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曾听到一些学生私下里反映:作文还不如做数学题有劲。难道形象的作文还不如抽象的数学具有吸引力?我不信。此后我便试着出一些让学生动情、动心的富于浪漫主义的文题让学生练习写作。如指导学生写野菊花,我先带领学生到田野认识野菊花,启发学生仔细观察它的根、茎、叶、花、种子,还观察了它的家———溪畔、田埂,观察了它的家属———小草弟弟、庄稼姐姐等,并掐断它的茎,让它冒出绿色的汁液,从而联想到土地是供给它乳汁的妈妈。回到教室再与学生一起命题:《我是一棵野菊花》、《野菊花的一家》、《野菊和盆菊的对话》等。再如读…  相似文献   

2.
尹效红 《小学生》2013,(12):22-22
作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向是最难、最令人头疼、最有意见分歧的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作文要做到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逐步达到内容具体,情感真实,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写完后要修改的具体要求。认真领会《大纲》的论述,我认为作为语文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指导学生写作:一、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作文"1.说真话就是"作文"我认为作文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写真情实感,消除学生对作文望而生畏的想法,让学生觉得写作文并不难。如:教学《课间十分钟》  相似文献   

3.
《学周刊C版》2017,(13):197-198
拜读了《管建刚作文教学系列》丛书,我深受启发。在教学实践中,我对作文教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如让学生每天写一篇日记,每周根据日记积累的素材写一篇作文,所带班级每周办一期《班级作文周报》,每周上一节作文周报讲评课。经过几年实践,所带班级学生的写作有了可喜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学生在写作文时往往把教师当成唯一的读者,作文中情感虚假、内容空洞的现象屡见不鲜。教师要在习作中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让习作成为他们愉快的精神之旅。 一、变革作文形式,激活读者意识 1.作文命题,指向读者。题目是文章的灵魂和眼睛,设计开放的话题,不仅便于学生拟定假想的读者,而且能激起学生写作的欲望。如《我的心事》的读者指向模糊,学生看了觉得平淡无味,勾不起写作的欲望。一个学生说:“老师不如把题目换一换,我们可以把它改为《×××,我想对你说》。”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和学生讨论之后,新鲜的题目出炉了:《爸爸,您辛苦了》《×××,让我说声“谢谢你”》《×××,你冤枉我了》《妈妈,请你原谅我》《老师,你可曾知道》……这样的题目,读者指向明确,学生写起来有的放矢,就避免了作文内容的千篇一律。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以往在指导学生写想像性的作文时,我总是创设想像的情境或给一个想像的触发点(如“二十年后的我”、“克隆自己”、续写、故事新编等),训练学生将想到的合理组合,写成一篇习作。可一次想像作文的指导改变了我的做法。  相似文献   

6.
作文创新的角度 1.命题上的创新。作文命题强调学生的创造性,加强自主作文的练习。如我在教《会飞的鸡蛋》,就是给学生设置了悬念,开始不提写作文,只是搞活动,最后才让学生明白是要写作文的。这样使学生在命题上就五彩缤纷了。  相似文献   

7.
一、摹仿作文,激发兴趣摹仿作文,即摹仿课文的结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进行写作。如,教了《高大的皂荚树》、《鸟的天堂》后,老师可让学生抓住课文“动静结合”的特点仿写校园的塔松、自家周围的树木、果林;在教完《燕子》、《可爱的草塘》、《第一场雪》等课文后让学生应用排比、比喻、联想等方法仿写某个季节,学生们都仿写得十分漂亮。二、广闻博记,积累素材新改编教材中的作文训练,有灵活自由的命题要求、新颖多样的作文形式。这不但能给学生带来新鲜感,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除了开辟新的作文训练形式来丰富学生的作文生活外,…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从小学抓起,并且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作文教学,是提高学生观察、思维、理解、表达等多种能力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载体。作文教学的每个环节,都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创造意识的提高。一、指导选择体裁在指导学生根据作文命题选择文章体裁的环节中,可充分发挥学生自己选择范文的积极性。根据小学生的认识特点,着重引导学生由近及远,由课内到课外,建立联想,扩展视野。比如写《我熟悉的人》,让学生选《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爷爷》、《穆老师的眼睛》等课文,有时可选择少年报刊上英雄模范人物的报道…  相似文献   

9.
(一)在(中职生、小高职生)阅读文的教学中,有些范文文情并茂,我们便经常在精讲之后,借助课文内容或写作方法引发学生进行口头作文或书面作文。如学习同题散文两篇《我的母亲》,就让学生谈自己亲眼目睹的、或亲身体验的有关母亲的故事;在学习《故乡的榕树》围绕主旨选取亲身经历的材料进行写作的方法时,我们让学生口头作文,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联系作文教学实践,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我很有感受,概括起来,为以下“五化”:一、浅化入门教学学生害怕作文的现象很普遍,如果注意培养他们的作文兴趣,将会对作文教学有不小的帮助。培养作文兴趣,必须浅化入门教学,一要依据作文教学的特点,二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浅化入门首先要放低或者取消门槛,让学生容易入门,尽快入门,万万不能故弄玄虚而把学生拒之门外。浅化…  相似文献   

11.
一、开放式命题,激发兴趣帮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我改变了单一命题的形式,每次作文或是划定宽松的范围,或是由学生大胆地自由命题。如我带着学生春游时看到公路养护段工人在维修公路,就要求大家以这件事自拟题目作文。有的同学很敬佩修路工人的精神,就以《我很感激你》、《可敬的人》等为题;有的对公路养护提出了新的见解和建议,就以《我的看法》为题(这篇文章还受到养护段的好评);有的独出心裁,赞扬石子甘让人们脚下踩的奉献精神,以《石子的风格》为题(这篇习作获县小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整个写作的过程轻松流畅,没有苦涩感,为学生营…  相似文献   

12.
相对于城市的小学生来说,农村的孩子们即使在作文教学方面。也处于一种“缺医少药”的境地。为此,我结合李白坚教授的《快乐大作文》和《太鼻子李教授新体验作文》中的方法和课件对农村的小学生进行作文教学,由于既注意了让学生“摄取生活资料”,又激励了他们的“写作激情”,课堂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他们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校的“生活作文教育”研究课题与课标精神不谋而合。在多年的作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我校逐步形成了“先生活,后作文”、“作文即是实践时”的教改特色。我们注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开发生活中的作文资源,让学生亲身体验、真切感悟,在表达中张扬个性、表现“真我”。  相似文献   

14.
一直以来,学生的作文却没有多少自己的东西在里面,似乎都在代他人立言,学生个性化的真话、真情、真体验和真感受都丢掉了。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为了让学生写出个性化的作文,在作文教学中,我尝试着这样做。  相似文献   

15.
在作文教学中,和许多教师一样,我常常会遇到教学上的尴尬:一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厌写、怕写文章;二是有不少学生作文说的不是心里话,是空话、套话、大话。是自己教学无方,还是现在的学生情感本来就贫乏?带着这个疑惑,我请教了一位在作文指导方面有专长的同事。他诚恳地指出,作文教学是一个长期砥砺的过程,不能指望在一篇作文练笔中完成自己教学的所有设想,因此有时不妨在课堂上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片段式的随感,重要的是要想方设法先敲开学生的“金口”,让学生有话要说,有事可写。一番话如春风化雨,让我眼睛为之一亮。  相似文献   

16.
1998年,我布置学生写话题作文“感悟亲情”。我先把自己的一篇“下水作文”《一杯薄薄的思念》读给学生听,这是我追忆已故父亲的纪念文章。然后我让学生课后温习一下朱自清的《背影》和日本作家栗良平的《一碗阳春面》  相似文献   

17.
作文命题是作文训练的关键一环。一个好的作文题目,应当能够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那么如何搞好作文命题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眼。一,追求“新”字。学生作文不能出新,与作文题目欠缺新意有极大关系。如《记寒假中的一件事》,类例的题目年复一年重复选用,学生望题生厌,作文又何谈创新!为此,命题时应当旧中探新。如寒假结束,可抓住寒假中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拟出新题,如《如何使用压岁钱》、《拜年》等。也可以先组织学生讨论寒假生活,再让他们选自己印象最深的事物,自己命题。二,突出“趣”字。…  相似文献   

18.
根据作文教学的实际,结合学生的状况,依据《大纲》中“作文教学要重视批改和讲评的指导作用。批改作文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要尊重学生的原意,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要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这一要求,我研究、改进作文批改方法,让学生直接参与这一过程,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改、互改等形式,培养了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对于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改变作文的教学费时、低效的状况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余银妹 《广西教育》2004,(4A):18-18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于表达,使学生具有实际的写作能力,写记实作文,一定要让学生说真话,吐真情,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叶圣陶老先生也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习作教学必须让学生丰富生活,帮助学生开拓习作“源头”,写自己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事情,文章才会生动具体。怎样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习作,下面我谈几点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20.
“作文难写,难写作文”几乎成了学生的口头禅,这简单的话语中流露出的是学生们对作文的普遍心态;“作文难教,难教作文”近乎成了教师的心病,这简单的话语中暴露出的是教师们对作文教学的畏难情绪。为了解开师生畏惧作文的情结。让学生能够写好作文。树创作文的美好形象。两年前,我在所教班级开展了作文教学的实验研究,探索如何让学生在自然状态下进行作文,寻求作文教学的改革之路。实验之初,恰逢《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给我的探索吹来了强劲的东风,“课标”对作文的精当阐释让我更加坚定了信心。两年多的探索实验是否让学生改变了对作文的看法呢。作文在他们的心目中到底变成了什么样了呢?学生的家长到底对孩子的作文有些什么认识呢?为此,我特邀了两位家长、三位学生,与他们进行一番交流对话。他们那朴实真切的话语似和煦的春风抚慰着我的心灵,让我释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