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特色行业地质工程专业大学生就业与教育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与紧张的大学生就业状况不同,具有艰苦特色行业的煤炭系统地质工程专业大学生就业则枝秀于林,求大于供。本文对煤炭系统对地质工程专业大学生求大于供的种种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在教育与决策过程中应该重视的一些方面,及其缓解特色行业地质工程专业大学生紧缺局面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教材是课程教学的基础,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课程是矿业类院校地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通过从教材的目标定位、教材特点、教材内容体系、教材编写实施等方面对该课程的教材建设进行总结得出:《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教材在编写上突出了矿业特色,注重了先进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在内容上还包括了煤田地质、煤炭地质勘查、可行性研究和矿产资源管理等方面内容;而且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加强了校际合作与优势互补,从而为煤炭地质勘查行业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3.
煤田相关行业的持续低迷,使得高校煤炭相关专业教育遇到巨大危机和挑战。生源质量逐年下降、学生不愿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对专业的学习热情低等问题比较突出。本文以地质工程专业为例,针对目前高校专业的现状,从行业发展和学生的专业认识方面分析了这些现象的深层次原因。从教学方法、科研和专业思想教育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于新形势下改善专业教学的建议,为艰苦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提高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4.
应用型本科高校地质工程专业(尤其是以培养煤炭相关人才为主的院校)如何调整培养模式,应对行业下滑带来的就业危机成为当下地质工程专业教育的突出问题。本科生就业受到自身专业素质和个人素质的影响,为了提高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和个人素质,宿州学院地质工程专业进行了培养模式的改革。通过拓宽本科基础、加强实践教学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通过开设身心教育模块来提高学生个人素质。经过培养模式改革,拓宽了本科就业的专业方向,提高了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5.
结合我校实际,突出体现我校的"矿业(煤炭)"特色,通过近年来课程建设项目、教材建设项目、教改项目等实施,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着力构建了煤炭地质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支撑体系。使我校煤炭地质领域的传统优势在新时期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为地质专业研究型本科教育奠定坚实基础,提高了我校地质专业本科毕业生到煤炭地质主体专业领域的就业率。  相似文献   

6.
煤炭高校是以原煤炭、金属院校为历史基因或者由煤炭产地政府、国有集团公司兴建的本专科学校,采煤概论是采矿专业必须开设的课程。分析煤炭高校的发展历史和涉煤专业的基本组成,将采煤概论分为地质矿图、开拓掘进、采煤系统、通风安全和露天开采核心单元。通过近几年的课程建设,以"爱煤教育"为中心思想,形成了"必需够用、与时俱进"的课堂理念和"二次创新、升华理论"的实践原则,以知识传授、兴趣拓展、能力培养为教学特色,使采煤概论成为采矿与相关专业之间的桥梁,激发学生献身矿山的信心、拓展高校行业影响。  相似文献   

7.
吕朋菊,男,65岁,教授.1951年参加工作.1961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地质测量及找矿专业.毕业后在山东矿业学院任教至今,曾先后任教研室主任、地质系副主任、总支书记等职.在社会兼职方面,吕教授曾先后任山东省地质学会理事、常务理事、煤炭高校构造地质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煤炭高校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教育协会理事、中国地质学会和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泰安煤炭学会理事、泰山研究会理事.1990年被评为全国煤炭院校优秀教师.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论述了煤炭地学高等教育的主流发展方向,提出了“立足于煤炭、服务于煤炭”的教育思想,指出重视“矿井地质”专业方向的建设是实践上述指导思想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围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按照煤炭行业对于高职地质人才的要求及中国地质学会<2020年我国地质工作发展研究>中对地质工作发展的方向以及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结合<煤炭高职矿山地质专业整体教学改革方案>,从地质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课程体系等方面论述了高职地质专业的教学设计及其特色.  相似文献   

10.
煤炭类高职矿山地质是实践性较强,但又需要有扎实理论支撑的专业,在目前"人才培养模式"众说纷纭的情况下,探索适合矿山地质专业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必要和有意义的。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浅析,分析了矿山地质专业特征,探索和实践了符合煤炭类高职矿山地质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便更好地培养矿山地质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1.
煤炭高等院校地质工程专业本科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煤炭高校是煤炭行业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主体,本丈从教育理念、课堂教学改革、野外生产实践及大学生科研训练等方面对地质工程专业本科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教育部实施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分析了专业认证的必要性和意义,提出了以专业认证标准为基础,并结合培养目标,设置采矿专业课程体系。为加强面向工程实际的工程技术教育,需要设置一些反映采矿行业形势和毕业生服务地区煤层地质条件开采技术的课程,对提高采矿专业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对采矿行业发展的适应性、促进专业国际互认、推动采矿专业人才跨国流动等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苗富林教授     
苗富林,男,1964年4月生。1985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应用地球物理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现任鸡西大学安全与环境工程系副主任,兼任鸡西市道路交通安全协会理事,系黑龙江省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全国煤炭高等职业教育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规划教材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鸡西市地质专业学术带头人。2007年晋升为教授。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中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日益繁荣,社会实践已成为大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但近年来,大学生实践出现了诸多问题,实践活动形式化、低质化现象日趋严重。特别是煤炭地质专业学生社会实践,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其存在的问题更为严重。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如何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煤炭地质专业学生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质量,成为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地质工作的加强,社会对地质专业人才的需求在数量和类型上均明显增加。从地质类硕士研究生的就业领域分析,认为必须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模式来培养人才以满足我国地质行业市场需求。通过分析单一教育模式与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问题,指出地质类研究生教育模式从单一化向多样化模式的转变已成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硕博连读、企业培养和工程硕士是今后我国专业式主体教育模式的重要补充和扩展。  相似文献   

16.
《煤矿地质》是我国煤炭高职院校中采煤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主要学习内容有煤田地质、矿井地质构造、矿井水文地质、煤矿主要地质图件等内容,学好地质课是预防煤矿生产中五大自然灾害事故的有力工具,因此如何教好《煤矿地质》这门课,是每一位从事这门课程教学的教师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文章围绕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和培养目标,指出矿业高职专业的开发建设,要体现区域经济主体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优势,突出职业性、超前性和行业高新应用技术,力争行业和地方经济兼顾。专业设置以社会需求量大、适应面广 的热门专业为基础,对服务面较窄的煤炭骨干专业拓宽改造,主动与行业协作,提高教学质量,扩展生存空间,才能办出矿业特色。  相似文献   

18.
煤炭产业快速发展,矿山地质专业人才紧缺,担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高职矿山地质专业与现代矿山对地质专业人才的要求存在着较大差距,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分析了矿山地质专业人才需求、专业职业能力、课程设置及课程模式、强调了矿山地质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论述了矿山地质专业改革的重点、思路与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是我国设置最早的专业之一。该专业通用性强,社会需要量也较大。为适应煤炭系统机械制造行业对机制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原煤炭部于1958年首先在我校矿山机械系设立机制专业,随后其他煤炭院校也相继设立。从人才培养模式来看,几十年来基本上采取的是苏联30~50年代之间培养所谓“现成专家”的专才教育。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行业的联系加强,为了适应社会需要、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近几年来学校增加了选修课的比重,以拓宽学生的专业面,教学内容有了较大的更新和改造,使学生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有了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煤炭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近半个世纪以来 ,初步建立起了适合煤炭工业发展的高等教育体系 ,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特点 ,为实现我国煤炭工业现代化、推动煤炭科学技术进步以及提高煤炭行业劳动者素质做出了重大贡献。1 998年 ,国务院新一轮机构改革方案撤销了煤炭部等多个行业行政领导部门 ,组建了国家煤炭工业局等相应行业局 ,各专业局原则上不再有教育职能。这标志着我国教育领导与管理体制改革进入实施阶段 ,行业办学、特别是办高等教育的历史宣告结束。为了及时总结研究近半个世纪以来煤炭行业办教育、特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