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末带女儿去朋友家吃饭,一犀子坐了十多人。 朋友有一个十多岁的女儿,很乖巧,朋友让她给我们弹琴。于是我们一群人就边看电视边听小女孩弹琴。一曲结束,女孩子站起来,我和女儿给她鼓掌,说弹得真棒,她妈妈又让她继续弹另外一曲。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 《教育》2008,(11):61-61
现在人叫在学校里做先生为教员,叫他所做的事体为教书,叫他所用的法子为教授法,好像先生是专门教学生些书本知识的人。他似乎除了教以外,便没有别的本领,除书之外,也没有别的功课。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好像是学的事体,都被教的事体打消掉了。论起名字来,居然足学校:讲起实在来,却又像教校。  相似文献   

3.
4.
慕威海 《家长》2024,(4):9-10
<正>父亲是个“教育家”我是一个智力平平的人。当年上小学时,虽然学习努力,但成绩一般般。幸好父亲不太在意我的成绩,因为每次考试过后拿试卷让父亲签字,他都是眼睛掠过分数,提笔就签。有一次走亲戚,有人问起我的学习成绩,父亲一脸自豪地说:“学习很好啊,在班里都是数一数二。”我听了,有些脸红。“我在班里哪里数过一二?前五也没进过啊!”我心里是这样想的,但在虚荣心的驱使下,我选择了缄默。  相似文献   

5.
1987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聚首巴黎。有人问其中一位老人:哪所学校对您影响最大?老人回答:幼儿园。  相似文献   

6.
姐姐的孩子是个调皮鬼,学习成绩也不理想。姐姐很为这个孩子发愁,自己也觉得没面子。  相似文献   

7.
晚上,丈夫带我去吃宵夜。我建议给公婆带份宵夜回去,他犹豫了一会才勉强同意。回到家,丈夫招呼老人吃宵夜,结果公公婆婆当场就嘲讽我们,觉得吃夜宵是败家子瞎花钱。  相似文献   

8.
正周末,我带女儿念孜一起回老家探亲。晚饭过后,我对她说能不能今晚去陪陪姥姥——念孜的姥姥曾经用心养育过她两年,对念孜格外疼爱。晚上姥爷在市里,只留下姥姥一人,似乎太孤单了。念孜看起来有些不情愿,她眼睛不看我:"你做决定吧,你让我怎么样都行。"看她这样,我便心软了,"你自己做主吧,我也不强求。"听我这么一说,她嗓门一  相似文献   

9.
杨永龙 《家长》2013,(7):26-27
家长:您好,老师!我需要您的帮助。我的脾气不好,常常发脾气,近几年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在孩子面前,无法控制,孩子9岁了,男孩儿,只要他做一点儿错事,我就会歇斯底里。我真的好痛苦,同时也好无助。  相似文献   

10.
陈敏聪 《山东教育》2005,(21):125-125
曾几何时,教师们在谈到“个性”时,总以“冰融化了变成什么?”为例,说是回答变成水或变成小河的学生,受到了老师的表扬,而回答变成春天的学生,则被斥之为“胡说八道”。听者无不为之摇头叹息,俨然一副“专家”模样——唯一有灵性的孩子受到了教师的“致命一击”,或许这个世界上因此少了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呜呼!  相似文献   

11.
说起幼儿的年龄特征,老师们似乎人人耳熟能详。然而,在幼儿园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老师们忽视孩子的年龄特征,误把孩子的特点当缺点而加以批评、纠正的现象。一天,有幼教同行来幼儿园参观,尽管老师事先在班上进行了种种礼貌教育,可当客人们来时,不少小朋友只顾忙着自己的游戏,完全忘记了老师事先的交待,没有向客人问好。客人们走后,老师批评小朋友说:“客人来了,有的小朋友只顾自己玩,不向客人问好,一点礼貌都没有。”当孩子专注地投入到他自己喜欢的活动时,很难想到老师叮嘱的每一件事,在他们的眼中,自己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2005年,母亲突发脑梗塞,经治疗虽无生命危险,却日渐糊涂。祸不单行,前年在一场交通事故中,我手腕粉碎性骨折,不得已将母亲送到老年公寓。一天,公寓的服务员指着我问母亲:“她是谁啊?”“是我妈。”母亲很清晰地回答。我听了一阵酸楚:母亲怎么糊涂成这样?可当时没有再细想。又过了几个月,母亲说话也不清楚了,此时,我的手腕也好些了,便赶紧把她接回家里。  相似文献   

13.
单元测试前夕,一节复习课后,一位平时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来找我,兴高采烈地对我说:"马老师,这次考试我能给你考90分,你信吗?"没等我回答,只听我的同事厉声对他说:"学习是自己的事,不是给老师学,怎么说是给老师考90分?"那学生沉默了,低头走出了办公室。同事的教导和学生骤变的情绪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不禁想:面对孩子的这句话,我们有没有更加和谐有效的应答?  相似文献   

14.
一个人从牙牙学语到岁晚迟暮,会经历许多风景。这些风景可能是晴天丽日、和风习习,也可能是乌云密布、风雨如晦。人生就像是一艘行驶在海上的轮船,注定要经历风平浪静和狂风暴雨。因此,人生才会有许多种表情:喜、怒、哀、乐、悲、恐、惊。  相似文献   

15.
从咿呀学语到诵读诗歌,你用自己的声音让我沉浸到汉字的醉人海洋;从蹒跚学步到轻舞台上,你用自己的臂膀呵护我充满活力地自信成长;从三岁到七岁,再到十六岁,直到青春的印记烙在我那金黄色的骨骼上,不言放弃。而今天,我即将迈人十八岁的成人殿堂,你却轻抚着我的头说:“孩子,我该给你补补课了。”  相似文献   

16.
郭向阳 《贵州教育》2012,(11):48-48
很多家长都喜欢有意无意地拿孩子去炫耀,比如:我的孩子钢琴考了多少级,我的孩子会背多少首唐诗,我的孩子考了全校第一……当然,这不是现在才有的,从很久以前开始这种现象就存在了,“光宗耀祖”、“荣归故里”等词语都反应出了这一问题。从孩子成长的角度来看,表扬、赏识是很有必要的,一个经常被表扬,被赏识的孩子容易树立自信,容易成为一个自信的人。但是,这里的表扬、赏识都是有度的,不是没有原则的对孩子说:“你真好!”“你真厉害!”“你真棒!”也不是越多越好,更不是让孩子不停地得到来自周围人的赞誉。  相似文献   

17.
苏军 《上海教育》2013,(13):50-50
不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消除的是原始、简单甚至于有些片面的概念,获得的将是对教育的真正认知、对教育的科学驾驭、对教育的现实预期。  相似文献   

18.
现在小学初年级语文课本,已经收到越来越多的批评,其主要原因,就是过于成人化。记得我读小学初年级时,语文课本内容非常简单,就是"人,手,足,刀,尺","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之类,让学生认识普通的字,而且能够跟生活相对照,学起来容易记又有趣味。那时读书跟玩耍一样快乐。  相似文献   

19.
思之 《家长》2014,(2):53-54
“我真的很想和我的父母成为朋友,但是他们总把我的心事和秘密当作笑料。”这是许多孩子的心声。很多父母也希望孩子与自己无所不谈,却不懂得替孩子保守秘密,甚至还居高临下地认为孩子的秘密很可笑,常常把它当作笑话讲给别人听。  相似文献   

20.
周菁 《学前教育》2014,(10):17-17
严格执行演习预案从案例里,我能看到孩子们对小动物的感情和关爱以及一些老师对孩子想法的尊重,虽然我认同这些美好的情感,但我更支持另一些老师提出的异议。火警警报拉响后,保证人身安全是第一位的,这是毋庸置疑的,也是在消防演习中需要让孩子们了解的第一原则和基本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