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因工作关系去北京访问了一些老作家,其中有心仪已久的<李自成>作者姚雪垠.记得我们到北京的第一天傍晚,即去木樨地路南的"部长楼",叩开了姚老的家门,迎面开门的一位面善和蔼的老太,猜想是姚老的夫人,她一听是从上海来的,即热情地把我们引进客厅,并悄悄告知,姚老已上床睡了,我进去瞧瞧.不一会只听得姚老高声问"谁来了?"回答"是上海来客","快请他们进来吧".  相似文献   

2.
1980年11月,人民文学出版社钱锺书的长篇小说《围城》重印出版后,畅销一时,许多报刊纷纷发表评论文章。《文艺报》拟请李健吾先生撰文。健吾先生是钱锺书的老友,钱家的常客,更是和郑振铎经手发表《围城》的人。  相似文献   

3.
章靳以先生是我大学的老师,1957年受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委托,和巴金先生一起创办大型文学双月刊《收获》,他俩在1936年就曾合编过《文季月刊》。巴金的《春》、曹禺的《日出》,都在这本月刊上连载。他们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合作得非常愉快。  相似文献   

4.
正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正面临改革开放的浪潮汹涌澎湃,文艺界也是"思想大开放"。那时的文学,从观念到创作,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全方位的"整体移位"和"迅猛突破"!在市作协积极支持下,1989年8月成立了"上海作协小说家联谊会",选出吴强为会长,赵自为总干事,仇学宝等为干事。短促的三年的聚散,让人怀念至今。转眼自己已经是九十老翁,当年亦师亦友  相似文献   

5.
李慧 《新闻爱好者》2011,(14):112-113
《山楂树之恋》是张艺谋着力推出的一部新影片,被称作"史上最干净的爱情",对此,各种评论褒贬不一。在人物和情节的塑造上,影片处处彰显出一种静美。同时批判了"文化大革命"的荒谬。在电影人物的选择上比较成功,尤其静秋的饰演者将那份纯洁与美丽完全演绎了出来。总体看来,影片着力传达的爱情的纯美与时代背景相结合,它值得当今时代的每个人去深思。  相似文献   

6.
李慧 《新闻爱好者》2011,(7):112-113
《山楂树之恋》是张艺谋着力推出的一部新影片,被称作"史上最干净的爱情",对此,各种评论褒贬不一。在人物和情节的塑造上,影片处处彰显出一种静美。同时批判了"文化大革命"的荒谬。在电影人物的选择上比较成功,尤其静秋的饰演者将那份纯洁与美丽完全演绎了出来。总体看来,影片着力传达的爱情的纯美与时代背景相结合,它值得当今时代的每个人去深思。  相似文献   

7.
我国20世纪30年代,有一份在广大中学生中影响广泛的刊物,那就是闻名遐迩的《中学生》。它从创刊至今,已走过了八十年的漫长之路,是我国现代期刊史上的一个老刊、名刊。  相似文献   

8.
9.
1998年12月19日,钱锺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八十八岁。在翌日新华社播出的新闻通稿中,出现“永垂不朽”字样。2008年10月,钱锺书先生逝世已近十个年头。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读到这个墓志拓本,是在文物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新中国出士墓志(河南卷)冲。说起来,它的问世距今也有十余年了。1985年,河南省在进行文物普查时,在新郑县辛店乡欧阳寺村发现了这方题为《宋朝请大夫管句南京鸿庆宫欧阳公墓志》的墓志,墓主就是欧阳裴。熟悉金石学历史的人都知道,这欧阳裴就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学者欧阳修的第三子,《集古录目》的作者。庆历七年(IO47)他出生之时,写僻翁亭记》的欧阳修正在滁州当太守。熙宁五年(1072)欧阳修逝世之时,他年方二十六岁。中国金石学中的重要著作《集古录目》,就是…  相似文献   

11.
胡坚 《图书馆杂志》2001,20(12):49-51
清顺治五年三月,内院大学士冯铨、宋权联名上了一份“为直纠悖乱坊刻以正人心事”的题本,称“因训课子孙,聊市坊刻”,发现孙曙、张辰、毛重倬、胥庭清、史树骏和缪慧远等人的坊刻制艺文“皆无年号”,而“凡著书必系年号,以尊一统,历代皆然,今此辈删去不用,心无本朝,阳顺阴逆,罪犯不赦之条矣”,并且他们的制艺文“闪烁延慢,全无□义,不可理解”,关系到胜国士子对新朝的顺逆和文风所影响到的世道人心问题,要求对涉案人员“严拿重拟”。当时清廷实际的最高执政者皇叔父摄政王多尔衮批示:是。孙曙等俱革黜,该抚、按拿问,将不书年号、文理悖乱情由确察议罪具奏,余著部议。该衙门知道。于是,毛重倬、胥庭清、史树骏、缪慧远等皆罹于网。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杂志创刊在一九三○年,那时我是个初中三年级学生。我对《中学生》的印象很深。它创刊时,我就是它的读者。五十多年前它的创刊号封面,我还记得。我很早就在《中学生》上投稿。那时《中学生》上有《读者之页》的栏目,我在那个栏目里投过稿,写的什么题目,用的什么名字,记不起来了。《中学生》是我的老师。我从《中学生》上学到了不少东西,有文化的知识,又有生活的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创刊整整六十年了。六十年来,在国家人民有灾难的时候,《中学生》总也不幸停刊。第一次,1937年“八·一三”日寇进攻上海,开明书店总厂被炮火摧毁,《中学生》不得不停刊内迁,1939年5月在桂林复刊。最后一次,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在“红卫兵”一片“造反”的喧闹声中,又被迫停刊,1980年1月才再度复刊。叶圣老在《祝<中学生>复刊》里说,“《中学生》中间停刊过几回,总是停刊之后又复刊,可见许多人认为,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闻周刊》2009,(22):81-81
杨丽萍编导和领衔的新作《云南的响声》呈现了云南人文的衍生态之美。作为《云南印象》的姊妹篇.《云南的响声》是对前一作品颠覆性的新尝试.概念也由“原生态”上升为“衍生态”。  相似文献   

15.
以往我们说到中学生课外读物,一般都会有这样的印象:32开本,平装,薄薄的,纸也比较粗糙……。但是,当你拿到少年儿童出版社于1986年底出版的《少年自然百科辞典》生物、生理卫生分册时,你一定会大吃一惊。接着,你还一定会为现在的少年学生能有机会获得这样的读物感到高兴,甚至有点羡慕。请看: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杂志,1930年1月由夏丏尊先生创办于上海,1931年夏先生把叶圣陶请来主持编辑工作,从此由叶圣陶先生主编刊物,一直到解放前夕.在长达近20年的岁月里,该刊一直坚持以先进的思想内容、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中学生及其他青年读者,对那个时期的广大青年读者产生过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广播电视学会常务副会长韩泽同志的专集《说听之间》即将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8.
小隐于乡野,大隐于朝市。79岁的范老从人民日报总编辑岗位上退休后没有告老还乡,没有闲着,反倒更忙了,他以古稀之躯受聘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同时又兼任着社会团体数不清的名誉会长顾问等头衔。能在这里见缝插针地采访他,对面品茗,听他谈新闻谈人生,实在是三生有幸耳。  相似文献   

19.
《陈妙常》这部立体声广播剧,听来非常流畅,亲切入耳,一点不觉得疙瘩,很有感情。全剧五十多分钟,不觉得就过去了,给人典雅美好的艺术感觉。剧本写得确实好,导演也安排得细腻,多情致。这个剧根据古典传奇喜剧《玉簪记》改编。传奇原是几十折,而  相似文献   

20.
人民日报从1980年1月起,在第一版上开辟了一个新栏目——《今日谈》,专门发表小言论。这个栏目,由于地位显著,反映现实及时,篇幅短小,引起了广泛的注意。有些读者每天拿到报纸后,首先就要读读这个栏目的文章。在人民日报《今日谈》的影响下,有些地方报纸也相继开辟了类似的栏目。一年多来,《今日谈》已经发表了三百多篇文章。这些文章我都看了,有些还反复地读过。现在我想谈谈一些读后感。《今日谈》中的一些文章,给人突出的印象是:新鲜。李大钊同志曾写过一篇著名的文章《今》,其中有几句话:“我以为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最容易丧失的也是‘今’。因为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