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白念珠菌CaPDE2基因缺失株,研究其功能.通过PCR扩增构建含有CaPDE2基因同源臂100 bp的SAT1-flipper敲除盒,用于敲除CaPDE2第一等位基因;然后通过构建CaPDE2基因的URA3-blaster敲除盒(同源臂700~1 000 bp),敲除CaPDE2第二等位基因.将CaPDE2基因缺失株依次培养在YPD+25μg/mL ClonNAT、YPD+0.1%5-FOA培养基中,以去掉SAT1和URA3基因筛选标记;通过CaPDE2基因缺失株的表型试验初步检测了CaPDE2基因的功能.结果表明:联合采用URA3和SAT1筛选标记完成CaPDE2双等位基因的敲除,得到了CaPDE2基因缺失株,并去掉SAT1和URA3基因标记,其基因型为Capde2::FRT/Capde2::hisG. Ca PDE2基因缺失株对酮康唑、氟康唑、十二烷基硫酸钠及42℃均敏感.因此,CaPDE2参与调节白念珠菌抗真菌药物、细胞膜压力及高温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常规药敏试验中筛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氏菌,了解其耐药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双纸片协同试验,检测587株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的产超广谱β—内酰酶阳性率,并对其体抗生素耐药性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总阳性率24.7%.219株肺炎克雷伯菌中ESBLS菌株66株,阳性率30.1%,368株大肠埃希氏菌中ESBLS菌株79株,阳性率21.5%.ESBLS产酶株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的耐药性高达86.4%—100%.较不产ESBLS菌株高74.6%—83.1%.所有受试菌对亚胺培南均敏感.结论:治疗ESBLS细菌引起的感染,应用碳西霉类、头霉烯类,或加酶抑制剂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3.
《莆田学院学报》2016,(2):20-24
对耐碳青霉烯类药肺炎克雷伯菌膜孔蛋白相关基因进行分析,构造膜孔蛋白结构模型,以了解膜孔蛋白在其耐药中的作用。采用聚合酶链技术(PCR)对确认为产KPC和IMP型碳青霉烯酶29株肺炎克雷伯菌的膜孔蛋白Omp K35和Omp K36基因进行检测、序列测定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结果,29株肺类克雷伯菌表现为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均检出膜孔蛋白Omp K35和Omp K36基因;通过序列比对和同源性分析发现,各菌株间存正突变、同源性高,构建了分子进化树和膜孔蛋白结构模拟图。结果表明,膜孔蛋白在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机制中不起主要作用,并初步了解膜孔蛋白分子进化情况和膜孔蛋白结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明单增李斯特菌RsbR的两个保守磷酸化位点是否影响SigB(sigmaB)的表达.创新点:解析了RsbR在单增李斯特菌中SigB网络调控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基因缺失、定点突变和回补技术构建rsbR基因缺失株、回补株和回补突变菌株,进行酸应激条件下的生长能力和强酸条件下的存活能力试验,并检测在酸应激下菌株中的SigB基因和蛋白表达的改变情况.结论:RsbR缺失能够显著降低单增李斯特菌的抗酸应激能力和下调SigB表达,RsbR-175位点是SigB调控途径中RsbT释放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河南省某猪场疑似细菌感染病例进行确诊,采集了病猪肠管中的样品并从中分离到1株革兰阴性短杆菌,对其进行了培养特性观察、生化试验、药敏试验以及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的生化特性、培养特性基本符合肺炎克雷伯菌特征,16S r RNA基因序列与肺炎克雷伯菌的同源性均在98%以上,因此,将该分离菌株命名为Kpn;序列分析表明该分离菌株与猪源肺炎克雷伯菌NR114507的同源性最高,与大肠杆菌、普通变形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同源性相对较低;分离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和多重耐药性,对美洛西林、哌拉西林、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头孢哌酮敏感,但对氨苄西林、先锋霉素IV、先锋霉素V、先锋霉素VI、卡那霉素、新霉素等多种药物耐药.研究为猪肺炎克雷伯菌的分离鉴定及治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提高柑橘绿霉菌基因敲除效率。创新要点:低效的基因敲除与丝状真菌非同源末端链接(NHEJ)的DNA双链断裂修复途径有关。为提高柑橘绿霉病菌基因敲除效率,本研究利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体系,获得NHEJ途径中关键因子Ku80的缺失突变体(ΔPdKu80)。研究方法:与野生型菌株相比,以ΔPdKu80作为出发菌株,提高柑橘绿霉病菌PdbrlA和PdmpkA的基因敲除效率(见表1)。重要结论:ΔPdKu80的营养生长、产孢和致病性与野生型菌株基本一致。ΔPdKu80作为出发菌株,能显著提高柑橘绿霉菌的敲除效率。  相似文献   

7.
肉桂挥发油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了肉桂挥发油对11种62株临床分离细菌和5株白假丝酵母真菌临床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统计分析了它们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白假丝酵母菌等共5个种属的MIC50和MIC90,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较分析了肉桂挥发油分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白假丝酵母菌共5个种属菌株抑菌活性的强弱.结果表明,肉桂挥发油对所有受试细菌和真菌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071.11mg/mL,且对耐药菌株和敏感株有相同的抗菌活性.肉桂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抑菌活性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活性明显低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活性(P<0.01);对白假丝酵母真菌的活性均明显强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P<0.01).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大理学院附属医院2011年至2012年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杆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菌株分离及培养按常规方法进行,细菌鉴定采用VITET-2 Compact 6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共收集标本183株,其中大肠埃希菌146株:口痰92株(63%)、分泌物17株(11.6%)、尿液16株(10.9%),脓液9株(6.1%),其他12株(8.2%);肺炎克雷伯杆菌37株:口痰27株(73%)、分泌物5株(13.5%)、脓液3株(8%)其他2株(5.4%)。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头孢哌酮、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等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0.3%、6.2%、2.7%和10.8%、13.5%、2.7%。结论: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杆菌两年痰液中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对左氧氟沙星、头孢唑啉,氨曲南,头孢他啶等耐药率超过50%,特别是头孢他啶的耐药率相对于2008年显著升高,而对头孢哌酮、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等耐药性较低,临床应根据药敏实验合理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的分析某医院重症监护室(ICU)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之间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方法:用VITET-2Compact6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细菌,K—B纸片扩散法做体外药敏试验,统计、分析细菌的检出率和药敏结果。结果:799份ICU标本,医院感染分离菌株249株,检出率31.16%。首位是洋葱伯克霍尔德菌(60株,24.10%),其次鲍曼不动杆菌(55株,22.09%),第三是肺炎克雷伯菌(39株,15.66%)。分离菌中标本来源痰和咽拭子最常见,其次静脉血、静脉导管。洋葱假单胞、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人葡萄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医院感染病原菌中以非发酵菌的检出率最高,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并且耐药性强。因此治疗医院感染病原菌所致的感染性疾病应根据体外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减低耐药率。  相似文献   

10.
辣椒青枯病拮抗细菌的筛选及其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河南扶沟、江苏南京和淮阴等地的辣椒、番茄和黄瓜植物根围土壤中分离到100个细菌菌株.采用抑菌圈-定殖力双重测定法,筛选出5株终定植密度大于104cfu/g根、抑菌能力较强的细菌菌株;并对5个生物防治菌进行了生理生化测定.结果表明,5个生物防治菌分别属芽孢杆菌属、沙雷氏菌属、假单孢菌属和肠杆菌属.  相似文献   

11.
甲醇营养型巴斯德毕赤酵母已被广泛应用于外源蛋白的表达,但是作为一个外源蛋白表达系统,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进一步提高外源蛋白的表达量以及形成折叠正确的目的蛋白,成为了改造毕赤酵母菌株的一个热点。基因缺失,是一个常用的改造和构建新的毕赤酵母重组菌株常用的方法。巴斯德毕赤酵母直接基因缺失方法主要分为两类:有标记的插入替换和无标记的Pop-In/Pop-Out。本文系统地介绍了这两种方法,分别比较了各自的优缺点,为它们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进行基因敲除提供了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3,5-二羟基苯甲酰腙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未见文献报道的10个标题化合物,所有化合物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元素分析表征,确定了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并测定了它们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抑菌活性试验表明,部分目标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形态观察、选择培养、革兰氏染色和生理生化鉴定,对三只圈养亚成体大熊猫肠道致病菌进行了分离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到的19株菌分别属于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沙门氏菌(Salmonella)、志贺杆菌(Shigella)、变形杆菌(Proteus)、克雷伯氏杆菌(Klebsiella)、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耶尔森氏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等7个属,其中大肠埃希氏菌为优势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沙门氏菌、志贺杆菌、克雷伯氏杆菌、葡萄球菌和耶尔森氏菌对小白鼠有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环丙沙星最敏感,高敏菌株占94.74%;其次是氧氟沙星和阿米沙星,高敏菌株分别占89.47%和42.11%;而对克林霉素、磺胺六甲氧嘧啶、罗红霉素、强力霉素等敏感性较差.该研究结果将为圈养大熊猫临床用药提供了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我院肠道福氏志贺氏菌的常见耐药谱 ,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用K -B纸片法检测 2 6株福氏志贺氏菌对 2 4种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2 6株福氏志贺氏菌中 ,2a型 2 5株 (96 .15 % ) ,3a型 1株 (3.85 % ) ,福氏志贺氏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96 .15 % ) ,对氟嗪酸和头孢哌酮最低 (分别为 3.85 %、0 % )。结论 :福氏志贺氏菌对抗生素多重耐药逐年上升 ,临床应加强对福氏志贺氏菌耐药性监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和了解头孢吡肟对临床常见革兰阴性菌体外抗菌活性.[方法]2004年收集的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821株(主要为便、痰、尿液、脓汁和胸腹水等标本).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WHO NET5软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2004年头孢吡肟对肠杆菌科细菌的敏感性为67.7%~82.3%;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性为76.7%.2004年肠杆菌科细菌临床分离株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耐药性的比较表明,头孢吡肟耐药性低于头孢噻肟、头孢他啶;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吡肟耐药性明显低于氨苄西林、阿米卡星和头孢他啶.[结论]头孢吡肟对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7,(42):194-196
现今世界上最热门的科学课题之一是生物体的基因功能研究。基因敲除(gene knock-out)技术是研究基因功能最直接有效的一种遗传功能技术。该技术是科学家通过一定的方法使生物体内特定的基因缺失或失活的一种高科技技术。改变生物体的遗传基因,令特定的基因功能丧失,从而使部分功能被屏蔽,观察对生物体造成的影响,进而推测出这些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基因敲除技术主要是使用DNA同源重组原理,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基因敲除技术的发展,除了同源重组以外,许多新的原理和技术也逐渐被采用,例如现今比较成功的基因敲除方法还有ZFNs、TALENs、CRISPR/Cas技术等。笔者对基因敲除技术基本原理和其在各个方面的应用做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7.
丁香精油抗奶牛乳腺炎病原微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了丁香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共16个不同种类的奶牛乳腺炎病原菌80株和假丝酵母临床致病真菌12株的最低抑菌浓度.用SPSS 17.0软件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较分析了丁香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白假丝酵母真菌等共7个不同种属细菌和真菌的抗菌活性强弱及其MIC50和MIC90.结果表明,丁香精油对受试细菌和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对白假丝酵母真菌的抑菌活性最强,MIC为0.060.12 mg/m L(0.11±0.02 mg/m L),抑菌活性明显强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抑菌活性(P<0.01,P<0.05);丁香精油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活性最差,MIC为27.42±7.83 mg/m L,MIC50和MIC90分别为31.34 mg/m L和15.670.12 mg/m L(0.11±0.02 mg/m L),抑菌活性明显强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抑菌活性(P<0.01,P<0.05);丁香精油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活性最差,MIC为27.42±7.83 mg/m L,MIC50和MIC90分别为31.34 mg/m L和15.6731.34 mg/m L,明显高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MIC(P<0.05);而丁香精油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葡萄球菌和肠球菌的抑菌活性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丁香精油具有较强的广谱抗细菌和抗真菌活性,可运用于奶牛乳腺炎病原菌等临床细菌和真菌所致的感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18.
作物表型是育种和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筛选和指示指标,然而近年来作物表型组学发展的相对滞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精细农业和分子育种的进展。作物表型特征参数亟需一种精确快速的测量手段来打破这一瓶颈。传统测量、数字图像、计算机视觉等目前较为普遍的作物表型测量方式可以获取部分表型参数但精度和时效上有待提高。激光雷达是一种新型主动遥感技术,具有高精度、空间分辨率获取三维数据等特点,逐步在作物的三维结构获取和表型参数提取中显现优势。本研究拟采用地基激光雷达完全全育期的玉米点云数据采集,分析株高在不同生育期的变化规律,为表型-基因型的交叉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控制院内感染和合理选择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对临床标本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应用VITEK2-Compact 自动鉴定及药敏仪鉴定菌株和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分离出细菌705株,其中主要感染的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53株(21.70%)﹑铜绿假单胞菌146株(20.71%)﹑大肠埃希菌104株(14.75%)﹑肺炎克雷伯菌79株(11.21%)﹑鲍曼不动杆菌54株(7.66%)。金黄色葡萄球菌除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等有较高的敏感率外,对其它抗菌药物均存在较高的耐药率;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对除对亚胺培南和厄他培南有较高的敏感率外,对常用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率;而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有较高的耐药率。结论:ICU感染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其感染的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均存在较高的耐药率,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0.
<正>表观遗传是一种不涉及DNA序列变化而改变生物表型的机制,并且这种改变可以遗传给子代。表观遗传的调控机制包括多种方式,图1主要介绍其中的3种: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图1中显示乙酰化和甲基化修饰)和非编码RNA介导的调控。3种修饰的关系如图1所示,组蛋白修饰和DNA甲基化会影响基因的转录活性,而非编码RNA则通过介导染色体重塑、RNA干扰等多种方式调控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