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养生须得当     
刘茹馥 《武当》2005,(10):50-50
不盲目进补。进补一般用于老年人和体弱多病之人,这些人的体质多属于“虚”,故宜用补益之法。无病体健之人,一般不需要使用进补。补勿过偏。进补的目的在于调节阴阳,宜恰到好处,适可而止,不可过偏。  相似文献   

2.
中医治病,强调"辨证施治",特别强调"有是症,用是药"。因此,即使是在冬季,如果病情属于"实""热",也常采用"泻实"、"清热"的治法。而到了夏季,如果是"虚""寒"的病症,也必须应用"补虚"、"温里"的治法。进补,属于中医"补法"范畴,主要适用于各种虚弱的病症。夏季,如果患重症大病,或施行外科手术以后,出现气血亏损、形体赢弱、面色萎黄、疲乏无力、头目眩晕,甚至畏寒肢冷等症,都应及时进补,以迅速消除各种虚弱症状。这时,若拘泥于"冬令进补",那么,不仅不能使虚弱的体质很快得到恢复,而且还可能在缺  相似文献   

3.
任增良 《武当》2007,(3):43-44
常言道:“未练功,先练药”。大凡练武之人,几乎都具备医药常识,一些常用药物更是必备之品,以防患于未然。从古至今,一个真正的武林高手或练功之人,必须懂得伤科医术。  相似文献   

4.
我国一般将农历十、十一、十二月称为冬三月,祖国医学认为,此时天寒地冻,阴气盛而阳气衰,故冬天进补正当时。但进补是有讲究的,不是人人都需要进补,也不是单纯进补品、服补药就可以达到健身壮体的目的。冬令进补必须注意“四宜”、“四戒”。阳气虚弱者常会流清鼻涕、手足冰凉、小便清长、夜尿频频、大便稀溏、阳事不举。凡有这类现象的人可用熟地、附子、干姜、人参、羊肉或狗肉等共炖食。有些慢性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尿多症、冻疮等易在冬天发作。中医看来这些均属肾气、肾阳亏虚的病症,预防和治疗的最佳方法就是温补,可选用熟附子、肉桂…  相似文献   

5.
李慎强 《武当》2004,(2):53-53
冬季气温较低,寒冷之气最易耗损人的阳气,冬季五行属水,脏属肾,初冬为金中水,深冬为水中木。因此,冬季适当进补,温肾壮阳,养胃健脾,润肺疏肝,对于修真之人有百益而无一害。冬季若能适时进补,可防春瘟诸病(流感之类)发生。  相似文献   

6.
曹锡琴 《健身科学》2008,(10):38-39
秋季进补的理由1、秋季,经过一夏的折腾,进入秋天,是该修复身体各项机能的时候了。秋天如何"进补",便摆上了你的议事日程。俗话说:"入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一过,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易倦怠、乏力、讷呆等,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叩问红山玉     
刘永国 《收藏界》2013,(3):108-112
爱玉藏玉之人,常有联翩浮想,华夏古玉的源头在哪里?是北方的红山玉,还是南方的良渚玉,亦或是长江三峡地段的大溪玉?或是更早?  相似文献   

8.
有些人在病后、术后或产后会被认定为体虚,于是就开始食用一些补药或进行食补,想用这种方法将身体调养正常。可事与愿违的是,一些人的身体就是不能接受补药,食疗也不行,不是一补就上火,就是一补就胃肠变坏。更有甚者,还会出现旧病复发的情况。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体虚本来就需要进补,可我为啥就是虚不受补呢?这需要从多方面来查找原因。  相似文献   

9.
由中医养生之道和养生之术内容可以看出养生原则,即体现或补、或泻、或调三条原则。 (一)养生求补:“补”是补充、补益、补养之意。机体由于先天不足,或后天亏损, 即会表现为体质或体能方面的衰退,通过采取进补养生方法可使机体恢复健康。这就是《内经》所说的“虚则补之”原则。 (二)养生求泻:“泻”是排除、清理、  相似文献   

10.
“入冬无病三分虚”,冬季是“进补”的最佳时节,但此处进补与以往的含义不同,意为“调整”更为恰当。以往中国社会是以农耕为主,总体营养不足,到冬天了,休闲了,丰收了,可以补一补,而今人们的膳食结构发生了改变,肥胖、“五高”,出现了非常常见的代谢综合症。这种情况下,“补”,需要进行观念上的革命。  相似文献   

11.
《黄帝内经·灵枢·通天》根据身心之阴阳两种特性的匹配关系,把人格划分为五种类型,称为“五态人”,即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平和之人、少阴之人和太阴之人,这五种不同人格类型都与身心健康有一定的关系。 太阳之人其基本性格特点是:居处于于(随意自得而不拘谨),好言大事(喜欢高谈阔论),无能虚说(常常言过其实),志发四野(志向远大,但不切实际),败而无悔(常过于自信而意气用事,虽遭失败也不知悔改)。这类人的心理健康一般都处于较低水平。 少阳之人其基本性格特点是:谛自贵(处事精细谨慎,自尊自重),好为外交(…  相似文献   

12.
刘紫轮 《武当》2005,(8):37-37
金丹功的修炼与人们所熟知的内丹修炼截然不同。近代所有丹书只言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及还虚面壁之说。而金丹三元加炼最上大成之真,妙一、三一、九炁,炼虚化炁(气),炼炁化精(玄元始三炁合化之阳精,非是淫精)、炼精化神及炼虚合道之秘则从无见说。今此说一见,读者不免感到意外,然是非邪正,功夫自会做证,明智之人一见便知。  相似文献   

13.
刘景云,河北独流北肖楼村人氏,生于1906年,系"神力通天教主、常胜将军"刘玉春之嫡孙。其6岁从祖父刘玉春操练合一通背门技艺,尽得艺业。因儿子早殁,刘玉春将全部心血倾注到孙子刘景云身上,将毕生之绝技全部传授给他,人们所说的单传绝技之人指的就是刘景云,并非其他任何人。既然是单传,则必须有堪称绝技的功法,否则是讹传,说怀有绝技但无人见到或无传人,只能算作传说或亦为讹传。  相似文献   

14.
好消息     
冬季吃山药 胜过吃补药 山药的营养成分丰富,秋冬进补前吃点山药,更有利于补品的吸收。山药为补中益气药,具有补益脾胃的作用,特别适合脾胃虚弱者进补前食用,打算减肥的MM,手脚发凉的女性,易患感冒的人,消化不良者,都应该多吃些山药来调节身体。  相似文献   

15.
春天,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活跃,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给机体活动、生长发育。因此,此时适当吃些补品补药,对身体是极为有益的,特别是对久病将愈、病后体弱者更为必要。然而,必须注意的是,补不等于多多益善,不能乱食乱补,要讲究科学,辨证进补,服补药之前先要了解自己的体质,然后对症用药,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保健效果。一般来说,体虚之人才需要进补,而虚症又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类型。气虚者补气,血虚者补血,阴虚者补阴,阳虚者补阳,气血两虚者气血双补,阴阳两虚者阴阳两补。气虚者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少气懒言…  相似文献   

16.
中医认为,夏季适宜进食新鲜果蔬以及进补药性较平和而偏凉的药物。其中有:  相似文献   

17.
提起“养生”,说来话长,学问亦深。凡年过半百或近“古稀”之人,皆多有考虑。作为已过六旬之人的我,也想就此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仅与老年朋友们共勉。 “养生”者,保养生命也。世间任何有生命的事物都存在一个保养生命的问题。自有人类以来,即是最初还处于愚昧时期,都没有不知道保卫自己生命的。因为人的生命对每一个人都只有一次,而且是十分宝  相似文献   

18.
陶诗秀 《健身科学》2013,(11):30-30
秋冬季节,如何进补是养生保健的一件大事。中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减退,抵抗能力低下等,在寒冷天气里更宜进行食补。这对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病体康复等方面,是药物所不能替代的。然而对于素食者来说,吃补也是一件难事,因为通常熊胆、鹿茸、燕窝、海参,鱼翅、珍珠粉,冬虫夏草,甚至阿胶等补品都来自动物。那么对于严格的素食者来说,该怎样进补呢?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表明,采用药物进补、改善饮食、理疗按摩、心理暗示等一系列手段,能使疲劳尽快消除,使训练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进补先服"开路药"补品服用后,要经消化吸收才能起作用.一些人肠胃功能不佳,消化吸收状况很差,甚至湿热很重,舌苔厚腻,平时吃饭都觉得不太消化,再服用滋补品,必然会加重上述症状.这些人需要先服用开路药,使肠胃中的湿热得以清除.肠胃功能恢复,舌苔干净,吃东西不觉得胀满,方能进食补品.而对新近患病的人,首先要将疾病基本治愈,方能进补.否则,不但补药吃进去令人难受,反而使感冒、咳嗽难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