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目的:探讨蒌叶(PB)提取物对5-氟尿嘧啶(5-FU)抑制结肠癌细胞HT29和HCT116生长的影响。研究方法:HT29和HCT116细胞分别给予PB、5-FU以及两种药物联合治疗24小时,应用等效线图法分析PB和5-FU的药效学相互作用,Annexin V/PI染色法检测HT29和HCT116细胞的凋亡情况,高效液相色谱法排除PB和5-FU间任何可能的相互化学作用。重要结论:联合PB,低剂量5-FU可以在短时间内起到细胞毒作用,而单独应用PB或5-FU治疗较联合治疗可以诱导更多细胞发生凋亡。进一步采用等效线图法分析显示PB和5-FU的联合作用在抑制结肠癌细胞HT29和HCT116的生长中分别体现出协同和拮抗作用。因此可以认为在HT29细胞中,PB使得较低剂量5-FU发挥最大抑制结肠癌细胞生长效果,然而在HCT116细胞中,PB没有显著降低5-FU的药物浓度,说明PB和5-FU的相互作用不仅仅体现在诱导细胞凋亡方面。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探讨萎叶(PB)提取物对5-氟尿嘧啶(5-FU)抑制结肠癌细胞HT29和HCT116生长的影响。研究方法:HT29和HCT116细胞分别给予PB、5-FU以及两种药物联合治疗24小时,应用等效线图法分析PB和5-FU的药效学相互作用,AnnexinV/PI染色法检测HT29和HCT116细胞的凋丁L=情况,高效液相色谱法排除PB和5-FU间任何可能的相互化学作用。重要结论:联合PB,低剂量5-FU可以在短时间内起到细胞毒作用,而单独应用PB或5-FU治疗较联合治疗可以诱导更多细胞发生凋亡。进一步采用等效线图法分析显示PB和5-Fu的联合作用在抑制结肠癌细胞HT29和HCT116的生长中分别体现出协同和拮抗作用。因此可以认为在HT29细胞中,PB使得较低剂量5-FU发挥最大抑制结肠癌细胞生长效果,然而在HCT116细胞中,PB没有显著降低5-FU的药物浓度,说明PB和5-FU的相互作用不仅仅体现在诱导细胞凋亡方面。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肿瘤个体化治疗中体内外模型差异的问题,明晰体外模型对药敏检测的影响。实验在体外建立肿瘤3D细胞模型,通过ATP生物荧光法(ATP-TCA)检测3D肿瘤细胞中ATP的含量,间接反映3D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5-FU和紫杉醇的敏感性。同时,通过Live/Dead细胞成像实验进一步研究化疗药物对3D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研究发现化疗药物5-FU和紫杉醇均可抑制HepG2和A549肿瘤3D细胞的生长,且紫杉醇对HepG2 3D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5-FU。药物敏感性评价结果显示,HepG2 3D细胞对化疗药物紫杉醇中度敏感,对5-FU不敏感。A549 3D细胞对紫杉醇和5-FU均中度敏感。Live/Dead细胞成像结果进一步证实了PTX对HepG2 3D细胞具有明显的毒性。本实验为体外药敏检测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淀粉样前体蛋白(APP)是否与肝癌细胞5-氟尿嘧啶(5-FU)耐药的过程相关,并探索其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创新点:首次探索并初步证实APP通过影响线粒体凋亡通路信号的传递可以促进肝癌5-FU耐药。方法:为探究肝癌中APP与5-FU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我们构建了APP沉默和过表达的Bel7402细胞系,并进行了细胞活性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蛋白质印迹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 PCR)等实验,验证过表达或沉默APP时,肝癌细胞的状态变化,以及APP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结论:与Bel7402细胞相比,耐药细胞Bel7402-5-FU中APP的表达明显上调。在Bel7402细胞中过表达APP降低了细胞的5-FU敏感性,而沉默Bel7402细胞的APP表达提升了细胞对5-FU的敏感性。从机制上讲,APP的过表达和沉默可以调节线粒体的凋亡途径和凋亡抑制基因(BAX、BID、Bcl-2和Bcl-xl)的表达,并进一步影响细胞凋亡的进程。综上所述,我们的结果初步表明APP在肝癌耐药过程中显著上调,APP能够通过影响线粒体凋亡通路调节肝癌细胞的5-FU敏感性,这为研究肝癌耐药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紫杉醇(Taxol)是美国施贵宝公司开发的一种天然抗癌药物,其原料为太平洋紫杉的树皮.此药属于细胞抑止剂类药物,可干扰癌细胞的微管蛋白合成,发挥有效的抗癌作用,且对正常细胞基本无影响.经美国FDA批准,其用途为治疗晚期卵巢癌、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和卡波济氏肉瘤等.由于该药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在美国上市后销售情况一直很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OX-2)对卵巢癌细胞迁移和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创新点:本研究发现COX-2对卵巢癌发生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以通过上皮间质转化(EMT)途径促进卵巢癌细胞的迁移和顺铂(CDDP)耐药。其抑制剂塞来昔布(CXB)能起到协同抗癌的效果。方法:CCK-8检测CXB和CDDP对SKOV3和ES2细胞的毒性作用。划痕实验评估COX-2对卵巢癌细胞迁移的作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EMT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COX-2可以通过EMT促进卵巢癌细胞迁移和CDDP耐药;CXB可以起到抑制作用,与CDDP协同抗癌。COX-2可以作为卵巢癌治疗的一个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OX-2)对卵巢癌细胞迁移和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创新点:本研究发现COX-2对卵巢癌发生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以通过上皮间质转化(EMT)途径促进卵巢癌细胞的迁移和顺铂(CDDP)耐药。其抑制剂塞来昔布(CXB)能起到协同抗癌的效果。方法:CCK-8检测CXB和CDDP对SKOV3和ES2细胞的毒性作用。划痕实验评估COX-2对卵巢癌细胞迁移的作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EMT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COX-2可以通过EMT促进卵巢癌细胞迁移和CDDP耐药;CXB可以起到抑制作用,与CDDP协同抗癌。COX-2可以作为卵巢癌治疗的一个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8.
翻译控制肿瘤蛋白(TCTP)定位于真核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是一种高度保守的多功能蛋白。它以外泌体的方式分泌,通过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热休克蛋白27(Hsp27)和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CMA)发生降解。TCTP的结构包含3个α-螺旋和11个β-链,并以螺旋发夹作为其结构特征。TCTP与蛋氨酸-R-亚砜还原酶B(Msr B)和哺乳动物Sec4抑制蛋白家族(Mss4/Dss4)的结构有很强的相似性,这些蛋白家族对小分子GTPase发挥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GEF)的活性,表明TCTP的某些功能可能依赖于GEF的活性。TCTP对Rheb发挥GEF活性以促进果蝇细胞的生长和增殖。TCTP增强细胞分裂控制蛋白42(Cdc42)的表达从而促进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此外,TCTP通过与肌动蛋白微丝(MF)和微管(MT)蛋白结合来调控细胞骨架重排,并参与诱导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过程。因此,TCTP促进癌细胞运动。TCTP在癌组织中通常高表达,这减少了患者的存活率,然而药物能靶向TCTP会降低其促癌作用。本文综述了TCTP促进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机制,并介绍了目前在癌症中抑制TCTP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阿霉素方案(TA)对乳腺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细胞原代培养和MTT法观察TA方案及CMF方案(环磷酰胺+阿霉素+5-FU)和CAF方案(环磷酰胺+氨甲喋呤+5-FU)对乳腺肿瘤细胞原代培养的抑制率.结果:TA、CAF、CMF方案对乳腺肿瘤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56.10%、45.12%,39.02%.TA方案抑制率明显高于CAF方案(P<0.05〉.结论:TA方案对乳腺肿瘤的抑制率明显高于其他方案.  相似文献   

10.
微管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合介绍了α、β和γ微管蛋白的生化特征、解聚和聚合及功能,α、β微管蛋白是微管的主要组成成分,γ微管蛋白是微管在体内的组装所必需的。微管蛋白对于细胞功能的正常发挥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紫杉醇是红豆杉属植物中的一种复杂的次生代谢产物,属二萜类化合物.其抗癌机理独特[1],活性广谱高效,是目前所发现的惟一一种通过促进微管聚合和稳定已聚合微管来使细胞分裂停止于有丝分裂期,阻断了细胞的正常分裂的抗癌药物.紫杉醇主要用于治疗卵巢癌和乳腺癌,对肺癌、大肠癌、黑色素瘤、头颈部癌、淋巴瘤、脑瘤也都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2.
原生动物细胞微管结构和功能的多样化与编码α-、β-微管蛋白基因的种间差异和微管蛋白翻译后的修饰有关。微管蛋白翻译后的修饰包括蛋白亚基的剪切和拼接以及微管蛋白的乙酰化、多聚谷氨酰化、多聚甘氨酰化、酪氨酸化和去酪氨酸化等。此外,在微管的功能发挥过程中,两类重要的蛋白与之关联:一类是分子马达,另一类是微管相关蛋白家族。  相似文献   

13.
5-Fu对人胃癌细胞金属硫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5-Fu对人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对金属硫蛋白(MT)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人胃癌BGC-823细胞株在培养过程中加入5-Fu继续培养5h或10h收获,然后用HE和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BGC-823细胞变形,MT表达强度和位置有明显变化.结论:5-Fu作用5h对胃癌细胞有杀伤作用,对癌细胞形态和MT的表达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结肠癌是全球第三大常见癌症,转移是结肠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迫切需要寻找能够抑制结肠癌转移新方法。在前期研究中,我们证明了轮枝孢菌素A在各种类型的癌症中均具有强大的抗肿瘤增殖作用。在本研究中,我们试图确定轮枝孢菌素A对结肠癌细胞的抗转移作用,并阐明其潜在的分子机制。创新点:首次发现轮枝孢菌素A可以有效地抑制结肠癌细胞在体内外的迁移和侵袭。在分子水平上,沉默c-Met显著降低了结肠细胞的侵袭,而轮枝孢菌素A正是有效的c-Met抑制剂;同时,轮枝孢菌素A还可以通过削弱c-MET磷酸化来抑制c-MET下游Ras/Raf/MEK/ERK信号通路,从而达到抗肿瘤转移效果。方法:采用划痕分析和Transwell法来证明轮枝孢菌素A对结肠癌细胞体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来确定c-MET及其下游分子的表达水平和活性;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 RT-PCR)分析以评估c-Met的m RNA表达水平;采用RNA干扰测定用于沉默细胞中c-Met的表达;采用质粒瞬时转染以过度表达Erk。结论:轮枝孢菌素A显著抑制结肠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抑制c-Met转录表达,削弱c-MET磷酸化,从而抑制其下游Ras/Raf/MEK/ERK信号通路,这是轮枝孢菌素A抗结肠癌细胞转移的主要分子机制。根据本研究结果,我们确定天然产物轮枝孢菌素A具有进一步开发抗癌症转移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5.
越来越多研究表明转运RNA(t RNA)修饰与肿瘤进程有关。本研究首次探索了线粒体t RNA G37位甲基化修饰酶TRMT5(t RNA甲基转移酶5)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生物信息学和临床分析发现TRMT5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预后不良相关。体内外实验表明TRMT5敲低可诱导肝癌细胞代谢重编程,减弱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能力。进一步研究发现TRMT5敲低降低了肝癌细胞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稳定性,进而抑制肝癌细胞生长与转移。此外,TRMT5敲低还导致肝癌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增加。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靶向TRMT5可以抑制肝癌进程并提升肝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因此,TRMT5是一个新的致癌候选基因,可以作为肝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在低氧状态下熊果酸对结肠癌细胞化疗增敏的作用及其机制。创新点:首次发现了熊果酸对结肠癌细胞株有化疗增敏作用,这种效果与抑制HIF-1α和MDR1相关。熊果酸在低氧条件下还能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方法:分别在常氧和乏氧状态下,在三种结肠癌细胞株RKO、Lo Vo和SW480对5-FU和奥沙利铂的细胞增殖和凋亡实验中,观察熊果酸对提高结肠癌细胞化疗的敏感性(图1和2)。通过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印迹评估HIF-1α、MDR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图3和4)。通过体外血管形成实验来评价熊果酸对新生血管抑制作用(图5)。结论:熊果酸在乏氧状态下抑制HIF-1α的积累和MDR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并抑制新生VEGF的表达,同时对结肠癌细胞化疗有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17.
核糖体失活蛋白(RIP)是一类植物毒蛋白。它专一失活核糖体,导致细胞死亡。它在理论研究方面可用作研究核糖体RNA结构与功能的工具酶;在应用方面可用作杀虫剂或制备免疫毒蛋白杀伤癌细胞和抗病毒感染等。  相似文献   

18.
紫杉醇是新型的抗肿瘤药物,通过促进微管蛋白聚合,抑制细胞有丝分裂,从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它以其独特的抗癌机制成为全世瞩目的化疗新药。目前广泛应用于卵巢癌、乳腺癌、肺癌、食管癌等的化疗,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其过敏反应发生率很高,达39%,其中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为2%,多数为1型变态反应。严重过敏反应表现为低血压休克、呼吸困难和血管神经性水肿。一旦发生,病情凶险。故临床应用紫杉醇时须高度重视,以免延误抢救时机,危及患者生命。本文就一例再次使用紫杉醇致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植物细胞中有许多重要的成束的微管结构,如周质微管、细胞质丝束、早前期带、纺锤体微管和成膜体微管等.生化研究已经证实微管相关蛋白MAP65家族的成员具有交联微管使之成柬的能力.本文构建了GFP-融合蛋白植物表达载体(pMAP65-6-GFP),并将其转入拟南芥,研究MAP65-6的定位与功能.获得了MAP65-6 C-末端与GFP融合表达的拟南芥转基因株系.运用荧光显微镜初步研究了转基因株系植株和细胞的GFP荧光信号.结果显示,MAP65—6主要呈现细胞质定位,获得的活体探针可以用于MAP65—6和微管功能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鼠大脑皮层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体外培养的两种方法并对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方法:分别取孕14~16d的昆明小鼠胚胎脑皮质并用细胞球悬浮培养和单层贴壁培养两种方法进行体外培养,用光学显微镜观察NSCs的生长情况,并用免疫细胞化学鉴定NSCs特异性抗原的表达,经过血清对NSCs分化诱导后进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及微管相关蛋白-2的检测.结果:①培养出来的细胞可以扩增生长;②这两种方法分别培养的神经干细胞球和单层神经干细胞经抗巢蛋白免疫细胞染色均呈阳性;③两种培养方法培养出的NSCs经诱导分化后,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微管相关蛋白-2、神经胶质酸性蛋白染色阳性.结论:采用无血清培养基中加入特定生长因子的神经干细胞球培养和单层贴壁两种培养技术,可培养出在体外稳定增殖并有多向分化潜能的NS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