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古代书院史研究日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发表了不少文章,而且还多次地举行了有关书院的学术讨论会。本文仅就探讨中遇到的几所书院的若干历史问题谈谈我个人的看法。一、关于丽正书院、集贤书院的问题关于唐开元间丽正书院、集贤书院特别是她们与唐末聚徒讲学书院的关系问题。前次我曾引用清袁枚在《随园随笔》中的一段话说过一些意见。袁枚说:“书院之名,起唐玄宗时,丽正书院、集贤书院皆建于朝省,为修书之地,非士于肆业之所也。”这里的意思是很  相似文献   

2.
书院之名始于唐代。然而,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书院,即作为一种教育机构的书院是否出现于唐代?唐代的集贤书院是否具有教学职能?清代学者袁枚《随园随笔》卷14说:“书院之名起唐玄宗时,丽正书院、集贤书院皆建于朝省,为修书之地,非士子肄业之所也。”从此以后,至今所有有关书院的书院史和高教史论著皆  相似文献   

3.
一、云南的书院概况书院是旧时会集士子讲学的地方,它始于唐代,而盛行于宋朝。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曾将集贤殿修书所改为集贤殿书院,虽有书院之名,但仅只掌握经籍之刊辑,并非讲学授业的地方。书院起到讲学教育作用,看来要到宋代,袁枚的《随园随笔》记载:“书院之名,起于唐玄宗时丽正书院、集贤书院,皆建于朝省,为修书之地,非士子肄业之所也。”宋朝时,有一富人名叫曹诚,损资建书院,此事传到京城,诏赐名应天书院,  相似文献   

4.
1、书院的产生。从字义看,书院即是藏书的建筑场所。《玉海》中有“院者,取名于周垣也”。院同殿、观、阁、馆等一样,是指建筑物而言的。最初怕书籍散失而收藏一处。汉代时已经有东观、石空、兰台、仁寿阁等。隋代也有嘉则殿、观文殿。在这些机构里,不仅收藏书籍,也修补脱落的纸钞、布帛,添补竹简,修订文字错误。这称为校书。唐代玄宗开元五年,于乾元殿东廊下撰四部全书补充内库,第二年改为乾文殿,成为丽正修书院。七年于丽正殿置修书使。开元十三年因集仙殿改称集贤殿,逐改丽正修书院为集贤殿书院。这样,“书院”一名在唐开元年问就出现了。可以说,这是“书院”名称产生之始。这种书院在管理上隶属于中书省。其中附属人员有学士(五品  相似文献   

5.
一、宋元时代的书院 “书院”这一名称起源于唐代。开元初年(713年)唐玄宗置丽正殿书院,十三年改为集贤殿书院。但这时的书院只是官方用来藏书和校书的地方,而不是读书和讲学的场所。直到唐末、五代时,书院才作为正式的教育机构出现在中国的教育史上。  相似文献   

6.
书院原指中国古代官方藏书、校书或私人读书治学之所。书院之名始于唐朝。唐玄宗开元六年(718年),由官方设立的丽正修书院,十三年(725年)改为集贤殿书院,主要任务是校刊,收藏“古今之经籍”,帮助皇帝了解经典史籍,并兼向皇帝举贤才和提某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古代甘肃书院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甘肃书院考漆子扬书院是我国封建时代一种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其名称始于唐玄宗时建于都城长安的丽正书院和集贤书院,亦如清代学者袁枚《随园随笔》所言,唐朝的书院只是“修书之地,非士子肄业之所”。作为一种教育制度,书院真正形成于宗代初年,且多设在环境幽雅...  相似文献   

8.
书院之名,始于唐代,原意为藏书而兼校书之所。清袁枚曰:“书院之名起唐玄宗时,丽正书院、集贤书院,皆建于朝省,为修书之地,非士子肄业之所也。”(《随园随笔》卷14)稽之史籍,斯说诚然。《新唐书·百官志》云:“开元五年,乾元殿写四部书。置乾元殿使,有刊正官四人,以一人判事;押院中使一人,掌出入宣奏,领中官,监守院门;知书官八人,分掌四库  相似文献   

9.
一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它从中古延续至近代,存在了千年之久。书院在办学形式、教学组织、教学方法等方面,都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徐州古代书院也是如此,它在徐州教育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对徐州古代教育和学术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书院一名始于唐代。袁子才在《随园随笔》中云:“书院之名起唐玄宗时。丽正书院、集贤书院皆建于朝省,为修身之地,非士子肄业之所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书院的教育职能及其在教育史上的地位,论者颇多;但书院的图书馆职能及其在图书馆史上的地位,却鲜有评说.书院的图书馆职能,大体上可归纳为三条: 一、图书馆的基础条件是要有藏书并重视藏书;而历代书院皆有藏书,皆重藏书.书院之名,原指藏书之所.袁子才《随园随笔》云:“书院之名起唐玄宗时,丽正书院、集贤书院皆建于朝省,为修书之地,非士子肄业之所也.”最早的官方书院,实则是国家藏书、校书的地方.古代书院中,多建有藏书之楼阁,藏有千卷万卷书的不在少数.如学海堂书院建文澜阁作为藏书之所,南菁书院共六进,五进  相似文献   

11.
“书院”二字的出现,起于唐代。据《玉海》记载:“唐明皇置丽正书院,集文学之士。”但那时的书院还不是教育场所,也没有普遍建立。只有到了宋代,国内各地才有书院设立,并且是教育场所。宋朝的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元书院、石鼓书院。就被称为“天下四大书院”。著名学者朱熹,就曾在白  相似文献   

12.
书院制度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种特有的教育组织,是封建社会的历史产物,从宋初到清末,历时近千年,对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 一、书院的起源 书院最早源于私人讲学,后经官方提倡、赞助逐步形成为书院制度。据考证,“书院”这一名称可追溯到唐代,当时只是官方藏书、校书或私人读书治学之所,据《唐六典》载:“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改集贤殿修书所为集贤殿书院。有学士、直学士、侍讲学士、修撰官、校理官、知书官等。集贤院学士,掌刊辑古今之经籍,以辨明邦国之大典,而备顾问以对,凡天下图书之遗逸,贤才之隐滞,则承旨而征求焉。其有筹策之可施于时,著述之可行于代者,较其才艺,考其学术而申表之。凡承旨撰集文章、校理经籍,月终则进课于内,岁终则考最(考察其功债)于外”。可见官方的书院除刊辑经籍之外,还负责荐举贤才和提出某些建议,供皇帝选用和参考,由此便聚集了一批熟悉经史掌故的学者 文士,而成为一时的学术中心。而私人创建的书院有时间可考的应首推建于贞观九年(公元635年)的张九宗书院,在当时许多书院中具备讲学、授徒活动的书院,据志书记载仅有四所。即:“在吉水县,唐通判刘庆霖建以讲学”的皇寮书院,“在漳州府,唐陈与士民讲学处”的松州书院,“在德安县,唐义门陈衮  相似文献   

13.
书院是中国自北宋到清代一种重要的高等教育组织形式,它以私人创办和组织为主,办学方式灵活,弥补了封建官学的不足。集贤殿书院的前身丽正书院虽然被认为是中国最早使用“书院”一名的机构,但它并不是后来意义上的那种以聚徒讲学为主的场所,而是由中央政府直接办理的、用于藏书和修书并具有举荐人才功能的机构,因此在中国书院史上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4.
书院的名称始见于唐代,唐玄宗开元年间,在京都创建“郦正殿书院”(后改名为“集贤殿书院”),因为设置较早,影响较大,所以后来的不少学认为这是中国书院的开始。但是,此时的书院,还只是官府的修书之所和皇帝欢宴贤才、酬唱歌赋之处,尚不具备教育组织形式和教学机构的性质。  相似文献   

15.
<正> 一、古辰州书院似非始于明代,当始建于宋代。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文化组织。其名始于唐代,开元六年设丽正书院,十三年改名集贤殿书院,置学士,掌校刊经籍,征集遗书,辨明典章,以备顾问、应对。到宋代才逐渐发展为士子肄业之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旧方志中,宋代沅州的黔阳县有宝山书院,靖州有侍郎书院、鹤山书院和作新书院,辰州府属的泸溪县有东洲书院,而  相似文献   

16.
段一平 《保山师专学报》2010,(4):F0002-F0002,F0003,F0004
书院是明代中后期从中原走到保山来的。保山最早出现的书院叫正学书院,民国《保山县志》说:正学书院,“在明伦堂右。嘉靖四十二年,知府杨朗即倾圮馔堂、号舍改为之。此为永昌书院之始。”据考证,明伦堂,在今保山实验小学内。  相似文献   

17.
白鹿洞书院始于北宋。仁宗皇祐末(公元1054年)毁于兵火。一百二十五年后,孝宗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由朱熹兴复。全祖望在《答石痴征士问四大书院帖子》中讲:“自金源南牧,中原板荡……岳麓、白鹿以张宜公、朱子而盛,而东莱之丽泽,陆氏之象山并起齐名。各家之徒偏天下,则又南宋之四大书院也。”朱熹兴复或者说重修白鹿洞书院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件大事。白鹿洞自此以中国教育史上最著名书院的形象树立起来,对后世学校教育,特别是书院的建设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关于朱熹兴复白鹿洞书院之始末,本文  相似文献   

18.
东林书院在江苏无锡,又名龟山书院。宁政和间,学者杨时“从京洛南旋,侨寓于此”,并聚诸贤讲学。元至正间废为东林庵。明了历三十二年(1604年)顾宪成、顾允成兄弟于城东旧址重建。院户有中和.丽译、依庸三堂。中和堂祀孔子。院左修道南祠,祀杨时及宋明诸贤。书院重建后,顾宪成“偕同志高攀龙、钱一本、薛敷教、史孟励、于孔兼辈讲学其中”。一时学者周仁在此聚会,雍容一堂,“士大夫抱道忤时者,率退居林野,闻风响附,学会呈不能容”,为”吴中自古未有之盛。”书院所订《东林会约》,首列孔子、颜渊.曾参、子思、孟子语录,明确…  相似文献   

19.
“岭西五大家”是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广西桐城派的作家群体,他们的成长和兴盛,离不开早期在当时广西省城书院学习切磋的经历。而“岭西五大家”也不同程度地对广西书院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本文即从“岭西五大家”与广西书院的关系,探寻清代中期广西书院发展的情况,认为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促进当地的文化事业的发展,并形成文化繁荣局面。而本乡大批才学之士的出现,也有可能反过来推动当地教育的发展,成为延续本乡学术、文化传统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它是以私人创办为主、积聚大量图书、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的高等教育机构。“书院”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唐玄宗开元年间(713年),至清末,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书院作为一种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的高等教育机构,宋代之前基本上是以私人聚徒讲学为主,宋以后的元、明、清时期,则逐渐出现官学化倾向,开始出现官办书院和私办书院并存的局面。书院有其独特的教育教学及组织管理措施,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择师选生。也就是说,作为古代高等学校中的一种,书院不仅重视学生对教师的选择,而且也重视教师对学生的遴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