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幼儿时期对周围环境十分敏感,愿意听从成人的教导,喜欢模仿成人的行为,极易受到外界的刺激和影响,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行成一些定型的概念并逐渐养成习惯。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但也是十分娇嫩的时期,若不能养成讲卫生、爱清洁、有规律的良好生活习惯,就会给身体发育带来危害,影响健康成长。在正常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教育条件下,幼儿身体的组织结构和机能都得到健康成长。这为幼儿独立活动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身体条件。同时,幼儿逐渐形成积累的一些生活经验也能够渐渐学会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这为幼儿顺利地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作了重要的准备,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又是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幼儿期是幼儿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幼儿期养成健康的生活卫生习惯不仅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而且对幼儿形成长期、健康的生活卫生习惯有所帮助。因此,幼儿教师尤其是小班的幼儿教师必须通过意识渗透、一日活动养成等方式来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3.
3-6岁是幼儿养成一生生活习惯的重要时期,但是由于现在隔代教育以及"6+1"的家庭教养模式的出现,家长对幼儿包办、纵容太多,多数小班幼儿的卫生习惯较差,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指南》中对幼儿卫生习惯方面的要求,设计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提高卫生习惯等生活教育活动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帮助幼儿在情景体验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教师还应发挥环境对人的作用。除了幼儿园方面,教师也要争取家庭的合作,达到家园共育的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4.
徐湘连 《成才之路》2014,(23):67-67
好的习惯要从小养成,好的习惯成就事业。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养成应该注重以下方面:确定阶段性培养目标;利用多种形式培养习惯;引导幼儿学会自我服务;重视家长工作。  相似文献   

5.
生活卫生习惯就是"习以为常"的生活卫生行为。生活卫生行为经过反复实践,持久积累,自然地形成了生活卫生习惯。儿童在早期阶段,善于模仿,行为的可塑性大,接受能力强,是养成生活卫生习惯的良好时机。许多生活卫生习惯都是在儿童的早期生活中形成的。而且,行为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发生定型的作用,不易改变。一、孩子不良习惯的表现:挑食、不讲道理、霸道、懒惰……  相似文献   

6.
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初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要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对昆山市陆家中心幼儿园小班幼儿平时在园的行为习惯和常规表现进行观察,结合教师教学、幼儿实践、家校共育等方面,全方位地对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形成进行调查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幼儿期是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小班幼儿对于规范和要求的认识较为模糊,其行为常常随着兴趣而转移,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但小班幼儿又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此时进行习惯养成教育最适宜。  相似文献   

8.
钱赟 《考试周刊》2013,(82):192-193
陶行知在实践中创立的以“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从小培养弦子们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是相当必要的。本文主要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为依据.从让幼儿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家园合作三个方面介绍作者的做法.从“游戏”入手.创设“生活化”的游戏情境,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一个富有灵性的童年生活。  相似文献   

9.
幼儿园小班孩子刚离开家庭环境,较多都存在生活自理能力差、爱哭闹、不合群、学习习惯没有养成、自我控制能力差等问题,因此,对于这阶段的幼儿进行学习生活常规培养具有极大的必要性。老师在常规培养过程中要全力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及生活,慢慢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常规,下面对小班幼儿学习生活常规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陆娟 《考试周刊》2013,(57):194-195
<正>美国的教育专家罗伯特博士的现代幼儿教育十大目标中的第一条便是"独立性",使孩子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是整个时代对儿童素质提出的要求。独立性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而生活自理能力则是孩子独立性发展的第一步,是保证孩子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之一。生活自理,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是个体  相似文献   

11.
如何使幼儿建立良好的相互关系,使他们在步入社会之后,能增强自信、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乐于参加集体活动、更好地接受同龄伙伴的影响和教育,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帮助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2.
小班幼儿教育核心内容之一是良好习惯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培养应注意生动有趣;善于抓住时机,注重随机教育;适时讲解示范,给幼儿以正确概念;重视表扬与奖励的作用;创设有益的环境,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最后,重视家长工作,使良好的习惯在家庭中强化.  相似文献   

13.
黄红梅 《学子》2014,(9):25-25
一、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大家都知道,环境对幼儿影响非常大。在幼儿时期,孩子对周围环境会十分敏感,他们善于模仿,乐于听从大人的教导,对于外界的刺激和影响容易在幼儿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形成一定的概念,促使其逐渐养成行为习惯。但同时,由于幼儿年龄过小,知识贫乏,他们对于好坏和是非的辨别能力比较弱,因此,很多好的或不好的习惯就会在无意识中形成。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都是父母和爷爷奶奶手心的宝贝,因而得到了非常多的宠爱,使孩子们养成娇惯的习性,甚至有的父母注重孩子学习,忽略了道德的培养,导致了幼儿目中无人的个性。亚里士多德说过"幼年时形成的习惯可以改变一生",孩子的良好的礼仪行为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教育、学习慢慢养成的,因此要培养幼儿礼仪习惯,需要老师、家长做好榜样,并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让幼儿时刻学习礼仪知识,会用礼貌用语。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文明礼仪及其习惯的养成对幼儿的终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幼儿时期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越早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对幼儿产生的积极作用越大,而且幼儿教育阶段是人生经历的第一个学习阶段,对未来的发展有重要的奠基作用,所以小班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逐渐成为幼儿教育关注的重点。就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幼儿期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也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小班幼儿刚刚适应集体生活,还不懂得如何与同伴交往,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如何提高幼儿同伴交往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可以帮助教师更有效地指导幼儿如何交往。本文将从小班幼儿同伴交往的发展现状着手,研究影响小班幼儿同伴交往的因素有哪些,从而从多角度提高小班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7.
交往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交往能力是幼儿社会性发展能力重要的组成部分。具备良好的交往能力的幼儿,不仅能获得更全面的知识,还能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本文阐述了如何促进幼儿园、家庭和社区三方配合,共同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幼儿期是孩子从完全依靠父母,开始向自理自立过渡的阶段,是培养和训练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时期。俗话说"五岁成习,六十亦然",也充分说明了幼儿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的影响。而对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养成独立性,建立自信心,培养责任感和意志力的重要途径,是形成幼儿自我意识、自我形象的基础。家园应该如何共同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呢?  相似文献   

19.
陈萍 《考试周刊》2012,(42):194-194
对小班幼儿进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配合,它需要教师有长久的耐性、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言语,还要有一颗爱孩子、包容孩子的心。在日常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喜欢玩游戏的天性,利用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20.
李晓婷 《考试周刊》2011,(47):237-238
本着课题研究中培养幼儿健康品质的精神和美化健康幼儿生活的目标,我们注重幼儿交往的研究实施。在"交往"这一主题中寻找一个个实施点,借玩具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通常情况下,小班孩子由于不懂得如何与别人协商,经常出现哭、闹、抢的现象。可围绕如何向同伴借玩具的主题,引导幼儿学习与人交往的方法与策略,让孩子在拥有自身体验的时候,能学会体谅他人的心情,尊重玩具主人的感受。学会坦然面对拒绝,感受与同伴交往的乐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