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久前,中宣部新闻局主办的《新闻阅评》刊登了《浙报改版气象一新更显"三贴近"》一文。文章认为,改版后的《浙江日报》把党报的思想引导、工作指导功能寓于可读性之中,"三贴近"更突出了。同时还说,老栏目"关注长三角"向纵深发展,办出了新意,开辟"浙沪苏边界行"系列报道,把地域经济、人文环境、旅游资源等融为一体,有看头、有启发,颇具匠心。这对我们是很大的鼓励。到现场、到群众中提炼报道主题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是  相似文献   

2.
姬娜 《新闻知识》2012,(8):107-108
《三秦都市报》海底捞系列报道引发广泛关注,不仅颇受读者欢迎,而且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协调小组专门就此进行了阅评,充分给予肯定。《走进海底捞看它如何捞信用》这组报道最终获得2011年度陕西新闻一等奖。针对舆论热点还事实以真相2011年8月30日,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协调小组就《三秦都市报》海底捞系列报道进行了阅评,阅评中这样写道:近来,针对外地媒体和网络炒得纷纷扬扬的"海底捞骨汤门"事件,三秦都市报抱着澄清事实真相的态度,派记者对西安的海底捞火锅店进  相似文献   

3.
媒体联动:探索区域报道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随着一组系列报道<长三角新跨越>的连续刊播,栏目的制作方--新华社和东方卫视,也受到了诸多受众和业内同行的关注.从区域经济报道的区位特征和文化渊源,到不同媒体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从跨区域报道的立体构架和网络延伸,到报道样式的创新和突破……这次"短小精悍"的"携手",无论对于媒体合作的双方,还是方兴未艾的区域经济报道,都留下了有益的启示和联想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胡文雄 《今传媒》2009,(11):62-63
金融危机下,经济报道受到大家的青睐.党报借此机会,做大做强经济报道,可以迅速提高党报的影响力.浙江台州是被中科院确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协同发展的台州模式"的地级市,遭遇金融危机重创后,台州逆水行舟,又成为"浙江省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经济发展依然活跃,市委领导多次表扬<台州日报>经济报道所做的贡献,因此本文主要以它为例.  相似文献   

5.
应对金融危机党报经济报道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中,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作为省级党报,<新华日报>在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充分认知基础上,着力进行积极有效的舆论引导,以系列报道、系列评论、政策解读等多种报道手段,深刻挖掘,重点解剖,引领江苏企业在全球金融危机中辩证处理好"危"与"机"、"热"与"冷"、"大"与"小"的关系,立足给企业发展鼓劲头增信心,精心发掘企业发展在整体不利因素中的积极因子,以更具贴近性的报道视角,显示了省级党报的强大舆论引导力,展示了江苏经济社会在逆境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和强者风采.  相似文献   

6.
一段时期以来,提到"农民工",大多数新闻媒体,编辑记者笔下都是"生活在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边缘人","弱势群体"等. 2007年,日照日报社另辟蹊径,成功组织策划了<新时代的农民工>系列报道,塑造出了孙靖杰、王立军、刘汉栋等一批新时代农民工先进典型.就是这样一组看似"另类"的报道,轰动了港城,感动了市民.  相似文献   

7.
郭光华 《今传媒》2008,(6):34-35
一、我国新闻阅评制度的建立 中国的新闻阅评,是由中国共产党各级党委宣传部负责实施的.目前主要在中央、省、地市三级开展.1994年,中宣部成立新闻阅评小组,最初出刊为<新闻舆论动向>,后改为<新闻阅评>.1996年8月,中宣部在烟台市召开关于加强新闻舆论宏观调控会议,要求各地仿效中宣部的作法,建立新闻协调和新闻阅评制度,以利于进一步全面、及时、有效地加强新闻舆论的宏观管理.  相似文献   

8.
湖南在开展新闻阅评工作的过程中,高度重视专题阅评,取得了较大成效.仅2006年,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简报>就先后推出了新型工业化、湘南抗洪、公民道德论坛、首届中部博览会、省第九次党代会、聚焦长株潭、控制负面报道等专题阅评,不仅增大了新闻阅评的力度和深度,而且使新闻阅评的实效得到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9.
金履祥是元代北山学派四书学的代表学者,其代表作为<论孟集注考证>十七卷.该书在体例上,实为朱子<四书集注>之"疏";在内容上,对<四书集注>"隐括其说","演绎其筒妙","摅其幽发其粹","补其古今名物之略","引群言以证之",对朱熹之说多所订正生发,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表明金华朱学在元代初期仍然具有相当的学术活力.  相似文献   

10.
《出版经济》2006,(2):17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小时候受过正规的传统教育.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1940年开始写小说;1956年发表京剧剧本<范进中举>.1958年被划成右派.1962年调北京市京剧团任编剧."文革"中参与样板戏<沙家浜>的定稿.80年代以后写了许多描写民国时代风俗人情的小说,受到很高的赞誉.出版了小说集<晚饭花集>、<汪曾祺短篇小说选>,论文集<晚翠文谈>等.汪曾祺所作小说多写童年、故乡,写记忆里的人和事,在浑朴自然、清淡委婉中表现和谐的意趣.在小说散文化方面,开风气之先.  相似文献   

11.
陈剑文  张磊  刘娜 《新闻前哨》2011,(12):63-65
今年以来,湖北日报先后推出了"甘为人民孺子牛"的就业局长关正世和"爱心苏姐"苏柳英两个人物典型,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中宣部新闻局《新闻阅评》先后专文阅评,对两大典型报道给予高度评价。2月10日,中宣部新闻局对关正世系列报道作出阅评,指出:"湖北日报对关正世事迹的报道在读者中引起巨大反响。关正世带着真情倾听群众呼声,带着深情化解矛盾纠纷,带着热情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酒的故乡,传说在神农、黄帝时便有了酒.据<太平御览>记载:"神农耕而作陶".而陶是用来盛酒的;<抱朴子>载:"黄帝造酒泉法.以曲米和成丹药";<素问>载:"黄帝命作汤液酒醴以为备."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史记·殷本纪>关于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的记载,以及<诗经>中"十月获稻,为此春酒"和"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诗句中推知,约在六千年前,人工酿酒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13.
2010年以来,印度媒体接二连三地发表关于中国威胁印度的虚假报道,英国广播公司甚至用"歇斯底里"这个词评价这一现象.例如九月、十月间,两则新闻左右了印度民众的对华认知:其一是<印度斯坦时报>报道称"印控克什米尔军官贾斯沃尔访华被拒,中印两国军事交往被取消";其二是<印度快报>援引<纽约时报>报道,称中国向巴控克什米尔派遣驻军.  相似文献   

14.
党报宣传面临的问题 中国报业的格局是以党报为核心的多品种,多层次报种并存的格局.政治性报纸的根本任务和最大特点就在于宣传,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党报一直以来承担着政府传播的功能.新闻界关于党报理论的研究也经历了从.喉舌论","党性论"到"生命论","导向论","创新论"、"根底论"、"艺术论"、"道德论"的嬗变.  相似文献   

15.
作为抗洪英雄宋文博成长之地的地方党报,<邵阳日报>是全国首家率先报道宋文博优秀事迹的党报.在对宋文博的报道中,<邵阳日报>对地市级党报如何采写重大典型有了更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6.
2007年,两起新闻从业人员分别获刑的消息在新闻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原<财经时报>记者熊川和其原同事茅以宁在采写关于橡果国际的系列报道期间,以报道负面新闻为名,向橡果国际索要钱款,结果分别被以敲诈勒索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半,北京电视台<透明度>栏目聘用记者訾北佳等人因炮制了"纸做的包子"这则假新闻,给公共安全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严重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被刑拘.  相似文献   

17.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北京晚报推出了<国家>特刊.这份特刊可以分为<国家·策>、<国家·志>、<国家·传>、<国家·赋>四大报道板块.<国家·策>在四大板块中是居于领衔位置的.仅从标题不难看出,"如何对待资本主义--建国前夕面临重大抉择","社会主义的鸭子应该更好吃好","中国改革为什么会发生","改革目标模式摸索了十四年"……这一板块的内容,以全局的视野俯瞰了共和国60年走过的风云变化,讨论了事关国家命运、前途和方向的20个重大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刘巧翔 《今传媒》2009,(11):48-49
西安某都市报不久前刊发的一篇报道称,中山大学古典文献专业博士徐××近日在博客发文,批评湖北省今年高考满分作文、古体长诗<站在黄花岗陵园门口>"结构零乱,不懂换韵"、"漏洞百出","基本是‘老干体'的标语口号","如果让他评分,只能得零分";  相似文献   

19.
"三农"题材是近年各级党报突出报道的重要方面. 2004年初秋,<宜昌日报>策划了"战地式"跟踪报道<史光权南下卖猪记>,两名记者跟随一个卖猪农民,行程3000多公里,现场采写"卖猪新闻".从9月15日到10月中旬,历时一个月,共刊发80多篇相关报道和100多个读者短信、来信、来电及评论文章,约10万字.如此多侧面、全方位、大强度地跟踪报道一个农民卖猪事件,走出农业报道"四季歌"的模式,以其创新的报道手段、独家的新闻视角、鲜活的表现形式和互动的媒体效应,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0.
2002年底,湖南一家大型平价药店--"老百姓"大药房开进杭州,其平均降幅45%的口号在杭州激起了轩然大波,老百姓纷纷为之叫好.然而,开张两个月内,围绕"老百姓"大药房却发生了一系列奇怪现象:零售药店群起攻之;医药代表纷纷撤药;就连医药批发公司也拒不供货."老百姓"大药房大有风雨飘摇、独木难撑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