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德育的低效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漠视学生情感是其主要原因。文章从了解学生的品德及情感基础、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确立可亲的德育目标、让德育活动深入人心、重视学生的道德体验等方面阐述了重视学生情感与提高德育实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由于中专学生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所以学生大多娇气,学习毅力不强,加之近年来各校普遍招收自费生,此类学生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因此,必须对他们加强教育。这就要求中专教师不但要教书,而且要育人。就是要将德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将德育与知识能力培养放在同一教学目标上。一、热爱学生,协调师生关系是做好教书育人的基础正确处理好师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做好教书育人的感情基础。报考卫生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从初中考上来的,他们对卫生学校的一切都感到新奇、陌生,有的闻到一些气味时先捂鼻子;有的见到一些仪器总是忍不住先摸一摸。兴奋与矛盾交织在一起,他们这时希望的是老师的同情和关怀。然  相似文献   

3.
<正>所谓"校本德育",是指以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切入点,以学校本身具有的德育资源(包括学校历史、理念、精神、校训、人物等)为内容,以师生共同参与为前提的德育,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协调发展,实现"明德、求技、尚美"的培养目标。下面就我校"校本德育"的经验和体会谈一些初浅的看法。一、目标定位是前提纵观我校的办学历史,足以证明学校的校本德育受环境制约,学生接受的大多是说理教育,这种德育形式难免会大而空,效果不理想。于是如何让德育工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改的深化,对于中职德育教学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特别是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德育教学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本文分别从教学目标转变、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方法丰富和师资队伍建设等角度,提出了新课改背景下中职德育教学的改革策略,以为提高中职德育教学质量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德育》2009,(7):F0003-F0003
大连经济开发区第七中学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首,贯彻“关注学生终身发展,全方位育人”的育人观念,落实“培养习惯、触及心灵、铸就品格”的育人目标,不断创新“观其形、悟其神、育其德”的德育策略,“同频联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地全方位发挥教育功能,积极营造管理育人、教书育人、环境育人、艺术育人的育人氛围,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铸造具有国际视野和强烈民族自信心的发展型师生,并将这些理念纳入新课程体系构建之中,不断发展科学化、系列化、网络化、多元化的德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6.
崔敏红 《生活教育》2014,(8):105-106
班会课,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然而,审视传统的班会课模式,不难发现有些班会课在参与主体、内容设计、教育作用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失,因此,其德育效果未能充分发挥。结合笔者多年的教育实践,本文尝试从优化师生作用、科学设计内容、实施形式多样、注重体验分享、重视前瞻和延续五个方面入手,探讨提升班会课魅力的策略,从而让班会课更好地发挥德育功能,触动学生的心灵,促进良好品德行为的养成。  相似文献   

7.
21世纪的教育,是建立在与德育紧密相关的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的基础之上的,这是时代赋予德育的重要任务.然而,目前高职的德育工作,在德育主体、德育目标、德育过程和德育实效性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高职德育目标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中一个带有根本性、方向性的问题,德育目标的缺失是高职德育一直徘徊不前的重要原因.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出发,构建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德育目标体系,是高职德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8.
按照国家的教育规划纲要,德育应该贯穿教育的整个过程.德育是人的终身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师生间德育话语的互动将有助于实现数学课程教学的情感目标.数学课堂上,只有视听觉全方位的德育话语交流才能引发学生的共鸣.数学教学中德育话语的多模态化就是要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在课程内容、师生互动和教辅手段方面构建与课程相关的德育情景.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当下中小学德育实效性缺失的表现进行了探索,发现主要有德育课程形式"徒有其表"、德育目标"笼而统之"、德育活动内容缺乏"道德体验"这三大问题。提出了在中小学德育活动中运用教育戏剧,不仅能促使中小学德育课程的活动形式"返璞归真",使德育目标"毫分缕析",而且能使中小学德育内容"落地生根",让学生道德"知、情、意、行"得到协调发展,极大地调动师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德育课堂成为师生相互激励、相互帮助和促进师生道德生命和谐友善、共同成长的教育场域。  相似文献   

10.
增强政治课德育实效,为中学生一生可持续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是广大政治课教师在加强和改进政治课教学中始终追求的目标。政治课德育实效性是社会环境、教师、学生、教材及教学方法和途径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要增强其实效就必须综合治理形成合力。本文就影响政治课德育实效的“重教师轻学生,重知识轻实践”的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在认知和情感两方面进行交互作用的过程。情感性德育教学范式特点之一是重视人的情感、并把情感发展纳入德育课教学的目标;二是利用人的情绪情感的特殊机制,改善和提高德育教学的影响力和有效性。其作用在于:对于学生道德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它要求德育教师具备基本的情感素质,如尊重感、公正感、责任感和幸福感,相应的主导情绪和状态以及师生情感交往的基本能力和技巧。  相似文献   

12.
润物细无声     
作为一名班主任,心育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它抛弃了枯燥的说教而注重师生情感的交流,心灵的对话.献爱心,筑好基础;用微笑,拉近距离;善于表扬,培养自信;设目标,感受成功,这样才能让学生快乐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13.
究竟谁是德育的主体,这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厘清德育主体的概念,明晰德育主体的地位与作用,有利于德育实践的深化与德育目标的达成。文章明确提出,德育活动作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师生在互为道德认识与实践的客体的同时,共同构成德育的主体。德育活动的展开,德育过程的深化,需要同时发挥师生作为德育主体的作用,即一方面需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需要发挥学生自主道德建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中小学德育目标各有定位,小学德育是基础,中学德育是强化,大学德育重素质。在“三全育人”视阈下,大中小学德育要打破边界壁垒,协同推进,树立开放意识,从传统德育转向开放德育,构建开放德育新理念,以学校德育为主阵地,融汇家庭、社会在内的德育过程,把德育课堂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学校德育和网络德育、家庭德育、社会德育有机衔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多主体、多领域、多层级协同高效配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学校教育当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基础,这也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以及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学校建设工作当中,学校领导要以强化教育作为学校的研究目标。创新德育的一种教育模式,也是可以促进学校的德育在创新发展这一块的力量。全校师生应该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爱岗敬业。朝着一个奋斗的目标,一起同心协力,把德育的教育要求内化成学生的自觉行为,而不是与实际生活相割裂,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良好的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让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喜欢音乐,一直是笔者从事音乐教学孜孜追求的目标。音乐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机械的训练,而是师生互动、思想碰撞、心灵交流、师生共同成长的活动历程。通过实践,笔者得到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7.
一、强化德育目标教学所谓强化德育目标教学,就是在教学思想中增强德育意识,时刻牢记思想政治课在本质上是一个德育课,充分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的内容,确定好德育目标,并在教学中将它突出出来.为了实现德育目标教学,教师可以在讲课前明确提出该课的教学目标,以引起师生的共同注意,由师生按照目标实施教学和检查教学的任务完成情况.教育心理学强调:教师在教学中,首要向学生提出问题或要求,以集中学生注意力,进行有目的观察.注意具有选择的功能,即选择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和当前活动一致的各种影响,避开或抑制其它非本质的,附和的,与当前活动相对抗的影响.具体做法可以在课前把教学目标抄录于小黑板上,上课时挂在黑板一角,然后师生围绕目标教与学.这样的目标教学可以规范师生教与学的行为,减少思想教育的随意性、盲目性,增强计划性,从而提高思想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马丁·布伯"对话哲学"思想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观,即人化的道德教育观。他认为,德育活动应当坚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我—你"之精神相遇观认为,学校德育中师生关系为一种互理解、协同进步的互动式关系,"信任、自由、包容"应为师生对话关系构建的道德基础。由此,学校德育实践应关注设置促进学生实现道德内化的德育目标,构建"我—你"新型师生对话关系和建立拥有良好道德氛围的道德共同体。  相似文献   

19.
蓝同磊 《教育探索》2006,(8):101-102
学校德育低质低效的原因主要是:学校德育观念陈旧,内容缺乏时代感和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目标空泛且缺乏可操作性,忽视师生的主体意识,等等;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对策是: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观念,细化德育目标,充实德育内容,改进德育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构建一体化校内外德育结构。  相似文献   

20.
初里丹 《辽宁教育》2012,(3X):60-61
<正>德育是学校精神文化的代表,其核心价值在于塑造人、培养人、发展人。福春小学结合自身特点,构建具有福春特色的德育,从而实现了"精品学校、特色教育、幸福师生"的办学目标。总结我校几年德育工作的实践会发现,德育是美的事业。一、关于德育工作的认识小学阶段的德育就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