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一个外来农民工在上海征地拆迁中与本地人的抗争事件为个案,分析研究个体性草根抗争行动过程及其成功达到目的的作用机理,旨在讨论个体性抗争行动获得成功并发挥社会意义的时空条件,并相应指出了个体性抗争政治对城市基层治理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其对既往农民工城市社会融入研究的反思。  相似文献   

2.
重点导读     
正1中国生态环境议题国际传播的挑战、转向与创新当前,中国已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生态文明思想与生态观,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但在向世界推介阐释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中国生态文明思想与话语的国际表达不充分而引发西方误解、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成就未得到国际社会的充分认可而招致西方质疑等多重挑战。为破解这一困境,中国生态环境议题的国际传播需实现两大转向:一是从西方"人类中心主义""自然人类二元对立""经济思维主导"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已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生态文明思想与生态观,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但在向世界推介阐释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中国生态文明思想与话语的国际表达不充分而引发西方误解、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成就未得到国际社会的充分认可甚至招致西方质疑等多重挑战。为破解这一困境,中国生态环境议题的国际传播需实现两大转向:一是从西方"人类中心主义""自然人类二元对立""经济思维主导"的价值取向,转向中国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价值取向;二是从各国传统的利己政治诉求,转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传播诉求。而与之相适应,中国生态环境议题的国际传播也亟待创新,包括重建生态环境议题国际传播的主体性,重构生态环境议题国际传播的强势框架,以及重视生态环境议题国际传播的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4.
柳萌 《生态文化》2003,(1):17-18
沙尘暴席卷而来,刮得天昏地暗,许多人在抱怨时,我从来不敢启门。更多的是追问自己:把好端端的生态环境,破坏到今天的地步,难道我就真的没有责任吗?从来没有天生的圣人,即使被神化的伟大人物,其光环大都也是后加的,不然我们对其错误,就无法解释和原谅。何况像我这样的小人物。不同的是在承认过失上,我没有沉重的名誉包袱,所以我可以坦诚地说,我也曾经是个生态的破坏者。 2003年1月6日《光明日报》上发表过一条这样的报道:“北大荒”重现原始风貌,保护区内有成群飞鸟和遍野绿色。报道中说,持续了半个世纪的垦荒,使三江平原湿地面积从536公顷减少到113公顷,锐减了79%。经过近十年的保护,湿地面积大大改观。多年不见的荷花又在湿地湖泊里绽放,  相似文献   

5.
鲁厚 《生态文化》2007,(6):49-50
山东省日照市有片荒凉的大海滩,曾几何时这里却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在生态文明的建设中,奇迹般地变成一座美丽的森林公园,名闻遐迩的旅游胜地——大沙洼。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对地球资源、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人们对社会文明的理解不再是简单的经济和科技的进步,生态文明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也成为了中重中之重。新时期国家主席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地回答了什么是生态文明、如何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与生态文明理念的推行开辟了新的路径。本文以习近平生态思想的特色为主题,详细论述了习近平生态思想中的所具有的鲜明时代特色,并以此来展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背景下我国所要坚持的生态文明理念。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化》2002,(2):13-14
正当人类带着现代明跨入21世纪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人类在获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种严峻的危险——这就是来自生态破坏的灾难!曾几何时,蔽护人类的臭氧层出现了空洞,水土严重流失,洪水肆意泛滥,干旱日益严重,沙漠不断扩展,沙尘暴濒繁发生,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存,严重恶化的生态环境已成为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  相似文献   

8.
环境与生态话语权,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环境治理谈判与博弈中的发言权、规则制定权与解释权,是国际话语权、国际影响力与领导力的重要构成因素。全球范围内围绕生态环境议题的话语权博弈由来已久,面对生态文明话语权的全球争夺,亟待加强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对外传播与话语权构建,以及如何在全球治理的视野之下系统地整合与表达中国价值观念,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9.
黄与绿     
我小时候,北京的春天要刮两三次黄沙大风,先是高空挂起巨大的黄色天幕,人们喊着“起风了!”赶紧收拾四合院里晾晒的衣物,路边的小商贩慌忙收摊儿,外出的人们急着往家跑。半小时之后地面起风,天昏地暗,家家紧闭门窗,大白天的屋里也点灯。半夜风停了,早晨万里晴空,蓝得晶莹可爱,地面落了一层黄土,我和弟弟就用这玉米面一样细的黄土掺水捏泥人儿玩,却不知它来自何方?转眼六十年过去,北京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向着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前进。春天的黄沙大风也有了新名词,曰沙尘暴,一年五六次,甚至十多次。关于生态环境的恶化,沙尘暴的起因和源头治…  相似文献   

10.
正我作为一名美国问题的研究者,常常被人称作是"中国观察家"。其实,在过去的50多年里,美国问题才是我的主要研究对象,但我对中国也给予了颇多关注。当前,中国在生态文明、全球治理与文明互鉴等很多领域都提出了新的主张,这些方面引起了我的注意。生态文明领域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中国领导人多次提及生态文明问题,并为此设定了"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生态文明建设是中美两国领导人共同关心的问题。且两国都意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仅仅停留在物质和精神层面,也包括对美好生态环境的追求。本文首先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两个方面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其次从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因以及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两方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最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2.
现如今,"生态文明"一词越来越成为了全世界人们高度关注的话题,生态环境的发展趋势对当代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未来的生存发展问题都密切相连。我国的生态问题一直是困扰着国家前进壮大的重大阻碍因素,生态文明建设已经不能再是一种口号,而是全体中国人民所迫切需要付诸行动的强烈要求。国家主席习近平执政以来,根据我国特色的国情、特色的发展阶段,制定并施行了一系列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治国方略。他的生态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最新理论成果,闪耀着时代的曙光,必将引领中国乃至全球生态环境保护的潮流。本文从不同深度,宏观上以习近平生态思想对人类生态文明发展的影响入手,具体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以及国家综合治理体系等方面进行论述,全面展现了习近平生态思想对中华民族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生态文明的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耕夫 《生态文化》2013,(5):10-11
沙尘暴的自白——《绿色之梦》之七 为什么森林不能阻挡我 为什么草原没有挽留我 驰骋千里我跨越江河 横扫践踏张扬狂傲本色 为什么!为什么—— 你的无情激怒我的沉默 是你为我打开屏障的门锁  相似文献   

14.
发展生态旅游重在保护生态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生态旅游的载体。没有优美的生态环境,就没有生态旅游可言。保护生态环境,既是关系国家发展的大事,也是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前提。但是,这个问题尚未引起应有的重视,一些地方在旅游开发中,还存在重旅游、轻生态的倾向。主要表现在: 一、修建旅游设施不顾生态安危,随便开山砍树,破坏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15.
在生态语言学中,语言的生态环境体现了语言的生存发展状态,分为内生态环境和外生态环境两方面。对特定语言生态环境的研究有利于分析该语言在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是如何发展的,从而为该语言的语言保护和语言传承提供基础。新加坡华语是新加坡4种官方语言之一,是海外华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加坡华语的内生态环境涉及了华语标准化程度和语言结构两个要素,外生态环境包含11个要素,分属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对新加坡华语的两类生态环境、13个生态环境要素的研究不仅体现了新加坡华语发展过程中与环境不断作用而形成的生态系统,也反映出当前制约其生态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小幽默     
《生态文化》2002,(3):64-64
▲3只喝醉酒的老鼠在吹牛。一只说:“我要到白宫去告诉美国总统,说他太差劲了。”另一只说:“我要到克里姆林宫去大骂俄总理。”第三只说:“我要娶猫为妻。”▲秘书冲进领导的办公室:“沙尘暴来了!”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化》2010,(4):4-6
土地荒漠化被喻为"地球癌症",是中华民族的一大心腹之患,不仅严重威胁我国生态安全,而且给沙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重大影响,还引发了贫困等一系列社会问题。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广纳良策,凝聚智慧,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在应对荒漠化与沙尘暴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我国荒漠化防治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8.
生态治理已然成为河道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方式,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坚持科学保护自然环境的原则,并且应当以水利环境可持续发展为河道生态管理与治理的根本目标,同时还应通过改善水利建设质量而努力达到社会各项水资源的相关要求.积极找出河道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结合河道管理现状制定出可以有效提升生态治理效果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9.
针对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和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党和国家把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摆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目标,国家扩大内需政策也把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十大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20.
十七大报告提出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提出,源于人们切身感受到的生态危机。在破解生态文明的难题中,由于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统以及所处生态环境体系的差异,在相同的“生态文明”语词下往往会形成不同的“生态文明”构想,反映出对“生态文明”的不同认识和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