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纳米粒给药载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纳米给药系统在实现药物靶向给药,缓释控释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因而成为近年来药剂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介绍了纳米粒的主要制备方法及其优缺点,并对纳米粒主动靶向修饰的手段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2.
纳米粒给药载体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纳米粒用于给药载体系统具有广阔的前景 .综述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纳米粒给药载体领域的最新进展 :包括纳米粒制备技术、载药方法、表面修饰及特性  相似文献   

3.
由于表面修饰改变载药纳米粒子表面的性质,增强其对特定的细胞或器官靶向性,近年来在药物载体中的应用研究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论述了表面修饰在载药纳米粒子改性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纳米囊是纳米粒的一种,是一种新型的纳米级药物载体系统,具有小粒子特征,可以穿越生物膜屏障和网状内皮组织系统到达传统药物无法到达的人体特定部位,建立起新的给药途径;其制备方法和材料的多样性又可赋予药物许多新的特点,是一个极具潜力的药物新剂型,因而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就纳米囊的特点和优点进行研究,阐述了其负载药物和载体材料的种类,并重点对其制备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为纳米囊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纳米技术在生物领域的渗透形成了纳米生物技术,而纳米药物载体的研究是纳米生物技术的重点和热点.纳米级药物输送系统(Nanopartiele drug delivery system,NDDS)在实现靶向性给药、缓释药物、提高难溶性药物与多肽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因而也成为近年来药剂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出现的纳米药物载体的种类,并详细阐述了各类载体系统的特点和优点,为其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长循环固体脂质纳米粒是近年正在发展的一种新型毫微粒类给药系统.以固态的天然或合成的类脂,如卵磷脂、三酰甘油等为载体,将药物包裹于类脂核中,制成粒径为50~1000nm的固态胶体给药系统,静脉注射给药后,能够躲避MPS(mono nuclearphagocytic system)的摄取[1]·同时,也可对非MP  相似文献   

7.
《神州学人》2003,(7):49-49
1单位:四川大学化工学院项目名称:快速感应型智能化靶向式药物控释载体研究项目目的和意义:采用环境感应式载体作为智能化靶向式药物释放载体来实现定点、定时、定量地控制释放的药物送达方式正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因为这种药物载体可以使药物只在病变组织部位释放,不仅能有效利用药物、以获得最优治疗效果,而且不会在其他正常部位产生任何毒副作用。这种药剂形式被称为“梦的药剂”,并被认为是将来人类征服癌症等疑难杂症的有力工具。要实现药物的定点、定时、定量释放,快速感应释放速度是这类载体系统的必备要素之一。然而,尽管研究者们对…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金纳米粒子的功能、与生物系统的相互作用以及在加载药物、输送药物、释放药物、靶向病变部位或癌细胞等方面的应用性研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制约金纳米粒子临床应用的主要原因:1)如何实现重现性、规模化、批量生产金纳米颗粒;2)其潜在的细胞毒性.目前,面临的难题是找到新的化学和物理方法使功能化金纳米粒子能有效、安全、稳定地应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上.最后,预测了未来研究焦点,即实现金纳米粒子的临床应用性研究以及与之相关的金纳米材料和生物系统之间的基本相互作用研究.  相似文献   

9.
据《科技日报》北京2012年2月1日电,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研究人员与香港和深圳的科学家合作完成的一项动物实验揭示,一种能够特异性携带任何具有成骨潜能的小核酸到达骨形成部位的靶向递送系统,能够高效而安全地促进携带的成骨小核酸逆转骨质疏松,为骨质疏松治疗的应用基础研究与核酸药物研发提供了实验数据。2012年1月30日《自然·医学》杂志在线发表了这项成果。  相似文献   

10.
设计了"磁性荧光纳米球的制备及其对细胞的识别和捕获"综合研究型实验。通过将磁性纳米颗粒和量子点包埋进高分子球内部制得磁性荧光纳米球,进一步通过生物修饰在纳米球表面引入能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的靶向分子,从而实现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捕获。实验内容丰富,操作简便,涉及到化学制备、生物偶联、识别捕获等操作,荧光、磁性、形貌等表征技术以及生物化学实验中常见仪器的使用,能够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科研素养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明RAC1蛋白调控阿霉素(DOX)诱导肿瘤转移机制,设计靶向RAC1的小干扰RNA(siRNA)递释系统,抑制DOX治疗诱导的肿瘤皮质间质样(EMT)转化。创新点:探明了DOX通过RAC1蛋白诱导肿瘤细胞发生转移性变化的机制,构建了靶向沉默RAC1蛋白的siRNA递释系统,有效降低了DOX化疗后肿瘤组织转移的风险。方法:选用MCF-7细胞为模型细胞,体外考察DOX相关活性氧(ROS)对RAC1蛋白的调控作用。针对肿瘤细胞内高谷胱甘肽(GSH)浓度的氧化还原条件,选用二硫键为敏感桥链,壳聚糖为亲水性骨架,硬脂胺为疏水基团,构建氧化还原敏感型基因药物载体CSO-ss-SA。选择靶向沉默RAC1的siRNA为模型药物,构建基因药物递释系统CSO-ss-SA/siRNA。考察CSO-ss-SA/siRNA的理化性质、体外敏感释放及细胞摄取。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法、蛋白免疫印迹法和细胞侵袭性实验考察基因药物递释系统的细胞药效。选用Balb/c裸鼠构建MCF-7乳腺肿瘤原位荷瘤动物模型,考察CSO-ss-SA/siRNA对DOX治疗诱导肿瘤组织EMT转化的抑制作用。结论:RAC1是DOX诱导细胞侵袭性的关键蛋白。靶向沉默RAC1的siRNA基因递释系统可在体内外有效抑制DOX治疗诱导的肿瘤组织EMT转化,降低化疗诱导转移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骨关节炎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本研究尝试利用壳聚糖、透明质酸和硫酸软骨素为载体,制备一种携载生长分化因子5(GDF-5)质粒的纳米微球用于骨关节炎的基因治疗。创新点:首次利用壳聚糖、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三种原料制备可携载GDF-5质粒的三元纳米微球,并将其应用到骨关节炎的治疗中。方法:在55°C下,按不同比例混合壳聚糖、透明质酸钠、硫酸软骨素和GDF-5质粒,利用静电吸附原理制备携载GDF-5质粒的三元纳米微球。分别利用扫描电镜和激光粒度散射仪测试微球的形貌和粒径;利用凝胶电泳检测质粒与微球的结合情况;利用CCK-8检测微球的细胞毒性。将携载GDF-5质粒的微球与软骨细胞共培养,并将脂质体和空载组作为对照组,在预定的时间点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免疫组化染色以及生化成分分析,观察微球对软骨细胞外基质分泌情况的影响。最后将该纳米微球注射到骨关节炎模型兔体内,通过大体观察、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免疫荧光染色和免疫组化分析该微球对骨关节炎的作用。结论:本研究成功地利用壳聚糖、透明质酸和硫酸软骨素为原料,制备出携载GDF-5质粒的纳米微球。其中GDF-5质粒可以有效地促进软骨细胞外基质的分泌,透明质酸和硫酸软骨素是临床上常见的治疗骨关节炎的药物。微球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其细胞毒性小,转染效率高,在体内外均能有效地促进软骨细胞外基质的分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骨关节炎的进展。该纳米微球将是一种极具希望的可应用于骨关节炎基因治疗的载体。  相似文献   

13.
在临床实践中,抗菌素的大量使用导致了细菌的药物耐受性形成。细菌通过先天或获得性耐受机制实现对自身的保护。获得性耐受性来源于突变和水平基因转移。细菌获得性耐受性形成的生物化学机制(途径)包括:抗菌素失活或修饰、靶向修饰、外排泵和外膜渗透性改变及"迂回"代谢途径。本文将对目前临床重要细菌的抗菌素耐受性机理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运用功能纳米颗粒的药物发送系统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途径,因为它减少了副反应并减轻病痛 Poly(D,L lactide co glycolide)(PLGA)纳米颗粒的尺寸是80nm,它的制备是通过乳化扩散方法,并应用Poloxamer188作为稳定剂 所制备的纳米颗粒具有疏水核作为药物的载体,而其冠状亲水表面可避免形成网状内皮系统(RES) 作为生物医学应用的第一个例子是PLAG纳米颗粒包含雌激素,它对于受到意外伤害而抑制不安情绪具有局限性 研究指出:局部地发送具有雌激素的PLGA纳米颗粒将激烈减少新内膜的形成程度 其次是应用经过修改的PLAG纳米颗粒发送系统专用于骨治疗的药已经实现,它与骨有高度的相似 已经证明:与双磷酸(bisphosphonate)相结合的PLGA纳米颗粒,参入到鼠的静脉内之后,将可累积在鼠骨内  相似文献   

15.
透明质酸微囊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采取反向合成胶乳以纳米微囊用水溶解材料制备药物发送系统 关于我们的研究工作,已经发表了一系列论文 在我们所用的材料中,透明质酸(HA)是在人体软组织中的一种一致性的氨基多糖,它具有相当多的生物相容性质,在医学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然而,它的某些性质,例如力学拉伸强度低,在人体中留存的时间短等缺点,阻碍了它的应用 所以,对于HA还需要进行化学改造去降低它的可溶性并减缓它的人体吸收速度 化学改造的组要方法是交叉连锁,酯化作用,和交叉连锁酯化的HA 为了用透明质酸(HA)纳米 微囊制备药物发送系统,其关键点是应用各种不同的微孔制备HA凝胶 因此,必须选择合适的交叉连锁作用剂,并研究交叉连锁过程的规律性 我们应用divinylsulphone(DVS)作为交叉连锁剂去交叉连锁HA,以实现扩大分子量(Mr)的目的,以改进它的力学稳定性和延长它在液体环境中的留存时间 这一凝胶系列可以作为研究和制备药物载体的材料  相似文献   

16.
肿瘤基因治疗是用正常或野生型基因矫正或置换致病基因或引入有治疗价植的其它来源基因的一种治疗方法.基因治疗一般是引入修饰基因于病人体内而并非该基因的产物,即是一种疗法而非新产品.但是,通过体内直接途径可将外湖DNA象传统的药物一样注射到机体内,帮、故有人称这些外源的DNA的基因药物.肿瘤基因治疗研究中,通常采用基因转移和基因灭活方法.基因转移是指将外源性目的基因导入病变细胞或其他细胞,目的基因的表达产物修饰缺陷细胞,使其恢复功能或使原有的功能得到加强,故又称为基因修饰.肿瘤基因修饰治疗研究包括免疫基因治疗、增强抑癌基因表达、靶向化疗或提高机体化疗耐受性等内容.基因灭活是应用反义技术特异性封闭某些基因的表达.反义技术是指利用针对特异性DNA和RNA片段按碱基配对的原则人工合成小分子核苷酸序列(反义寡苷酸),与其目的DNA和RNA序列互补结合,以选择性抑制目的基因翻译或转灵过程的技术和方法.在肿瘤基因灭活治疗中,订要是利用反义寡核苷酸抑制或封闭某些癌基因的表达.基因转移疗法一般分为两类:一是体细胞系基因转移,主要用于防治遗传性及非遗传性疾病;二是胚胎基因转移,用于预防遗传性疾病.临床上,基因治疗是指体细胞基因治疗.基因治疗基本上分为三步:(1)基因导入:是指把基因或合有基因的载体导入机体;(2)基因传递:是指基因从导入部位进入靶细胞核;(3)基因表达:是指细胞中治疗性基因产物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金属纳米颗粒的制备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与相应的块体材料相比,金属纳米颗粒具有独特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可应用于电学、催化、磁性材料、光催化、生物染色剂、药物输送等许多领域.其中,传感器是纳米颗粒最有前途的应用领域之一.传感器的微型化是传感器发展的主要研究方向,将纳米颗粒用于传感器的研究将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本论文利用纳米颗粒材料的独特效应来提高葡萄糖传感器的响应电流.将自制的银-金、铂以及二氧化硅和铂复合纳米颗粒用于固定化酶,使酶电极的电流响应值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从而为纳米增强的新型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研究、制备和应用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实验和理论依据,并为传感器的小型化开辟了一条新途径.论文的主要结果如下:   ……  相似文献   

18.
PC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聚合酶链反应,简称PCR)是一种体外扩增特异性 DNA片段的酶学方法。其原理是:用一对寡核苷酸作为引物,引导 DN A聚合酶在引物识别位点之间的两条互补链上进行DNA合成。经过模板变性、引物复性、引物延伸三步反应的多次循环,可使特定的DNA片段在数量上呈指数增加。这项操作简单、省时且已实现自动化的先进技术,已成为分子生物学及临床医学等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的重要工具。本文将阐述近年来几种PCR技术的改进与应用。 一、PCR固相分析 1988年Syvanen等首先将 DNA固相技术引入PCR扩增产物的定量研究中,该法采用了DNA的5’端被生物素(biotin)修饰的PCR引物,使扩增DNA序列的末端均带生物素,接着在溶液中用同位素标记探针与扩增序列杂交,杂交链借5’端生物素结合在能与其特异结合的亲合素(avidin)包被的固相载体上(即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探讨氯屈膦酸二钠-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脂质体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创新要点:围绕SAP并发多器官损伤这一核心问题,联系巨噬细胞在SAP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使用纳米脂质体携带氯屈膦酸二钠及SPIO,以及利用自体巨噬细胞对SAP时多器官损伤的定性靶向性以及磁性纳米颗粒的超顺磁性,应用磁共振成像(MRI)对SAP并发多器官损伤进行早期诊断。结合使用氯屈膦酸二钠,使其促进巨噬细胞的凋亡,减少其在急性胰腺炎早期产生炎症介质,阻止全身性炎症反应的进程,从而实现对多器官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方法:采用胰腺被膜下均匀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作SAP模型。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空白SPIO脂质体组(P组)和氯屈膦酸二钠+SPIO脂质体组(T组)。P组和T组大鼠制作SAP模型。制模2 h和6 h后取肠系膜上静脉血液,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淀粉酶、尿素氮、血肌酐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含量,观察胰腺及肾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及进行病理评分,通过检测肾组织的TUNEL染色及CD68表达研究氯屈膦酸二钠-超顺磁性氧化铁脂质体对肾组织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并进行MRI诊断。重要结论:氯屈膦酸二钠-超顺磁性氧化铁脂质体可选择性清除单核/巨噬细胞,减少炎症介质释放,对SAP大鼠胰腺及肾损伤有保护作用。SPIO可作为MRI示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