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产生于19世纪,他认为剩余价值是产业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剩余价值的根本源泉在于劳动力所创造的价值高于自身劳动力消耗补偿的那部分价值。而这部分价值真正成为剩余价值却是有条件的,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这些条件发生了新变化,因此,对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必须进行修正,至少现在我们必须承认,剩余价值是产业工人和教育劳动者共同创造的,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管理创新,对剩余价值的产生,也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资本应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资本是一个反映商品和货币关系的范畴,它是通过商品的价值运动和货币运动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和不同劳动社会组织形式相结合,体现着不同的生产关系.只有当资本和雇佣劳动相结合时,才体现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特有的剥削与被剥削的生产关系.当资本与社会主义联合劳动相结合时,则体现着劳动者之间互相合作的生产关系.剩余价值同样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社会主义联合劳动使资本和剩余价值的性质都得到了根本改造,不再反映任何直接和间接的剥削关系.  相似文献   

3.
对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剖析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可得出以下结论:用劳动时间来衡量商品价值量无法完全说明剩余价值量的增减;流通领域在社会剩余生产中不容忽视,应当区分社会剩余与剩余价值这对概念;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地位要具体分析,剩余的出现并非一定源于剥削。  相似文献   

4.
美国金融海啸和世界经济危机再次证明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没有过时,金融不创造一个价值原子。笔者在探讨信息经济引发的当代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分工的深刻变化的基础上,论证了现阶段剩余价值生产的新特征。笔者指出,信息经济极大地提高了脑力劳动对价值形成的作用,是当代剩余价值生产的一场革命,它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和活劳动创造价值的效率,但是活劳动仍然是当代价值的唯一源泉。此外,笔者还对当代垄断价格如何进一步掩盖剩余价值的来源以及垄断利润的分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理论在历史演进和逻辑推演上是统一的,这种双重统一是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证明。从理论的历时性和共时性角度探讨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理论的关系,不仅有利于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内部结构的角度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而且有利于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面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分析生产自动化条件下的资本主义生产,阐述了少数资本家在短期内积累起巨额资本和个人财富的原因,丰富了剩余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7.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的两个最重大发现,其中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理论基石。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主要论述了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这就使一些学者认为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经济范畴,那么社会主义社会究竟有没有剩余价值,社会主义剩余价值同资本主义剩余价值有何异同,以及现阶段面临诸多挑战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中,创造最大劳动剩余价值的途径有哪些,作者主要从以上方面简要地论述的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剩余价值学说以研究人的劳动为起点,以批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为核心,以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为终极追求.剩余价值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基,揭露了人作为“类”的物化状态和个体的异化进程,指出了人自由发展的实现条件.文章探讨构建社会和谐发展的视角下,探究人的本质、劳动、劳动力、异化劳动与人的发展进程,分析“人”对“物”由依赖到超越的转化,揭示异化劳动对人类自由存在方式的诉求,考察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的新内涵、新发展,从而思考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根据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生产要素所有制关系决定分配关系是人类社会实践所证实的真理。工业经济时期,以资本短缺为特征的生产要素所有制关系,决定了资本所有以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式独占剩余价值的分配关系。知识经济时期,除了土地、劳动力、物质生产资料外,技术、管理、知识也成为不可短缺的生产要素,以致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知识工人也直接参与了现代资本主义企业剩余价值的分配,使现代资本主义企业剩余价值的分配关系出现了崭新的变化。随着我国经济融入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这一分配关系对我国的企业制度、人才流向与分配关系产生着日益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公有资本与社会剩余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有资本是公有制经济中的资本。公有资本与私有资本既有共同点,又有本质区别。从本质上看,公有资本是劳动者阶层内部经济权利与利益的对立统一关系。私有资本带来的剩余价值叫资本剩余价值,公有资本带来的剩余价值叫社会剩余价值。资本剩余价值与社会剩余价值在性质、起源和存在条件上都是根本不同的。  相似文献   

11.
剩余价值存在的一般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品经济是剩余价值存在的前提条件,资本的生产经营和雇佣劳动是其存在的决定条件。这种对剩余价值存在的一般条件的科学分析和抽象,只能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并存的现实关系为参照,并由此得出,社会主义社会经济中剩余价值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新视角下的剩余价值理论发展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理论过时与否一直是理论界的争论热点之一,作为马克思理论发现之一的剩余价值学说也受到诸多质疑。剩余价值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崭新的经济土壤中出现了新的表现形式。在劳动者本身同时变为资本持有者的今天,其劳动创造的价值的分配已不能过多取决于劳动量的多少,而资本在分配中的比重会有所上升,这恰恰是剩余价值理论本土化的新鲜表现形式。正确地再解释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对消除人们因当前按劳分配比重下降造成的认识歪曲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农业生态思想视域下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不同历史时期人口过剩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必然伴随着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集中,不仅带来了城市环境问题,而且不利于农业生态的恢复和改良。从马克思主义农业生态思想的视角解读我国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及其转移问题,有助于研究者以新的理论视角重新审视我国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及其转移,合理安排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为我国农业生态化的实现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对当代社会剩余价值分配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剩余价值分配理论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劳动者在生产中处于机器附属物的从属地位决定了资本家占有全部剩余价值。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经营者开始参与剩余价值分配。在现代化生产条件下,中、下层管理者、科技人员、智力劳动者在生产中地位提高。一般员工潜在能力的发挥程度直接影响资本增值程度,他们参与剩余价值分配具有了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含义探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遗产、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具有合理的科学内核和重大理论价值的一个科学范畴.同时,在物化劳动是否创造价值问题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具有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方面.  相似文献   

16.
对混合经济中剩余价值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玲 《铜仁学院学报》2004,6(3):32-33,37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但不能完全用它来分析我国现阶段的混合经济形式。混合经济中存在着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和不同的分配方式,所以并不能否认混合经济中存在着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存在有利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多余人”是俄国社会转型期开始觉醒又找不到出路的一组贵族知识分子典型,传统观点,侧重于实践能力和行动效果的评析,从而忽略了思想的力量以及“多余人”对后世的启蒙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对其进行重新解读,探讨其独特的社会价值和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