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观察现象要全面科学描述实验现象的前提是观察·观察一般应遵循“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进行,具体步骤是:(1)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2)反应条件;(3)反应过程中的各种现象;(4)反应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如观察在试管中加热碱式碳酸铜实验时,观察的目的是碱式碳酸铜受热变化后是否生成了新物质;观察内容和方法是:(1)反应前:碱式碳酸铜是绿色粉末状固体;(2)反应中:条件是加热,变化过程中的现象是绿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试管壁逐渐有水雾形成,澄清石灰水逐渐变浑浊;(3)反应后:试管里的绿色粉末全部变成黑色,试管壁…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实验室制取氨气实验是一个重要的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然而,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利用人教版化学第二册(必修加选修)中提供的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及实验方法进行实验时,虽然可制得氨气,但由于玻璃试管中装有消石灰粉与氯化铵的混合物,加热试管时消石灰容易与试管内玻璃发生反应,造成试管炸裂。  相似文献   

3.
<正>铜与浓稀硝酸反应是高中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反应,鲁科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教材中相关的实验操作是:在试管中进行该实验,同时在试管口塞上一团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棉花。在试管内进行该实验可以观察到铜与不同浓度硝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也能看到生成气体颜色的不同,蘸氢氧化钠溶液的棉花能够防止毒气外溢,这是这套实验装置的优点。不足之处在于,一方面试管内不可避免的有残留的空气,导致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一氧化氮的现象不够明显;另一方面蘸氢氧化  相似文献   

4.
1 问题的提出 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是中学化学教材中一个重要的演示实验.课本上该实验提供的方法是,先在试管里加入一小块铜片(约0.1g)和3 ml浓硫酸,用装有玻璃导管的单孔胶塞塞好,再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反应混合物加热,如图1所示.通过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褪色),验证反应生成了SO2;反应完毕且冷却后通过将试管中的液体倒入少量水中(得蓝色溶液),验证反应生成了CuSO4.  相似文献   

5.
高中化学教材(必修加选修)第二册[实验1—7]中,铜与浓硝酸的反应在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口也有红棕色的气体出现.易污染环境。铜与稀硝酸的反应因作为反应容器的试管中有空气,不易观察到NO的无色,且打开铜与稀硝酸反应后试管上的  相似文献   

6.
1 三种物质“醛基”结构的验证实验1.1 银镜反应(1)甲醛与银镜反应:取一洁净的试管,配制银氨溶液,然后滴入1mL 10%甲醛溶液,将混合物放在80~90℃热水浴中静置。实验现象:试管壁出现黑色银镜。(2)葡萄糖与银镜反应:取一洁净的试管,配制银氨溶液,然后滴入1mL 10%葡萄糖溶液,将混合物放在  相似文献   

7.
【试题 1】用脱脂棉包住约 0 .2g过氧化钠粉末 ,置于石棉网上 ,往脱脂棉上滴水 ,可观察到脱脂棉剧烈燃烧起来。(1 )由上述实验现象所得出的有关过氧化钠跟水反应的结论是 :第一 ,有氧气生成 ;第二 ,。过氧化钠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其中还原剂是。(2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用如图 1装置进行实验 ,以证明上述结论。用以验证第一条结论的实验方法是。用以验证第二条结论的实验方法及现象是。(3 )实验 (2 )往试管中加水至固体完全溶解且不再有气泡生成后 ,取出试管 ,往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 ,发现溶液变红 ,振荡后 ,红色褪去。为探究此现象 ,该小…  相似文献   

8.
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 ,我曾参照《中学化学实验大全》做过学生课外活动实验 ,因装置复杂 ,实验时间长 ,实验安全性不十分可靠。进行了反复改进 ,使反应操作更加快捷 ,实验效果和安全性明显提高。1 实验仪器与用品2 0mm× 2 0 0mm普通试管三支、酒精灯、酒精喷灯、水槽 ,夹持和连接仪器 ;吸潮消石灰 ,还原铁粉 ,无水硫酸铜。2 实验装置3 实验步骤3 1 如图装配仪器并检查实验装置气密性。3 2 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 (己吸潮 ) ,将试管平放 ,用小药匙向试管中部加入 1匙铁粉 ,然后固定试管 ,用小药匙将少量新制无水硫酸铜放在图中…  相似文献   

9.
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是初中化学中的重要实验 .其知识要点可概括为以下四个“二” .一、两点注意组装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应注意两点 :(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以防止反应生成的水倒流到试管底部 ,引起试管炸裂 .(2 )通入氢气的导管要伸至试管底部 ,且在氧化铜上方 ,目的是尽快排出试管内的空气 ,同时使氢气与氧化铜充分接触 ,反应更完全 .二、两个先后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操作步骤可概括为“两个先后” .(1)实验开始时 ,先通入氢气 ,待试管中的空气被排尽后 ,再给氧化铜加热 ,防止试管内的混合气体受热发生爆炸 .(2 )实验结束时 ,应先…  相似文献   

10.
在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 ,铜与稀硝酸反应的演示实验 ,是将铜片与稀硝酸放在试管中进行反应。此操作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由于一氧化氮极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 ,故难以推断有一氧化氮的生成 ;2 .由于试管是敞口的 ,会造成大气污染。为解决上述问题 ,故设计如下装置 (如图所示 ) :1 装置如图a .2 0mm× 2 0 0mm大试管b .带孔塑料片c .1.5cm× 8.0cm铜片d .稀硝酸   2 实验步骤( 1)将铜片 (剪成梳子状 )放入大试管中的带孔塑料片上 ,加入稀硝酸至试管口 2cm处 ,再加水至试管口 1cm处 ,塞上单孔塞 (此时…  相似文献   

11.
韩海军 《考试周刊》2012,(23):133-134
试管在常规实验中只能做简单反应的容器,并且反应药品的用量较大。在微型化学实验中不同规格的试管具有多种实验功能,用试管不仅可以进行多项化学实验,还能进行多步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12.
1 实验说明  现行高级中学课本化学 (必修 )第一册P10 0 介绍钠跟硫等非金属的反应时 ,仅提跟硫化合时甚至发生爆炸 ,生成硫化钠。并未介绍实验发生的条件及装置 ,鉴于此 ,我们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设计。2 实验装置如下图3 实验步骤3 1 在小试管底部放入一药匙硫粉 ,在离试管底部大约 4cm处放一小块钠。3 2 将小试管套入大试管中 ,在大试管口塞上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3 3 将大试管装在铁架台上 ,试管倾斜约45°。3 4 用酒精灯放钠处加热至钠熔化成小球后即停止加热。钠熔化后会自动滚入试管底部 ,与硫粉接触 ,并剧烈反应。4 实…  相似文献   

13.
实验与制作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演示实验是中师化学教材中用以说明浓、稀硝酸强氧化性的经典实验。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该实验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现象明显,无污染,现将该方法介绍如下。 1.实验装置(如图)。 2.实验步骤及现象: (1)铜与稀硝酸反应 ①在大试管中加1/3药匙碳酸钙粉末,然后慢慢加入10mL左右的稀硝酸,同时盖上插有玻璃管,玻璃管内插有铜丝的胶塞,但这时铜丝不和稀硝酸接触,试管内有大量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用来除去大试管内的 空气,待大试管内无气泡生成时,抽动铜丝与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为验证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第22页设计实验如下:取两支试管,各加入4 mL 0.01mol/L的 KMnO_4溶液,然后向一支试管中加入0.1 mol/L H_2C_2O_4(草酸)溶液2 mL,记录溶液褪色所需的时间;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0.2 mol/L H_2C_2O_4溶  相似文献   

15.
《高级中学课本化学(必修 )第二册》第 44页 [实验 3-1 ]生成的氢氧化亚铁白色絮状沉淀 ,存在时间短 ,不易观察。若对该实验进行如下改进 ,可获得较理想的效果。a .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b .实验操作 :①将还原铁粉和稀硫酸加入具支试管A ,NaOH溶液加入具支试管B ,迅速按图 1连接好。②打开铁夹 ,产生的氢气通过橡皮管和导气管进入具支试管B ,由具支试管B的支管口排出。③待反应较缓慢时 ,关闭铁夹 ,具支试管A中由于不断产生氢气 ,其压力逐渐增大 ,将含有Fe2 的溶液压入具支试管B。c.实验现象 :反应开始 ,具支试管B中有大…  相似文献   

16.
压强对气体溶解度影响的演示实验现行初中教本中压强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仅作了一般性的叙述,没有安排演示实验。我在教这部分内容时,补充了一个演示实验。办法如下: 一、实验装置如下图二、操作方法1.在一个大号具支试管中加入几小块石灰石,再加入1∶2稀盐酸到试管容积的1/3处,使其充分反应到试管中基本没有气泡产生。(此时试管内的溶液实际上是被CO_2饱和的CaCl_2溶液,过量的石灰石可不必取出)。在试管口用橡皮塞塞紧,具支试管上的胶管用止水夹K夹紧。(这一步工作可在课前做好)  相似文献   

17.
<正> 有的化学教科书~([1])上,草酸加热脱羧反应的实验中,装置有欠妥的地方,提出来供老师们参考。 文献[1]图23(附图A)。试管口向下倾斜放置的理由有二:其一是草酸加热脱羧反应的实验,是加热试管中固体,为避免释放出来而冷凝的水珠倒流到试管的灼热处而使试管炸裂。其二是草酸在157℃开始升华~([2]),为避免升华的草酸冷凝在管口而不受热分解。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加选)第二册中铝的性质实验值得我们探讨。1 铝与碱的反应在实验4—2中将点燃的木条放在试管口,发现氢气的燃烧现象不明显。原因是试管的口径大,氢气的密度小,故在试管口很难保证有较纯的氢气,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改进装置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9.
1 改进目的 高中化学教材(必修加选修)第二册[实验1-7]中,铜与浓硝酸的反应在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口也有红棕色的气体出现,易污染环境.铜与稀硝酸的反应因作为反应容器的试管中有空气,不易观察到NO的无色,且打开铜与稀硝酸反应后试管上的胶塞,让空气进入试管的操作,也容易造成有毒气体的外逸,不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为此,我们作了如下改进,能有效克服这些缺点.  相似文献   

20.
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实验一直是化学教师探讨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问题源于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32页的-个实验:在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mL稀盐酸,将2个各装有0.3 g Na2CO3和NaHCO3粉末的小气球套在2支试管口.将气球内的Na2CO3和NaHCO3同时倒入试管中,观察反应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