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管察 《钓鱼》2006,(21):26-27
先腥后香再本味,是竞技用饵的基本规律。腥和香都有刺激鱼的嗅觉.然后是味觉的作用.可是鱼诱来之后能不能留住.就不是腥和香能胜任的了。本味饵的出现为我们把鱼留住做了注脚——鱼最终接受的是平常吃惯了的东西.腥香诱鱼,却橇不开鱼的嘴巴。本味饵与基础饵肇始于1999年昆明第十五届全国钓赛的原塘颗粒.是在鱼腥香不理.而由地  相似文献   

2.
张之晔 《钓鱼》2008,(15):18-19
不管商品饵还是自然饵,用饵的基本原则是夏香冬腥,春淡秋浓,然而竞技钓鱼把它颠覆了,并梳理出钓对象鱼从腥饵雾化到腥香过渡,到最后无味藏杀机的用饵规律。受其影响,休闲钓鱼接受雾化则一开始就是腥香饵或者香饵,是很少用腥饵的,原因是腥饵招小鱼,但钓到后来腥香不重要了,包括大小、比重、软硬在内的状态上升为第一要素。  相似文献   

3.
钓饵的学问深不见底,但也有一眼就看穿的。比如商品饵,同样品牌在高手手里,可以不变应万变,再滑的鱼都能钓上来;换一个人连装钩都装不起来,勉强搓到钩上,抛钩时半途就掉了。再如钓鲫鱼,这个说冬天要腥,夏天要香,试了一回到也相信了,但下次还是这个塘,鱼不吃腥改吃香了。所以钓饵这东西是没准的,高手之所以带那么多瓶瓶罐罐其实也是弄不懂。能不能有一种任人变化的钓饵,只要带了它不管什么鱼都能钓?我曾用过日本和台湾省生产的“万能饵”,但并不万能,只对鲤鱼、鲫鱼有效。退一步说,没有万能饵,有没有一种能让钓手自由发挥、体现经验和智慧的…  相似文献   

4.
杨天举 《钓鱼》2014,(19):46-47
野鲤,其敏感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器官的协调作用,能辨识饵的色、味、形及其优劣而决定取舍.故此,制用鲤饵需在色、味上下功夫.其敏感颜色是黄、红、绿,这就要求我们制饵时要注意饵色的引诱作用,其中饵食中添加黄色素为最佳办法.其喜食的味道是一香二腥三甜.纵观五花八门的商品饵,都离不开香腥二料,甜味饵有些野鲤也喜欢,因其在水中易溶化,有较好的扩散性及诱鱼性.反之鲤鱼对苦辣、酸涩味很反感,制饵时应加以避免.  相似文献   

5.
任志新 《钓鱼》2006,(3):36-36
在自然水域钓鱼,使用商品饵的悬坠钓法要不要参照竞技用饵的法则即既重视饵的腥香品质又注意饵的各种状态?答案应该说是肯定的。原因很简单,竞技比赛为了多钓鱼,不得不寻找一种非常适合鱼胃口的饵料,为此钓手们才会潜心研究试配各种各样的“小药”。而自然水域之鱼大都不挑食,腥的、香的、清淡的都会开口。而对饵的状态,野钓应作为重点来看待。否则商品饵开袋即用,导致饵的状态随意性很大,钓鱼效果时好时坏的原因中就多了一条用饵不当。而且这种原因往往十分隐蔽,不容易发现,需要在钓组相同、钓法一样,钓位相邻,钓点无差异的条件下,在与高手…  相似文献   

6.
杨毅 《钓鱼》2009,(14):18-19
99钓王化绍新先生说过:钓饵的味型问题就是春腥、夏淡、秋香、冬浓。概括的既直观又简洁。春腥,也应该是包括了腥香的概念。早春野钓,鱼不聚窝,各占一块自留地。商品饵的收效甚微,改为活红虫拉饵。  相似文献   

7.
《垂钓》2012,(9):83-83
手竿搏大鲢,给力、解毒、过瘾,很多钓友梦寐以求。如何钓到鲢鱼,饵料配备显得至关重要。配饵分主次,调饵求雾化,基本公式是:基础饵40%+主攻饵30%+味型20%+状态10%。基础饵主要有菜籽饼、麦麸、豆渣一类:主攻饵主要有各种鲢鳙饵,如化氏“花白鲢”;味型主要指“酸、甜、腥、香、臭”等口味的调节,从蒜粉、臭豆腐、韭菜汁到现在琳琅满目的香精、添加剂,根据“白鲢喜酸香,花鲢好腥臭”的特点适量添加。  相似文献   

8.
蘸饵     
张炎冰 《钓鱼》2012,(20):16-16
蘸饵,上饵技术之一。传统钓鱼都是手上饵,以包和套的方式藏钩于饵。可是饵大了、硬了以及味不对路就没辙了。于是有人在鱼嗜香,不吃蚯蚓、虾等腥饵时备一小罐,内盛炒熟后碾碎的芝麻或糕饼碎屑。遇鱼不吃腥饵时将装了蚯蚓的钩在芝麻粉中蘸几下,这样蚯蚓表面粘满了芝麻,抛钩后鱼就咬钩了。  相似文献   

9.
耿胜利 《钓鱼》2009,(24):14-15
二、适合搓饵打浮的鱼 (一)老猾鱼。在竞技池塘里边,被多次钓放,见多识广,无论是腥、香、淡、酸、臭、酒味的,还是猪母奶、六合香、集鱼素、果酸全都见过。这些鱼可谓是“尝尽天下美味”,也吃尽苦头受尽折磨,  相似文献   

10.
小白饵     
张炎冰 《钓鱼》2011,(22):32
竞技钓鱼,谁抽大边谁占先。可是优势不是绝对的,当鱼吃惯了某种形状和味道的钓饵后,换一种饵它会犹豫、试探,甚至不再咬钩。如钓鲫鱼瘦水用浓香、浓腥,肥水用淡香、淡腥,颠倒一下瘦水用淡香,肥水用浓香,鱼的上钩率就降低了。竞技钓鱼首轮都是生口鱼,你用腥他用香,看不出明显优势,二轮过后回锅鱼多了,鱼的嗜口性就  相似文献   

11.
夏雨龙 《钓鱼》2008,(17):34-34
用拉饵的方法垂钓宜遵从“三适”。常见的适宜于用拉饵的方法垂钓的水体是多小鲫鱼的肥水体。拉饵垂钓的最大优点是诱钓合一,能有针对性地配制各种腥香饵料,能因地制宜地钓底钓浮,上饵速率快、扬竿频率高、中鱼几率大。而小鲫鱼的特点是好集群、摄食积极,虽为底栖鱼但有时也会上浮,  相似文献   

12.
张之晔 《钓鱼》2008,(11):22-23
钓饵非腥即香,但水库、湖泊鱼种杂,密度低,而且鱼的食性也杂,还因为自然饵料的季节性更替具有贪腥嗜香的变化,其中有些规律被钓鱼人掌握了,如鲫鱼秋贪香冬嗜腥,鲤鱼凉爽吃香天热吃腥等等。不过也有不可捉摸的,比如草鱼不吃草,吃油葫芦;青鱼不食螺蛳,吃红薯……腥香型鱼饵的出现或许就是瞅准了这一点。然而群起并标榜着“环保”、“绿色”、“自然”的鱼饵却感动不了钓鱼人,原因除了品牌影响,恐怕与腥的成分、所占比重有关。  相似文献   

13.
宿含雨 《钓鱼》2010,(19):24-25
“台钓”两多:家当多、变化多。遮阳伞、钓箱、竿包、鱼护、支架、抄网一摆开来就懒得收拾了,所以一旦选定钓位,不管有鱼无鱼、从早到晚,就是“死位”也认了。也正因为如此,没鱼咬钩就鼓捣着钓饵、线组、浮标,搓饵无口改拉饵,腥饵不吃换香饵,钓灵不行变钓钝,自己把自己折腾个没完没了,以至于钓上鱼了是靠的哪一招就说不准了。  相似文献   

14.
刘定龙 《钓鱼》2005,(15):44-44
野钓十几年,竞技钓两年,自我感觉钓技不差。“五·一”期间我和几位传统钓手休闲钓了两天鱼,不仅没有名列前茅,而且只钓了个中等水平,一向自信的我,从此次野钓中得到了深刻体会。下面我就冒昧地把经过和体会说出。这对高手而言,可能有点不足挂齿。相信此事对更多的钓鱼新手会有些启示。一、腥饵、香饵怎么用5月2日,和我的老徒弟——退休的胡工程师到“长河老桥”附近钓鱼。行前他介绍说:那里最好的用饵,是红蚯蚓蘸蚕豆粉,蘸粉里千万不要加早春十分好用的南极虾粉。我检点手头的饵料,十三快·腥香和十三快·纯香各1包,蛋白鲫1包,野战蓝鲫1包…  相似文献   

15.
纯香饵     
张炎冰 《钓鱼》2013,(9):25-25
商品饵出现后,诱钓合一了,但主诱和主钓还是有区别的。例如钓鲫鱼浓香招鱼快,纯香留鱼久:钓鲤鱼先用纯香饵招鱼,后用腥香饵或腥饵钓。  相似文献   

16.
吴芜 《钓鱼》2007,(23)
到一个新的钓场钓鱼,用什么饵不知道,从遗弃的鱼饵包装上推断也就是香和腥。至于怎么配,腥和香什么比例,是搓还是拉,那要钓了才知道。然而空包装袋经常误导人,因为鱼是有钓季的,3、4、5三个月钓鲫鱼,钓饵  相似文献   

17.
文娱 《钓鱼》2006,(15):15-15
气温低、水清瘦、钓小鱼,要用腥饵;气温高、水肥或钓大鱼.要用自然谷物香或清淡饵。7月4日笔者在一水库玩了半于野钓,3小时钓翘嘴鲌27.5千克,这是一次鱼获和经验都收获颇丰的垂钓。加上刚刚看到的一场比赛,我总结出来的一个简单经验是:夏天,在合适的时间和鱼情,可以大胆用地用浓腥饵。  相似文献   

18.
严实 《钓鱼》2010,(13):14-15
腥或香 看对象 池钓先问喂什么,可是野钓就不问了,养殖的鱼类吃惯了某种饲料,对它的味已经熟悉了,自然水域的鱼类食性杂,见什么吃什么,腥的、香的、酸的、无味的都吃,所以很难从味道上决定用什么饵。  相似文献   

19.
清淡饵     
张炎冰 《钓鱼》2012,(6):23-23
鱼饵浓腥浓香是为了刺激鱼的嗅觉,即使是混合型的腥香饵也有偏腥或偏香的倾向。可是有些饵味不浓,淡淡的,一旦鱼招来后就赖着不走了。鱼和人一样,嗅、味觉联动。当水流通过鼻孔,嗅到熟悉的味道后鱼就会趋近并激发食欲,此后味觉、触觉、视觉主导摄食行为,嗅觉不再起主导作用。所以诱鱼到位后,钓饵的作用变了,适口性第一。  相似文献   

20.
王建生 《中国钓鱼》2001,(11):28-28
一、鲫鱼饵。鲫鱼食性较杂,无论荤素,鲜腐,腥香,它都要尝一尝。鲫鱼食性虽杂,但也有其特殊的喜好味道,这就是喜香。鲫鱼不但喜香,而且喜食浓香。据观察,鲫鱼喜食香饵的味道,接近于我们人类常吃的奶粉、糕点和冰激凌的味道。我们在调制鲫鱼饵时不妨循着这个路子,在鱼饵中加一些带有奶香味道的食品、食用香精,或是一些糕点的碎渣,相信钓鲫效果还是不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