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网络语言是一种模因现象,具有内在的象似性。换言之,网络语言在传播/复制的过程中在音、形或结构上体现为象似性,其象似性可体现为网络语言的符号象似性、信息象似性与心理象似性。  相似文献   

2.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这两种观点之间的争论由来以久。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语言,符合语言象似性原则,具有一定的认知理据。就单个符号而言,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普遍的,对符号组合来讲,其符合象似性原则。  相似文献   

3.
张博 《考试周刊》2011,(35):26-27
语言符号象似性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分析了语言符号在语音、形态、语义、词序不同层面的象似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记忆词汇,对词汇习得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语言符号的象似性是近年来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热门课题,它对流行了近一个世纪之久的“任意性说”既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又是一个有益的补充。它对人类进一步理解符号的本质,了解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以及揭示概念与认知间的关系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系历来是语言学界颇具争议的一个话题。索绪尔将能指与所指的关系界定为“任意性”,但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表明:象似性是语言的本源性特征。从认知角度出发。对英汉语中句法象似性的几个主要体现层面:距离象似性、数量象似性、顺序象似性及标记象似性进行分析,可以为英汉语中的相关规则和表达形式提供理据。  相似文献   

6.
从认知和历时的角度研究语言象似性在词义演变过程的作用。通过对一词多义历时演变方式的分析,发现词汇的基本义和衍生义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理据关系,表现为象似性。这种象似性以事物之间多种相像关系为依据,是隐喻产生的基础。在词义演变过程中,人们利用隐喻达到词义的引申。  相似文献   

7.
亨利.詹姆斯在《专使》中推迟主人公专使使命结束的方式是通过句式结构形式和小说情节人物个性及主题内涵的巧妙结合实现的。可以说,《专使》的语言形式与所表达的内容之间存在着象似关系。这主要表现在使用圆周句、名词化结构、大量修饰语以及插入成分和疑问成分等来拉长句子形式从而来拖延时间及行动。  相似文献   

8.
象似性理论揭示了语言形式与内容之间的象似关系,为翻译研究特别是文学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在各种文学体裁中,诗歌的象似性特点最为突出,文章从诗歌中存在的象似性原则入手,探讨了象似性理论对诗歌译者在理解文本、选择翻译方法等方面具有的重要意义,以及在诗歌翻译中再现原诗象似性原则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象似性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本文主要从象似性的角度探讨其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启示,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的学习掌握词汇。  相似文献   

10.
语言象似性理论是针对语言任意性理论提出并不断发展的。近年来,国内外许学者用象似理论分析诗歌、小说、广告的语言现象,但是对影视作品的研究还不多见。本文分析了象似原则中映象象似、拟象象似和隐喻象似在《阿甘正传》中文化、语言和人物的应用,以期对于象似理论的应用做进一步扩展。  相似文献   

11.
美国诗人卡明斯善用特殊的语言符号或有意地摆列诗歌语言形式来传达诗意,风格独特。而语言象似性所关注的就是语言符号与思维对象之间的相似。两者之间是契合的,运用象似性理论能挖掘出卡明斯个性诗歌语言形式下蕴含着的诗意。  相似文献   

12.
语言符号是具有的"隐喻象似性"的。在符号学家看来,隐喻与象似性的关系,就是将隐喻归于象似。象似性的研究比隐喻有着更宏大的叙事倾向,在此视野下,语言理应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象征性是语言符号存在的必要前提;而从人类语言起源的隐喻性和人类语言系统的组构理据是人类认知思维的隐喻投射,又足以证实了语言符号是基于象似的隐喻建构。  相似文献   

13.
从语言象似性角度解读《献给艾米莉的玫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语言象似性角度解读文学作品,有利于读者理解诗性语言安排所体现的作品内涵及作者的话语意图。在《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作者通过运用特殊的语音效果、第一人称复数视角、时序倒错的故事结构、简洁与拖延句式的对比与具有隐喻意义的人物与事件,揭示了美国南方内战后新旧社会秩序的矛盾与冲突,表达了作者对旧南方社会道德对人性摧残的憎恶以及对女主人公悲惨命运的同情。  相似文献   

14.
试论手语词汇的任意性和理据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都强调手语词汇的理据性,而且也有很多人因为手语词汇极强的理据性而否认手语的语言地位。与之相反,本文要证明的是和汉语、英语等有声语言一样,手语词汇同时具有理据性和任意性。手语词汇的理据性和任意性是强弱、多少的关系,而不是非此即彼。同时,手语词汇的任意性也是手语具有语言资格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关于象似性研究多侧重于对理论的诠释,对象似性本身进行哲学思辨与综述研究的文献尚不多见。基于象似性研究现状,以近二十年来国内有关象似性研究的文章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历时分析。研究发现,国内象似性研究经历高峰期后开始进入瓶颈期,因受限于哲学基础和语言理论等原因而难以实现有效突破。与此同时,跨学科视域下的象似性研究开始受到关注并成为突破象似性研究瓶颈的方法之一。这些发现对于国内象似性研究,尤其是语用象似性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象似性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它能够清晰的揭示出词语组合和语用的差异。文章主要从句法的角度分析象似性的三个方面:距离象似,顺序象似,数量象似,以及象似性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探讨了语言映象象似性在广告语言中的修辞效果,内容主要涉及听觉象似与视觉象似两个层面的修辞效果.研究证明映象象似性可以被应用到广告语言中取得相应的文体效果.本文的尝试丰富和拓宽了象似性理论的研究,也为广告的创作和欣赏开拓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任意性是语言的根本属性,但这种任意性原则不是绝对的。语言意义和形式关系的象似性在语音、词汇、句法及语篇层次都存在。基于语篇的特点和人们的认知心理,连贯的叙事语篇通常遵循时间象似性、空间象似性和焦点象似性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