野下的教师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专业化既是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教师个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当前要真正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就必须进行教师教育改革:一是要建构专业化理念,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二是要以专业化为导向,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三是要明确专业化标准,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四是要进行整体设计,实现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五是要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师教育的师德培养也由职业道德向专业道德转变。专业道德是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与标志,它推动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我国教师教育的专业道德培养现状令人堪忧,积极探索新时期培养学生专业道德的途径已成为教师教育紧急而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郭强  冯建新 《绥化学院学报》2014,34(10):135-139
特殊教育与特殊教育学之间模糊关系、随班就读师资的培养及特殊教育师资专业化等对高等特殊教育本科师资培养提出新的要求。从特殊教育与特殊教育学之间关系、特殊教育专业划分、高等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课程问题以及培养模式类型角度,探讨高等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得到本科层次特教师资培养的启示:应拓宽特教师资培养模式类型;既要培养言语治疗师、物理治疗师等专业师资,又要培养特教学科教师或随班就读的复合型师资。  相似文献   

16.
在职教师教育是我国教师教育的重要环节,构建科学、合理的在职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关键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发展阶段论正是着眼于教师,研究教师处于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特点和需求的理论。文章基于教师发展阶段论,将在职教师教育课程分为5个阶段,根据不同阶段教师发展的特点和需求,按照主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阶段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对具体课程设置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为在职教师教育提高效用,开拓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解读“教师专业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教师职业道德”到“教师专业伦理”的转向,是基于教师专业化的要求、伦理与道德的分野,并针对传统师德的弊端而提出的。教师专业伦理在提升教师的专业品质、保障学生的教育权益、维护教师的专业自主权方面具有内在的价值。而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与作为服务对象的学生之间所具有的独特关系,又决定了教师专业伦理与其他专业伦理的根本差异。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第16届ISATT会议为写作缘由,结合会议内容,对西方人文主义取向的教师教育的演变、发展和挑战进行讨论。人文主义取向的教师教育核心在于强调教师在教学和自我发展中的主体性,关注教师的自我、身份和教师所处的各层次脉络,并主要以质性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人文主义教师教育取向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启示在于:教师教育是以教师为主体的人的活动,目的在于通过成就教师的卓越来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教师的成长首先应该是人的成长,然后才是专业的成长。教师培训绝不是简单的教学技能的传递。作为教师教育者——研训教师来说,要关注不同阶段教师专业成长规律和成年人学习规律,帮助一线教师在学习探索的过程中认清自我、发展自我,结合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回归教师教育的原点。  相似文献   

20.
师范生实习支教,置换教师培训是通过组织高师院校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进行教育实习,在一定时期内顶替现职农村学校教师的岗位,被置换出的农村教师参加由高师院校组织的短期脱产培训。这是一种双赢的教学和培训模式,它有效提高了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切实解决农村教师队伍素质不高这一制约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根本问题。文章从当前教育实习和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讨论"实习支教,置换培训"的实践价值并对其有效实施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