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赤壁之战》一条注释的商榷江复兴高中语文第一册《赤壁之战》有“悉浮以沿江”句,课本注为:“把(战船)全部沿江摆开。浮,泛,开动船只的意思。”这里,将“沿江”当作现代汉语的“沿江”解,把“沿”当作介词看待,是值得商榷的。《说文解字》曰:“沿,缘水而下...  相似文献   

2.
《劝学》中“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一句,课本(高中语文第二册)是这样注释的:“[槁暴];槁,枯。暴,晒。槁暴,枯干。”这样解释“槁暴”,便成了“槁”有意  相似文献   

3.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所选的《离骚》,有一个难句:“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书下的注释是:“(因为)我的芳香和光泽杂糅在一起,(所以)惟独我光明纯洁的品质还没有亏损。”这个注释有如下的毛病:[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鸿门宴》中有这样一句话:“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文下注释“之”指代“咸阳”。我认为不妥。郭锡良等人编的《古代汉语》选文《鸿门宴》,在讲到这个“之”字时,注释为指代“先破秦入咸阳者”。根据句意分析此句的“之”若指代“咸阳”就讲不过去。这个“之”应指代人较符合句意。  相似文献   

5.
初中语文课本《捕蛇者说》中,有一条注释我认为值得商榷。对“苛政猛于虎也”句,课文的注释是“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啊……”。把“苛政”解释为“苛酷的统治”,无论从柳文的写作意图还是对“苛政”的“政”的诠注看,都欠妥当。《捕蛇者说》写于王叔文革新集团失败,柳宗元被株连贬谪为永州司马。具体写作年代虽不可考,但他在永州的十年都在元和之时,由此上溯六十年,该是天宝年间。白天宝至元和这六十年间,正是李唐王朝由盛转衰时期。一方面由于安史之乱的严重破坏和巨额的军费负担,另一方面地方藩镇割据截留和把持税收,唐中央政权的财政出现严重危机。于是唐政府不断加重赋税,巧立名目,横征暴敛,由于死亡、逃徙,全国户口锐减。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正是在此背景下,有  相似文献   

6.
《醉翁亭记》(见初中语文第五册)中有“峯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一句。对其中的“临”字课本注为“靠近”,我以为不确切。在古汉语中,“临”的本义是“从高处往下看”,例如:  相似文献   

7.
杜甫《石壕吏》“室中更无人”一句,历来的中学课本都把它当作老妇之语,因而注释为:“我家里再没有别的人了。”现行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课本第四册仍然采用这种说法。我们对此有不同意见。我们认为,这句话并不是老妇人的诉苦之声,而是石壕吏的追问之辞。“室中更无人”的意思是:“你家里难道没有别的人了吗?”从诗的内容和结构来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概述了悍吏之凶与老妇之惨,以  相似文献   

8.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初中《语文》第二册收录了白居易名诗《卖炭翁》,并附有详尽注释。其中二条似有不当,今提出与大家商讨。注释第一条云:“《卖炭翁》是《新乐府》中的一首,题下原有小序:‘苦宫市也’。所谓‘宫市’,就是宫廷派宦官(也叫‘太监’)到市上去购买物品,任意勒索、掠夺,是一种极其残酷的剥削方式。”这条注释有两个问题:其一,对“宫市”的解释不准确。唐代宫廷派宦官到市场上购买生活用品仅仅限于德宗贞元年间。韩愈在《顺宗实  相似文献   

9.
一、急击勿失。“失”字课本注:指失去时机。按:这个注释与上文联系不起来。范增分析刘邦“志不在小”,有“天子气”,不能说成这是攻击的好时机。这里不存在什么“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问题。合乎逻辑的说法应该是,刘邦很有做天子的  相似文献   

10.
一、短褐初中《语文》第五册《公输》一文中有:“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句。课本注:“短褐,粗布袄”,这是不够恰当的。因为“短”字很容易被学生理解为“长短”之“短”;“布”也容易被认为是“棉布”之“布”。从结构上看:“短褐”和“锦绣”一样,是两个近义字组成的并列式合成词,指的是衣服的质地。如果将“短”理解为“长短”之“短”,那“短褐”成了偏正词,这就不能与“锦绣”相对了。可见,“短褐”也应该是由两个近义字构成的合成词,“短”捐的也是衣服的质地。  相似文献   

11.
邓建鸿 《阅读与鉴赏》2010,(8):80-80,72
近日,笔者教授语文版2003年1月第1版.2009年12月第9次印刷的八年级(下)语文教材第29课的王维《终南别业》一诗时,发现本诗下的注解“【晚】晚近,后来”(见教材206面注解④)欠准确,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2.
一读注释:了解背景,熟悉内容师:我们一起学习杜甫的《石壕吏》。谁能告诉大家这首诗反映了哪一段历史?生1:安史之乱。师:你是从哪里获知的?生1:课文注释①。师:好,让我们一起齐读课文注释①,标出反映这段历史发展的关键词语。(生第一次齐读注释①。)生2:胜利、围攻、逆转、崩溃、退守等词语反映了战争的发展。师:谁能用“唐军……叛军……”这一简洁的语言把战事说明清楚?生3:唐军围攻邺郡,胜利在望;叛军派来援军,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逆转;叛军两面夹击,唐军全线崩溃;唐军退守河阳,抽丁补充兵力。师:了解了历史背景,为我们学好本文奠定了…  相似文献   

13.
在韩愈作品以及汉、唐典籍中“师”“学”并用而不互代,“师”与“学”存在着词义的差异。结合对《师说》文意、语境的分析可知,“吾师道也”句中的“师”,不应当注释为“学习”,而应训为“以……为师”。  相似文献   

14.
初中语文第二册选有“诗圣”杜甫的《石壕吏》一诗。教材对“三男邺城戍”一句中的“戍”解释为“防守”,笔者认为这一注释不正确。下面作一粗浅的探讨。“戍”作“防守”解,的确不鲜见,初中教材中如“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和“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司马迁《陈涉世家》)中的“戍”都可解释为“防守”。但“三男邺城戍”注为“防守”就成问题了。让我们了解一下时代背景:758年,为平息安史之乱,唐将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兵二十万围攻安庆绪(安禄山之子)所占的邺郡,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  相似文献   

15.
1.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矛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文论选》一卷本十一页,《论语》节选(原注)⑧巧笑倩兮三句——上二句见《诗·卫风·硕人》。“素以为绚”可能是散佚了的诗句。倩,面貌美好;盼,指眼里的黑白分明。素,白底,绚,文采。⑨礼后乎——是不是礼在后呢?这里没有具体说出后子什么。朱喜集注认为后于忠信。另说指仁。齐田按:这两个注,距离原文的真正涵义太远。这一段话有两个问题要注清楚,硕人这首诗的主题,它和‘礼’有什么关系:第二,古代绘画的工艺过程如何,它怎么能比喻“礼后乎。”我们先看看《卫风·硕人》这首诗的小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第二○课选的是唐人杜牧的《阿房宫赋》。编者对文中“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一句,是这样注解的: “盘旋,屈曲,象蜂房,象水涡。……楼阁依山而筑,所以说象蜂房象水涡。……矗立着不知道它们有几千万座。矗,形容建筑物高高耸立的样子。下文‘杳不知所之也’的‘杳’用法与此相  相似文献   

17.
新教材中仍然保留了《信陵君窃符救赵》。经过修订,注释更精练、准确了,但仍然有几条注释值得商榷。“乃谢客就车”应翻译为:“才辞别朋友(朱亥),坐上车子”。公子介绍的对象应是侯生,不是“宾客”。“为寿侯生前”应翻译为:“到侯生面前祝酒(或敬酒)”。“无所辞”,还是旧教材的注释更恰当。“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中,后一个“椎”属于名词作状语。  相似文献   

18.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三册(必修)《训俭示康》一课有一句“管仲镂簋(guǐ)朱纮(hóng),山节藻棁(zhuō),孔子鄙其小器。”课本将“藻棁”注作“上边画着水藻的梁上短柱”,将“小器”注作“器量狭小”,我觉得这两条注释均不妥。“藻”主要有两个义项:①一种水草,即藻类植物。如水藻、海藻。  相似文献   

19.
苏轼《赤壁赋》中有"肴核既尽,杯盘狼籍"一句,教材注:"〔肴核〕菜肴和果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2006年11月第2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将"肴"解释为"菜肴",我认为解释不够确切,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