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隋及初唐诗歌 隋文帝杨坚先后用武力消灭了北方和南方的齐、陈两国,又用“禅让”的形式取代了北周。从东晋以来分裂了二百七十年的局面宣告统一。开皇、仁寿年间(五八一——六〇四年),“仓廪实,法令行”(《隋书·高祖纪》)。隋文帝所实行的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基本上是符合法家路线精神的。他所制定的综合南北统治经验的隋制,为唐以后各朝所遵循。但是他的儿子杨广(炀帝),“矫情饰行,以钓虚名”(《隋书·炀帝纪》),骗取了他的信任,继承了他的帝位,迅速地改变了他的路线和政策。杨广穷奢极欲,残酷地剥  相似文献   

2.
杨勇,字见地伐,隋文帝杨坚长子;年少好学,擅长词赋,性格宽厚仁和,待人接物谦恭直率,不虚伪不矫饰.北周静帝初,杨勇以其父之军功,被封为博平候.北周大象二年(580年),杨坚入辅汝,杨勇被立为世子,拜大将军,左司卫,封长宁郡公.此时正值杨坚欲篡周鼎之际,为了加强对旧北齐地的控制,世子杨勇又出为洛州总管,东京小家宰,总统旧齐之地.“后征还京师进位上柱国,大司马,领内史御正,诸禁卫皆属焉”.(《隋书.文四子传》)掌管着京城的宿卫,为其父杨坚发动宫庭政变,以隋代周立下了汗马功劳.  相似文献   

3.
<正>隋朝末年,晋王杨广为争夺皇位,先设计废黜其兄杨勇太子之位,后又假造隋文帝遗诏缢杀杨勇继而登基为帝。杨勇死前曾放言做鬼也不会放过杨广,要"碾其肉、碎其骨,令之不得安宁"。2013年,国家文物局正式对外公布位于扬州邗江区西湖镇的隋唐墓葬,为隋炀帝和皇后萧氏的合葬墓。而此次挖到隋炀帝陵的开发商老板就叫杨勇。所以,太子报仇,可等千年。君子报仇,十年难等乎?  相似文献   

4.
隋炀帝也做过一些有益的事公元604年,杨广即位,是为隋场帝。他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其满盈之恶贯,自不必说。但他也做了些有益之事,对历史有一定的贡献。其一,隋炀帝即位,就废除妇人及奴婢、部曲所承担的所...  相似文献   

5.
杨素,字处道,弘农华阴人。初仕北周,先被大家宰宇文护引为中外记室、后又任大都督、车骑大将军、汴州刺史、徐州总管等职,被封为清河郡公。杨坚任兆周丞相时,杨素“深自结纳”,杨坚“甚器之”。他辅佐隋文帝杨坚夺取并巩固了政权,以功封上柱国、御史大夫、越国公。又曾任内史令、尚书右仆射、尚书左仆射等职。后来,杨素又结交了晋王杨广,废斥太子勇,谋立杨广为太子,扶其登上帝位,被杨广任为尚书令、太子太师、司徒等职,改封为楚公。杨素又好学博览,“研精不倦,多所通涉。善  相似文献   

6.
~~《佩觹》简论@周玉秀$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①见通志·二十略》,中华书局1995年11月版,《第233页。 ②为排印方便,本文一般不写繁体字。读者如需要,可查郭氏原文。本文据《续知不足丛书》本。 ③宋明:《指南朝宋明帝刘“马呙”字与“祸”字相似,故改为“马瓜”。天后,指武则天,她登基后曾起用和创造了一些古文奇字如“”、“”等为“地”、“国”之字。文帝,指隋文帝杨坚,他原受封于随,公元581年灭北周后,改随为隋,以为国号。次山,人名。《字汇补·日部》:“昏荒与昏同。古无此字,元子创之,谥隋炀帝曰昏荒。”…  相似文献   

7.
隋炀帝,名杨广,是家喻户晓妇幼皆知的暴君,他骄奢淫逸,建东都、筑宫苑、游江南、征高丽,滥用民力,使服役之人“死者十五六”,“耕稼失时,田畴多荒“严重破坏了生产力;又残酷地镇压反抗的人民,规定“罪无轻重,不待闻奏皆斩”,地方官“各专  相似文献   

8.
隋炀帝的个性特征及其社会后果罗嗣忠隋炀帝之所以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典型暴君,自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必然性(见《浅淡铸成隋炀暴君的客观历史必然性》,载《青海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弟2期).但历史必然性的思想并不排斥和否定历史偶然性的一定作用.一个历史人物的...  相似文献   

9.
隋炀帝杨广是中国历史上恶名昭著的暴君。但其对中国古代社会历史也做出过重要贡献。他创立科举制,重视学校教育;进一步改革中央与地方官制,重订律令;继续推行均田制,改革赋役;致力于开拓西域,促进民族融合;繁荣文化艺术,为南北文化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修凿南北大运河,流祚无穷。尤其是在大业六年前,隋炀帝可称为一位有为之君。只是由于其治国失策、繁役暴政而落了个身死国灭的可悲下场。  相似文献   

10.
隋炀帝杨广是中国历史上恶名昭的暴君,但其对中国古代社会历史也做出过重要贡献,他创立科举制,重视学校教育;进一步改革中央与地方官制,重订律令;继续推行的均田制,改革赋役,致力于开拓西域,促进民族融合,繁荣化艺术,为南北化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修凿南北大运河,流祚无穷,尤其是在大业六年前,隋炀帝可称为一位有为之君,只是由于其治国失策,繁役暴政而落了个身死因灭的可悲下场。  相似文献   

11.
有元人小令“绝唱”之誉的《天净沙·秋思》,自古迄今一直被认为是“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马致远的最佳小令作品。在历来对其进行的分析、评价中,溢美之辞车载斗量,褒扬之言杂然不绝.而我经过考辨、分析认为:《天净沙·秋思》固为元人小令“压卷之作”,但在某种意义上,就其作者而言,不是马致远一人,而是一个系列群体;就其意境而言,不是一时造就,而是聚数百年之创作精华而成。此皆有自隋炀帝至马致远的诸多创作事实为证.其一,隋炀帝杨广是一个骄奢淫乐的暴君,却又是一位诗赋兼善的诗人,作文集55卷行  相似文献   

12.
科举制度     
“科举”为分科举人(选拔人才)之意。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王朝用以选拔官吏的制度,始创于隋文帝杨坚时期,于隋炀帝杨广时继续发展,形成于唐宋时期,至明清时制度更为周密,清朝末年废除,共存在了1300多年。考试内容隋炀帝时,设置明经、进士二科。学业优敏即明经科,文才秀美即进士科。唐循隋制,仍行科举取士制。于进士科外,设明经、明法、明书、明算等常设科目以及一史、三史、开元礼、童子、道举等非常设科目,还有皇帝特别主持举行的制科。武则天在位时增设武科。  相似文献   

13.
隋文帝杨坚在历史上有忌用贤能的坏名声。其实,他虽有忌贤之失,却有任能之美。隋初政治舞台上活动着一大批人才,正是隋文帝选拔任用的结果。不过作为一个政治家,他没有能够始终坚持任用贤能的方针,是有缺欠的。范文澜先生曾经提出:“能否知人和能否用人,是判断人君贤愚的一个重要标准。”这个意见值得重视。能知人又能用人的皇帝是明君,不知人又不能用人的皇帝是昏暗之君。就隋文帝整个统治时期来看,他有明有暗。大致说来,可以开皇十  相似文献   

14.
时下,《隋唐演义》、《隋唐英雄》轮番上演,火爆荧屏。隋炀帝杨广、唐太宗李世民都是标准的"皇二代",隋炀帝骄奢淫逸,好大喜功,大兴土木,民脂榨尽,民怨沸腾,群雄并起。隋炀帝最终被杀,隋朝勃兴速亡。"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唐太宗虚心纳谏,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厉行节约。唐太宗患  相似文献   

15.
隋文帝杨坚通过宫廷政变得到了北周的天下进而建立了隋朝。隋文帝能够实现这一系列的政治抱负,除了与他本人的政治才干有关之外,他身边的功臣集团在整个过程当中给了他莫大的帮助。然而在隋朝天下逐渐稳定之后,隋文帝与功臣集团之间的关系却不断地恶化。隋文帝的功臣集团多为北周关陇武将,隋文帝在得到了天下之后开始采用各种方法抑制这些功臣,于是,功臣集团也逐渐地对隋文帝不满,矛盾逐渐激化,同时随着历史发展的需要,功臣集团的成员逐渐被隋文帝或贬或杀,退出了政治舞台。  相似文献   

16.
一杨玄感起兵的实际目的究竟是什么?我们可以考察一下杨素、杨玄感父子同掌握隋朝国家政权的杨坚、杨广父子之间的关系.原来杨素、杨坚都是弘农华阴人,都是关陇集团中的豪族.杨坚的建立隋朝和杨广的成为皇太子并继任皇位,杨素是一个最积极的支持者.杨坚总揽北周朝政时,杨素就协助杨坚平定了响应尉迟迥反叛的宇文胄.杨广之能够夺取皇太子的地位,先后消灭了他的几个兄弟太子勇、蜀王秀、汉王谅,也都是杨素替他画策计谋的.杨素被封为景武楚公,杨玄感的位至柱国,以及"前后赏赐,不可胜计";杨广在杨素平定了汉王谅的反叛以后,写了手诏去慰劳他,说杨素"乃建累世之元勋";这些都说明了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但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封建社会里,必然存在着特殊的对抗性的社会矛盾;即使是君臣、父子之间也会存在着利害冲突.杨坚父子、杨广兄  相似文献   

17.
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后,谜又有进一步的发展。涌现了一批擅长制谜的士人,其中秀才侯白是当时谜人中的佼佼者,在他著作的《启颜录》中有不少诙谐的记录。  相似文献   

18.
王士立和闻有红撰著的《隋文帝杨坚》一书,是一部全面系统述评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扬坚生平事迹的大型传记。该书史料丰富,论理深刻,叙述生动活泼,学术性与可读性相结合,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历史人物专著。  相似文献   

19.
隋朝是一个国祚短促的皇朝。自公元581年隋文帝扬坚“代周”建隋起,至公元618年隋炀帝杨广丧失灭国止,历时仅37年。为什么一个号称“甲兵强锐”、“风行万里”的皇朝,在很短的时间里就“率土分崩”1呢?范文澜同志认为:“因为隋文帝虽然求治有效,可是隋炀帝的造乱非常剧烈,使得一时稳定下来的隋朝很快就崩溃。”这个观点,不仅在史学界早成定论,而且在社会上也几乎成了常识。但笔者认为,隋朝之速亡,不仅仅由隋炀  相似文献   

20.
试论隋炀帝杨广的文学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炀帝杨广创制新乐府,推动诗歌格律化的成熟,拓展诗歌题材,尤其以边塞诗歌开拓宏阔激昂的新气象,启发盛唐边塞诗的先声.他的诗歌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南北诗风的融合,促进了南北诗风的融合发展.在齐梁至初唐这一段由南北诗风向盛唐气象转变的历史上,杨广的成就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