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古以来,湖北就有着“唯楚有才”的美誉,教育水平长期处在中国的前列.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沿海地区的教育得到充分的发展,相对而言,此时的湖北教育已经滞后于其他许多省份.1889年晚清名臣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在任职的17年里,他改造旧学堂,创办新式学堂,大力提倡留学教育,一系列的举措使得湖北教育呈现出蔚为大观之势,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湖北成为中国之教育强省.此文旨在探讨张之洞的兴学对晚清湖北教育发展的贡献以及这种发展对湖北乃至全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广西教育》2011,(31):2-F0002
桂林市中华小学坐落于漓江西侧王城脚下,原名公益小学堂,始建于1905年,由广东旅桂同乡会在其会馆创办。1922年1月4日,北伐途经桂林的孙中山曾到会馆看望师生,高度肯定同乡会“兴学育才振兴中华”的教育救国善举。1956年收归国有后更名为“市立东华小学”,1959年划归广西师院附属小学,1962年改名为中华路小学,1989年定名为中华小学至今。  相似文献   

3.
张之洞是我国近代大力倡导农业教育的重要人士之一,他提出了系统的近代农业教育思想,并身体力行创办了中国最早的农业学堂,成为近代农业教育的创始人之一.他高度重识农业科技和人才的作用,大力倡导近代农学教育和培养农业人才,他重视西方农业科学的引进与成果运用,重视农业教育、推广和农务管理的协调统一,推动了农政改革.张之洞作为晚清农业教育思想家的典型代表,首次把农业教育纳入近代教育体制中,为近代农业教育的创建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简要论述了张之洞的军事思想及其在此思想指导下从军事制度层面对清军进行系统的改造,师法西方、改革军制、创办新军的具体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5.
论张裕钊的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晚清著名学者、教育家张裕钊“兴学育才”的教育主张、反对科举制度、崇尚“通经致用”的学术文章、倡导学习“西学西艺”等教育思想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6.
张之洞在他的一系列教育改革活动中提出了他的教育改革思想。这些教育改革思想的发展与近代教育改革进程的阶段性相吻合,也与他的文化观相联系。其教育改革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具有代表性的教育论著中。从他三个阶段的改革思想的分析研究中可以看出,他的教育改革思想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但尊经读经是其中一以贯之的内容,这就使他的教育改革具有卫道守旧与实用革新的双重性格。  相似文献   

7.
张之洞是晚清新政改革的领袖人物,为适应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和民族自强的需要,他在从事湖北地方近代化改革事业的过程中,提出了自己的科技思想。他主张破除传统观念的束缚,提倡“农工商学”;重视培养和选拔科技人才,积极发展近代化新式教育;吸收引进西方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振兴中国传统农业。他的思想在今日中国也仍然是值得吸收借鉴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8.
晚清重臣张之洞对近代中国监狱改良贡献重大。他在《遵旨筹议变法谨拟整顿中法十二条折》中痛陈中国旧式监狱之种种弊病,提出了改良监狱的九大主张,开启了近代中国监狱改良理论之先河。其一手倡建的湖北省城模范监狱采用西式监狱的模式来管理和改造囚犯,成为清末监狱改革的标杆。  相似文献   

9.
张之洞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涉及品格和学识两个方面,品格教育包括德化教育、情怀教育、理想教育、品质教育、人格教育、作风教育等范畴,反映中国传统思想品德教育的层面;学识教育涵盖实学教育、全面教育、学习方法、游学教育等内容,是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的展现。张之洞家庭教育思想集中体现了近代中国转型教育的基本内涵,对当今的家庭教育仍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之洞是晚清新政改革的领袖人物,为适应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和民族自强的需要,他在从事湖北地方近代化改革事业的过程中,提出了自己的科技思想。他主张破除传统观念的束缚,提倡“农工商学”;重视培养和选拔科技人才,积极发展近代化新式教育;吸收引进西方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振兴中国传统农业。他的思想在今日中国也仍然是值得吸收借鉴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1.
张之洞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影响极大,他在教育上不断改革,不断创新,使中国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本文从务实、与时俱进、封建性等几个方面对张之洞的教育思想特色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海外安溪籍华侨始终热心于家乡兴学育才,一次又一次地掀起捐资兴学的热潮,涌现出一批倾情献学的楷模,如柯进来、李陆大李尚大昆仲、林梧桐、施金城等,对安溪教育的贡献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是不可估量的。一、安溪华侨的捐资兴学为家乡树立热心公益的风范,促进安溪教育的发展旅居新加坡华侨柯进来先生一生爱国爱乡,热心教育。他有句名言:"要健民办医院,欲强国办学校。"柯进来于1931年创办进来  相似文献   

13.
张之洞振兴商业的思想主要有如下内容:重视商业的地位与作用;主张“官为商倡”以开风气;开启商智以促进商务;组建机构以指导商务;制订商法以规范商业活动。  相似文献   

14.
被誉为晚清"第一通晓学务之人"的张之洞,经历了中世纪的"欧风美雨",希冀用"中体西用"的理念来挽救日薄西山的清朝。他一生除积极创办近代企业之外,其文教事业上的成就也为人所共识。特别在学前教育上,张之洞亲自参与拟定了中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推动了学前教育近代化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15.
后期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张之洞是从传统派转化而来的洋务派,其人才教育思想和实践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思想方面,表现为由"通经致用"到"中体西用";实践方面,则从创办传统书院到传统书院、新式学堂并举。其转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传统派时并不排斥西学;以"致用"作为有用之学的标准;抚晋期间的实践;中法战争中的经历。  相似文献   

16.
范仲淹是我国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教育改革家。范仲淹从政初期,就重视教育,着手兴办学校。公元1044年,范仲淹在宋仁宗和改革派大臣的支持下,主持了北宋历史上第一次兴学运动,史称“庆历兴学”。范仲淹不仅勤奋治学,积极兴学,还善于发现人才,注重培养和推荐人才,他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重教兴学荐才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17.
张之洞振兴商业的思想主要有如下内容:重视商业的地位与作用;主张“官为商倡”以开风气;开启商智以促进商务;组建机构以指导商务;制订商法以规范商业活动。  相似文献   

18.
甲午战争前,清政府采取严格限制举借外债政策,外债只是其作为财政应急的临时策略。甲午战争中,张之洞力主借债备战;为扭转战局,张之洞还提出借巨款来重整海军,突袭日本本土计划;为了保住台湾,张之洞不惜以借巨款,将台湾抵押给债权国为诱饵,以实现押款保台的目的。张之洞的这些外债主张和实践体现了其外债救国思想。张之洞借债备战主张主要出于对财政的应急性补充,并且表现出对外债依赖的趋势。而押款保台策略充分体现了其举借外债的政治性目的,而这种政治性借款对甲午战后晚清外债导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晚清社会,农政荒废,农业衰微,加之列强经济侵略目益加深,临此内忧外患之际,作为晚清重臣的张之洞从“固国邦,养民生”的角度出发,积极吸收和引进西方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和理念,形成了自身的“科教兴农”思想,并大胆付诸实践,对清末农业改革和农业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我国今天进一步推行“科教兴农”战略,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20.
张之洞是清末实业教育的主要提倡者、实业教育活动的主要推广者和实业教育制度的主要制定者。他对实业教育的认识,随着其办学实践的展开逐步深化和完善,他兴办的实业教育也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独特性和强制性的特点,是晚清官办实业教育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