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美术有“美感”,音乐有“乐感”,语文有“语感”,同样,数学有“数感”。《数学课程标准》关于学习内容中有六个重要概念,即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数感摆在了首要位置,也是第一次明确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内容提出来。可见,理解数感,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新课标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就像美术有“美感”.音乐有“乐感”、语文、英语有“语感”一样,数学有“数感”.在新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第一次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提出来,这是前所未有的.新课标有六个核心概念,它们是: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数感”摆在首要的位置,可见理解“数感”这个概念,并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新课标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那么如何理解“数感”?怎样建立和培养学生的数感呢?下面浅谈本人的点滴见解.  相似文献   

3.
像美术有“美感”、音乐有“乐感”、语文外语有“语感”一样,数学有“数感”,数感是新课程教学学习内容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数感”、“符号感”、“空间感”、“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六个概念中“数感”摆在首要位置,因此,教师应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着力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感。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而发展“数感”就排在第一位,可见,“数感”的培养至关重要,是数学素养中的基础。那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感呢?  相似文献   

5.
暨宗礼 《教师》2011,(27):65-65
新课标强调在数学活动中,要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其中“数感”被摆在了首位。可见培养学生的数感是当前摆在我们数学老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建立数感可以理解为会“数学”地思考,这对每一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建立和发展学生的数感呢?  相似文献   

6.
“数感”这一数学学习内容,被《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地提了出来,而且在“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六个数学学习内容的核心概念中居于首位,可见,新课标对学生“数感”的培养是非常重视的。那么在课改中,如何建立和培养学生的数感呢?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程标准》在数学学习内容的阐述中,将原来处于“隐性”状态的数学概念“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意识”、“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作为新的数学内容的核心,作为培养学生数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内容。本就“数感”这一核心概念如何培养作出剖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8.
数感(number sense)是指对数的理解或数概念的形成.数感建立起数量与计数之间的联系.数感强调对多与少、相对数量、空间与数量的关系(即数的守恒)、数量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等的理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首次把“数感”置于数学学习六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的首位.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是人主动自觉地理解和应用数的态度和意识.并明确要求“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达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新课程标准的这一阐述,把培养学生的数感之任务提到了一个高度,即重中之重。确实,数学来源于生活,提炼于生活,反之又能指导生活,提高生活的质量。其中,相对于枯燥的数学知识而言,数感显得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0.
郭晓燕 《云南教育》2001,(20):36-38
数学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学知识,而且要教学生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教学的解题通法和数学观念的有机结合。数学观念的具体内容有:数学美的意识、整体意识、推理意识等。数学美的意识指能体会数学中美的因素。英国著名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罗素说:数学,如果正确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法国著名科学家庞加莱认为:“数学的美感,数和形的和谐感,几何学的雅致感,这是一切真正数学家都知道的审美感……,正是这种特殊的审美感,起着我已经说过的微妙的筛选作用。”因此,“缺乏这种审美感的人永远不会成…  相似文献   

11.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其中首先提到的就是发展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6个学习内容的核心概念。其中“数感”作为一个全新的学习内容被首次提出,而且在6个核心概念中被摆在了首位,可见新课标对“数感”的强调和重视。数学教育突出培养数感,旨在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方法理解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3.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14.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要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估计”试题是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类新颖问题.  相似文献   

15.
摘要:当前数学解题教学中仍然存在过于追求技巧、难度和“题型”研究,这样的教学观念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制约了学生的心智(数学思维的)发展.概念及其蕴含的思想方法才是数学的根本大法.只有从概念出发解决问题,回本溯源,培养学生“回到概念去”、“回到定义去”的思维习惯,才能使学生有“根”可循,有“法”可依,从而理解数学本质,提高思维能力.本文从概念防范解题出错、概念指向解题入口、概念诱发解题联想、概念提炼思想方法等方面详细阐述如何从概念出发解决问题.关键词:回归概念;解题;数学本质  相似文献   

16.
朱建 《华章》2007,(11)
美术有美感,音乐有乐感,语文有语感,数学也同样有数感。在新颁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第一次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提出来,这是前所未有的。新课标中有6个核心概念,即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其中数感就放在首要位置,因此理解数感这个概念,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新课程中特别强调重视的问题。那么,在数学中应如何理解数感?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使数感在学生的脑海中扎根呢?  相似文献   

17.
1问题的提出:符号意识的认识及解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称《课标2011》)提出十大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思想.十八大也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教育部在义教课标顶层设计中明确数学学科“立德树人”的目标在于提高学生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即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符号意识与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有明显交集,由此可见数学符号意识的地位和重要的数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数学教育的评价方式进行了全新的阐释,提出了数感、符号感和空间观念及统计与概率观念.新课程标准要求广大数学教师转变观念,摒弃过去片面追求确定性的误区。  相似文献   

19.
“数概念”是指分数、负数、平均数等与“数”有密切关系的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的运算、与数有关的数学问题的基础,是培养学生数感、符号感的重要载体。但在日常教学中,许多教师不能把握概念本质,以致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和认识浅尝辄止、浮于表面。我们认为,教师要紧扣概念的本质,展示概念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准确把握概念的实质。  相似文献   

20.
张正再 《教师》2008,(19):41-43
在新颁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确立了“数感”、“符号意识”等七个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关键词,并给出较清晰的描述。“数感”摆在首要的位置,可见理解“数感”这个概念,并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新课标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它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引领学生走进数感世界,自觉地用量化的眼光观察生活,观察周围世界,学会数学地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是必须具备的基本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