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简论庙会与中国农耕文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庙会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独特的组成部分,充分反映着广大民众的心理诉求和风俗习惯,其中的很多活动,都与中国传统的农耕文明的运作方式相适应。从根本上说,庙会是中国农耕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产物,从庙会祭祀活动中的诸神、庙会节日时间的选取,早期祭祀的社会功能、庙会中的祭祀对象的文化渊源等等方面,都可以看到明显的农耕文化的影响印记。  相似文献   

2.
庙会的宗教祭祀活动借助于戏剧形式进行,又推动了戏曲舞台的诞生和完善,庙会中的戏曲成为最富于文化个性的信仰形态。历史时期闽西客家地区庙会和戏曲文化生态:神是民间信仰,有神就有祭神场所——庙,民间信仰活动庙会要在特定的时间举办,在祭祀节庆活动中,戏是不可或缺的节目,功能在于"酬神"。闽西客家地区的庙会和戏曲保护真正需要的是活态传承,传统的文化形态只有走多元化的方式,才有可能谋得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现代庙会是传统与创新的融汇,越来越倾向于商业化、大众化,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多样。庙会经贸活动在活跃大众物质文化生活、和谐人际关系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不良商家的一些行为也不容忽视。政府与民间加强互动,使金殿庙会从宗教拜神到繁荣商业再到发展旅游业转型是民俗文化得以保留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庙会起源于远古时期的祭祀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世俗化和大众化,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被称为"中国人的狂欢节"。秦东地区保存了华山西岳庙会、白水仓颉庙会、蒲城尧山庙会、白水杜康庙会、华县下庙西岳庙会、韩城太史庙会、合阳东雷三官庙会等古庙会形式,在宗教祭祀、商业贸易、娱乐、文化传承、训导教化、精神引导与旅游推介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发挥着多重功能。  相似文献   

5.
论陕北庙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庙会文化是以庙会为依托,以祭祀活动为动因,以集市活动为主要表现形式,民间自发性群体性的信仰活动,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陕北庙会活动由于其仪式古老而复杂,加上文化的原始性、多元性以及地理环境形成的"保护机制",使之形成并保留了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6.
庙会文化是民俗研究的一个新课题。定仙焉娘娘庙花会祭祀活动繁杂,规模盛大,该文通过娘娘庙所供奉的神、花会的组织、程序及民俗活动,探讨了庙会所传承的商业文化观念、功利观念、男女平等观念。  相似文献   

7.
庙会是集信仰、商贸、娱乐等多种因素于一体的传统民俗活动。明清时期,宁夏广建寺庙祠观,促进了庙会文化的发展。当前,宁夏有多处富有特色的庙会,海宝塔寺庙会是在首府城市举办的佛教法会;同心青苗水会是体现地方特色的一种道教色彩的庙会;固原什里乡村庙会体现着乡村农民精神和文化生活。各种庙会成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民众的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来,对于南方庙会文化的研究比较冷清。就浙江曹娥江流域庙会文化而言,它的历史渊源流长,丰富多彩的庙会活动承载了深刻的传统文化内涵。曹娥江流域庙会在满足人们祭祀愿望、搞活地方经济、展示乡土特色文化、聚集本地民心等方面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同时比照历史,现今的曹娥江流域庙会文化正在发生一些深刻的裂变和转型,如何进一步弘扬曹娥江流域庙会文化,利用庙会打造好地方文化名片成为有关部门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原地区广泛流传着火神信仰,豫东、豫北的火神信仰文化尤其丰富。火神庙会活动有组织化和非组织化两种形式,其中非组织化的庙会活动具有鲜明的惯习特点。火神祭祀对传统社会的民众具有强烈的心理调节功能,能给人以心理上的安慰。基于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中原火神庙会的文化发展策略有:打造地域文化特色庙会、创新庙会文化旅游产品、规范庙会活动区域管理、加大庙会文化价值传播。这些策略旨在加强对火神庙会的文化内涵的挖掘,提升其吸引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在中世纪西欧,和当时的中国及世界大部地区,集市和庙会是商业活动的主要场所。当时西欧城乡间的商业交流,通常是通过集市的方式来进行的。至于较为珍贵的物品,或大宗的货物,就必须到庙会上去购买。集市和庙会,在中世纪时期的经济生活中(尤其是在中世纪中期和晚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在研究中世纪的经济发展时,必须对集市和庙会的商业活动进行详细的考察。本文拟就集市和庙会的区别和译名问题;香槟等主要庙会的活动情况,集市和庙会的组织和管理制度;以及由定期贸易到常年设市的发展过程等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豫北民间传统庙会及社会功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庙会、赛会等中国传统民间社会中的“香火之会” ,在许多地方是集祭祀、贸易、游乐等多项活动为一体的一方盛会。它首先表现的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 ,是乡村百姓满足精神需要的重要方式 ;同时大量的民间贸易充斥其中 ,因此它又有调剂余缺、通商惠工等经济功能。作为一种社会现象 ,传统民间社会中的庙会实际上具备了多种社会调节功能。豫北民间的传统庙会形式对此体现得较为充分  相似文献   

12.
对河南淮阳太昊陵庙会、鹿邑老子庙会的田野考察表明:传统国家以官府修庙及朝廷遣官致祭的方式对地方传统信仰进行干预,其意在于宣扬皇权天命与教化民众,而国家的介入也为民间信仰提供了合法性依据,这是庙会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当代政府通过名人参观、题词,主持祭拜仪式以及政府体制内动员举办庙会、建构庙会文化的"文化话语"体系等方式主导了庙会运作,这体现了传统庙会文化在当代得以发展背后的国家意志。同样是民间信仰背后的国家干预,由于国家干预的目的以及社会运行机制的差异,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点。而通过庙会文化反映出来的社会政治变迁,也体现了国家与社会关系发展的趋势与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盘古大王庙是广西贺州市平桂管理区西湾镇的一座庙宇,其庙会是西湾地区最大的民间节庆。当地民众对大王庙所供奉祭祀的神灵说法不一,或曰为汉族之盘古,或曰为瑶族之盘瓠。这反映了在南岭走廊一带,汉族与瑶族等各少数民族相互交流融合的事实,西湾盘古大王庙是民族融合的印记。从中可以窥知,乡村庙会在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上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山西是戏曲的滥觞之地,自古就有在民俗信仰活动中演出戏曲的传统。山西信仰民俗中的戏曲演出种类繁多,可分为春祈秋报、迎神赛社、集市庙会、公私祭祀等形式。对山西信仰民俗中的戏曲深入研究是山西民俗文化的重要领域,在民俗文化日渐式微的时代,需进一步发掘传统民俗文化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15.
庙会逐步成为旅游经济的新兴力量,城市春节庙会对区域旅游经济有提升的作用。以太原春节庙会为例,春节庙会对短期旅游、民间文化、旅游产品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庙会组织连贯性不强、庙会内容和地方文化结合不紧密、庙会与旅游景点结合不紧密等。针对这些不足加以改进,可进一步提升城市庙会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6.
祠堂作为客家人的情感载体是客家文化求善精神的本质体现,是客家民性与民俗意识的一个缩影,它承载着伦理观念、祖宗崇拜、血缘文化、聚族文化、堪舆风水、建筑艺术、地域特色等重要的文化形式与教育功能。祠堂文化的建构形式分为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显性文化体现在物质性上,隐性文化则体现在围绕祠堂所进行的各种民俗活动及其意识形态的非物质性上。祠堂文化所建构的审美语境所包容的历史内涵,凝聚的乡情亲情以及连结的多元文化门类艺术,对当代区域文化和美术的重构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深入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将宗教学、史学和民俗体育文化学有机结合,通过分析古奥运宗教信仰起源,以及妈祖祭祀、庙会和节庆活动中所表现出民俗体育文化元素的现象,探讨妈祖民俗体育文化的形成,揭示出妈祖民俗体育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天等"峒信"侬智高的衣冠冢有比较长的历史,是壮民族为纪念侬智高修建的庙宇,祭祀活动历代相传、香火不绝,形成浓厚的侬智高庙会文化,主要有景搓节、春节大祭拜活动及其他祈福祈愿祈雨活动,这些文化反映壮民族对侬智高民族英雄地位的认可甚至于顶礼膜拜,也集中体现"峒信"壮民族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9.
泥泥狗是河南淮阳人祖庙会上一种特有的民间泥玩,它的创作题材独特,所表现的各种动物形象抽象、怪异、神秘,有着浓郁的远古文化气息,其内容与远古时期人类的神话传说、图腾信仰密切联系,也与早期人类的生殖崇拜息息相关,反映了原始初民对生殖、祖先、图腾神祗的崇拜,从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原始文化与民间艺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