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建华 《学前教育》2004,(10):23-23
我们在对阅读活动区及日常活动的观察中发现,小朋友换书太勤,即使是他们特别喜欢的书也是草草地翻几下,就去换一本新书。当我们请小朋友再仔细地看看,不要急着换书的时候,小朋友会很认真地说:我已经看完了。这种现象在小班很普遍。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根据我们的观察、分析,有如下几种原因。  相似文献   

2.
李惠虹 《学前教育》2004,(11):22-23
寒假过后,我们大一班的图书区更换了很多新书,不少家长也给孩子用压岁钱买了新书带到幼儿园来,一时间孩子们对书情有独钟,不时有孩子想把书借回家看同伴间也会相互交换书刊。我仔细观察孩子们看书的情况,多数孩子会翻阋图书,但缺乏仔细的观察,不能很好地理解画面和图书的内容。我想:如果此时能  相似文献   

3.
单瑜 《今日教育》2007,(8):25-26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新生入园时,早晨教室门口总是围满了家长,他们不时地往教室里张望,看看自己的孩子是否在哭;竖起耳朵仔细听,哭的声音是否是我的孩子。下午幼儿园的大门外,早早地等候着一群家长,他们满脸的焦急,心神不宁,他们处于极度的焦虑中。  相似文献   

4.
幼儿在涂鸦的时候所表现的往往不是一个题目,而是一种心情。孩子通过这种方式宣泄感情,表达他们对周围环境的认识。所以细心观察孩子每次游戏时的作品,仔细地分析孩子的绘画语言,会有利于我们更真切地了解孩子。在日常工作中.我注意收集孩子的涂鸦作品,尝试从孩子的绘画语言中去看孩子,这样的经历给了我很多触动。下面我就结合几幅作品来谈一谈。  相似文献   

5.
善于欣赏     
早上走进教室,看到孩子们在值日班长谭丽琴的组织下大声地朗读着课文。仔细观察就发现有个别调皮的学生,躲着我的目光,把头埋得很低,慌忙打开书,努力想跟上全班的读书节奏。显然,刚才他们没和其他孩子一样认真晨读。我回转身,目光落在黑板的右角,发现了一长串名单,那些孩子的名单赫然在列。这时,  相似文献   

6.
书是甜的     
犹太人是一个爱学习、爱读书的民族,这是世人皆知,无人不晓的。在他们的孩子刚刚生下来不久,他们就在厚厚的书上涂上蜂蜜,让孩子趴在书上去舔。这预示着书是甜的,要让他们的孩子从小就爱读书。说来很渐愧,让我真正感受到"书的甜味"是在参加工作以后。那是在十年前,我带着自信与快乐迫不及待地从师范院校毕业,走向了社会,走向了我不屑一顾的工作岗位--一所农村小学。  相似文献   

7.
为人父母,能够关心孩子的教育,确实是件可喜的事情。但是,最近有一个“教育妈妈”“教育爸爸”说法,却有着另外的意思,含有明显的否定意义。被称为“教育妈妈”和“教育爸爸”的父母,他们所关心孩子的教育都会集中在哪些方面呢?仔细分析一下,几乎都是集中在学校教育上,更确切地说,是对孩子的考试和升学极为关心。他们为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或喜或忧,为让孩子上补习班或请家庭教师等忙得不亦乐乎。在我的心理咨询个案中,许多父母关注的只是孩子的分数,只是孩子的升学。他们是自己走进家庭教育的误区,还一个劲儿地问我孩子到底出…  相似文献   

8.
我的家乡在广西桂林。人人都说,桂林的山水甲天下,可是,我从来也没有看见过这令人赞叹的美丽景色。因为,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盲孩子。就因为先天失明,狠心的父母抛弃了我。从小,我就在桂林福利院生活。我羡慕那些健康的孩子,他们有慈爱的父母,有明亮的眼睛,看得见那五彩缤纷的世界。他们是多么幸福啊!四年前,福利院的叔叔阿姨将我送到了南宁市盲聋哑学校读书。是老师,教我学会了盲文。课余时间,我常常默默地用手“读”厚厚的盲文书。在所有的书籍中,我最喜欢的是《中国盲童文学》。在书里,我惊喜地发现了一篇童话故事,题目是…  相似文献   

9.
绘本是一座有待开发的宝藏,蕴藏着丰富的营养元素。如何用好绘本这一特殊资源,将其引入小学低段的写话教学,以追求绘本读写教学的有效性,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这方面的思考与体会。一、让绘本甜如蜜,粘住孩子阅读的嘴唇1.猜读——激发阅读期待。无论什么书,封面都是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而在阅读前让孩子对故事进行猜测,能够不露痕迹地训练学生仔细观察和展开想象的能力,同时也会激起孩子强烈的阅读欲望。绘本指导课《我讨厌书》教学伊始,当我捧着《我讨厌书》站在他们面前时,  相似文献   

10.
我留意那些爱读书的孩子,发现他们读书时,时而会微笑点头,时而会蹙眉叹息。我也留意那些不爱读书的孩子,他们总是很快地把一本书翻完,神情是倦怠的。我从观察中推测:有的孩子在阅读的时候,脑海里会相应的再现书中所描述的形象,走入书中所描  相似文献   

11.
爱的旋律     
出生于书香门第的我。儿时。经常会被爷爷叫住。要背得出几句三字经,他才放我一马。不然,我就得正襟危坐,听他喋喋不休的教导:“人不学,不知义……”懵懂的我从小被“人之初、性本善”的思想浸染着,懂得了无私和坦诚,学会了谦让和尊重。小时候。我常跟着叔叔到集市上摆书摊。铺开一大块塑料布,花花绿绿、大大小小的书往那一摆,马上就能引来许多人围观,大多是孩子。也有大人。面对书摊周围眼巴巴地翻弄着书。却无法支付5分钱的孩子,我常常慷慨地把书递给他们,并笑笑说;“看吧,免费。”看着他们感激和惊喜的目光。我小小的心中有了自豪和满足的感觉。  相似文献   

12.
我的工作单位毗邻一所少儿图书馆。每当一群群捧着新书的孩子从门前雀跃而过时,我总免不了久久地打量他们,真想从他们那儿分享一份欢乐。现在的孩子真幸福,我像他们这么大的时候,哪里见过什么像样的书。我生长在湖南宁乡的一个小山村,屋后是山,开门见到的还是山,山里不产书,家里就很少有书了。在我的记忆中,家里也有过四本书。一本是放在碗柜上的皇历,那是专门讲年月季节的。另外三本是用饭粒粘补起来的,只有几页  相似文献   

13.
利用课余时间,我仔细地翻阅了《外国儿童音乐教育》这本书,书中介绍了国外儿童音乐教育的经验方法与各种理论依据。这些孩子学习音乐的整个过程是一个有目的有方法的系统过程,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都确立了明确的教学目标,甚至明确提出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具体音乐知识与相关音乐技能等,可以说让我大开眼界,音乐教育在国外的重视程度不亚于主课教学,学生学习的热情很高,兴趣也很大。书中在介绍如何进行旋律教学的有效性一节中有这样一段话,让我感触颇深:  相似文献   

14.
我孩子在美国上的中学没有与中国语文课相似的英语语文课程。孩子来到美国一两个月后,收到了学校发的选修下学期课程通知。我仔细阅读,发现他们学校没有英文课。没有专门学习英文的课程,这怎么成?我大吃一惊。美国的孩子怎么学英文?我立刻匆匆地跑到学校,问是不是我理解错了。  相似文献   

15.
教书偶拾     
有人说,教书有许多芬芳的报酬,给付“薪资”的老板就是那些孩子。我初为人师,教的是全校最小的“老板”,他们给了我些什么呢 ?  A 今天是新生入学的第一天。上午, 8点不到,家长们就把孩子送来了。我给他们排了一下位,便带领他们进行常规训练。第一、二节课,他们做得有板有眼,“老师好”喊得震天响。接下来,麻烦就大了:你瞧,李强在那儿睡着了,钟萍写数时竟不自觉地哼起了小曲,最有意思的是方崇惠,可怜巴巴地报告:“老师,我饿了。”还有……  下午,我刚进教室,徐晓辉就报告:“老师,我的大熊猫的书找不着了。”样子…  相似文献   

16.
来到支教小学快一周了,我急切地想和眼前这32个孩子打成一片。和原来所教的养尊处优的那67个城里孩子相比,他们就像未经雕琢的璞玉,透着清澈如水的淳朴。也正是这种无瑕的性情,深深地吸引并净化着我的心灵。但是,仔细观察他们看我的眼神,里面含着好奇、敬慕,还有些许试探。是啊,尽管我在最短的时间内已经能够熟练地叫出班里所有孩子的名字,尽管他们已以农村孩子特有的淳朴热情接纳了我这个初来乍到的城里老师,  相似文献   

17.
那天下午,我拿着语文书准备上课,还没等我走上讲台,就听见孩子们不约而同地说:“老师,这堂课是音乐课!”望着他们的眼神,他们似乎都特别想上音乐。“好吧,上音乐课吧!”我立刻改弦更张。“哦——”孩子们欢呼起来。  相似文献   

18.
教小学20多年,年年碰到那些成绩不稳的孩子。眼看着这次考了100分,下次说不准就降到六七十分。经家长管教,老师提醒,下一次的成绩又会有一个飞跃。我仔细地观察了这些孩子,发现他们的共同点是聪明、活泼,同时又有着极强的自尊,仰仗着自己有个聪明的脑袋,常常还会表现出一点自负。  相似文献   

19.
倪潜梅 《江苏教育》2008,(14):54-55
我留意那些爱读书的孩子,发现他们读书时,时而会微笑点头,时而会蹙眉叹息。我也留意那些不爱读书的孩子,他们总是很快地把一本书翻完,神情是倦怠的。我从观察中推测:有的孩子在阅读的时候,脑海里会相应的再现书中所描述的形象,走入书中所描绘的情境,体验到阅读的快乐。但有的孩子在阅读的时候,脑海内不能再现文字所描绘的形象,或再现形象的能力有限,那读书就会味同嚼蜡。  相似文献   

20.
案例描述案例一:刚接手了一个新的小班,就遇到了一些麻烦事。孩子间打打闹闹的现象时有发生,不仅引来了孩子的哭闹,更有家长的埋怨,甚至家长间的争吵。每每遇到这样的事情,我只能一个个地把孩子找来,进行类似团结友爱的教育,并让他们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如果别人打你了,你也会很疼的。虽然孩子当面承认了错误,但一转眼,类似的毛病又会在他们身上重现。有一回,我发现两个小朋友又打在一起了,就在一边仔细观察,发现他们原来是在模仿武打片中的动作。为此,我专门组织了一次谈话活动,针对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用“好人”和“坏人”的概念来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