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80年代后出生的大学生抗挫折能力较低。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会面对各种挫折。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面对挫折并战胜挫折是高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了大学生的挫折源以及受挫后的不良反应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的工作经验,探讨了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措施,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挫折教育的内涵 在心理学中,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了无法克服或自认为无法克服的干扰或阻碍,使其需要和动机无法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这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挫折感。  相似文献   

3.
4.
尹秀云 《文教资料》2007,(23):67-68
加强对大学生的抗挫折教育,已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教育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根据对大学生产生挫折现象归因的分析,为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我们应从多个方面着手,引导他们正确面对困境与挫折,培养抗挫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抗挫折教育,是高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使抗挫折教育得以有效实施,成为摆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一项紧迫任务。大学生抗挫折教育主要在于大学生自身,但不能忽视大学生自身以外的因素,应与大学生所在的寝室、班级、学校、以及城市一道,共同建构起大学生抗挫折教育的多层立体体系,为高校德育抗挫折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浅谈大学生的抗挫折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挫折是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必然要面对的问题.对于大学生而言,其挫折的类型主要有环境挫折、学习挫折、情感挫折和就业挫折.开展抗挫折教育有利于完善大学生的人格,预防大学生犯罪,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抗挫折教育的方法主要有创设磨难环境、提高大学生抵抗挫折的能力、创设良好的整体环境、建立正确的自尊认同等.  相似文献   

7.
以小学生挫折教育背景为依据,深入挖掘抗挫折教育内涵,探寻提高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社会转型以及自身不成熟,使得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挫折感。加强大学生挫折教育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本文主要分析了大学生挫折感产生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并提出了加强大学生挫折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分析学生性格特点,采取不同教育方法;创建良好挫折情境,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注重建立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班级氛围;发挥榜样示范作用,确保挫折教育效果。从这几个方面,分析了小学体育教学挫折教学的措施,并探讨了抗挫折教育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期为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抗挫折能力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具有深厚的涵义,为我们制定抗挫折教育的教育目标和培养方案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文章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这一研究视角,从事物的普遍联系、事物的永恒发展、事物发展的三大规律这三个方面,来探源抗挫折教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以期对提高抗挫折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实现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的创新和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科学-人文教育是作为整体的教育存在和作为教育的整体存在的表征,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在培养人的社会实践中整体融通、相互建构生成的一种存在性、一体化联结,其呈现在于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相对平衡、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边缘对话和全面成人理念的树立。这样一种教育存在及存在展开的生存形态,具有关注教育过程、兼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强调成人的精神取向等特点,它表征着教育谋求自身完整存在的某种完成,推动科学教育、人文教育成为本真的教育,促进教育致思转向生成性思维。  相似文献   

12.
教师教育学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学科是教师教育大学化发展之合法化地位的保障;教师教育二级学科的设置直接影响大学教育资源的分配;教师教育学科建设有利于学科专业归属感的确立以及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教师教育实践中的专业教学、课程设置与理论发展,也仰赖于教师教育学科的设立.从中国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二级学科自主申报设置情况及中国研究生招生中教师教育相关专业的设置情况两方面,对中国教师教育学科开办及设置的现状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3.
14.
15.
童年哲学是在儿童学研究发生社会历史转向的背景下诞生的,其重点在于从哲学的高度对儿童与童年进行深入研究,但其研究框架又包含着来自法学、历史学、文学和心理学的相关议题。童年哲学是在两个逻辑前提的基础上形成的:哲学家即儿童以及儿童即哲学家。它不仅有助于扩宽哲学的研究边界,为哲学创设新的研究视角与方法,且能为规范和完善儿童学的已有研究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并有助于教育研究的深入和教育实践的改进。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教学决策:内涵、构成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教学决策是教师的思维与教学实践的桥梁和纽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观意志的表现,对教师行为起着组织和指导作用。教师教学决策存在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它具有生成性、预测性、协调性和过程性等特点。教师信念、教师知识和实践智慧是教师教学决策合理性的基础。教学决策包括教学计划决策、教学互动决策和教学评价决策等内容。提高教师教学决策水平,有利于探讨教学本质相关问题、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及提高知识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人本教育即以人为本的教育,它具有全纳性、整全性与生成性。建构人本教育,在教育目的上,要着眼于人的个性发展,谋求社会进步与个体发展的有机统一;在教育内容上,要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共荣会通;在教育方法上,要着眼于人的自主发展,达成教育方法与个人成长的最佳匹配。  相似文献   

18.
历史探究式教育,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育.对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严谨的学习态度、合作与分享、科学的思维方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质量管理是提高高职教育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问题之一.高职教育质量管理包括外部和内部两个层次,外部管理涉及高职院校与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主体关系;内部管理则是多主体之间相关利益在高职教育中的调整与分配.通过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界定、人才培养资源管理、人才培养过程管理、人才培养分析与改进等过程,实现高职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构建.高职教育质量管理效果的价值判断应关注“顾客要求的满足程度”,其评价目标、评价主体、评价指标与评价方式是管理效果评价的基本构成.  相似文献   

20.
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人类已进入到学习时代、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的理念成为当前这个时代的热潮。作为社会灯塔的大学,在知识的传承、生产、创新和转化过程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大学以研究和生产高深知识为己任,构建学习型大学是大学的必然选择。学习型大学是一个涉及组织管理理论、社会化学习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的综合性概念。从操作层面而言,实行民主化管理机制、建立社会化学习机制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构建学习型大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