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朱丽娟 《广西教育》2010,(10):22-22,30
目前,小学教育存在种种困惑:为什么学生越学越没了灵气和活力?为什么学生不能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我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小学课程设计把学生固定在“科学世界”的关照里,而缺乏对学生“生活世界”的关照,难以体现全部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什么学生越学越没有了灵气和活力?为什么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能体验到快乐?问题的根源是缺乏对学生“生活世界”的关照,难以体现全新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迫使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戴着面具做痛苦表演,没有真实生活的愉悦体验,不能满足学生完满的精神生活的需要。古罗马教育家鲁塔克指出: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这就是说,只有点燃学生心灵的火种,才能感动学生学习科学;在数学课程中只有超越“科学世界”,关注生活世界,才能感动学生学习数学。那么,究竟如何感动学生学习数学呢?一、创设体验过…  相似文献   

3.
当今中小学体育教学面临着种种困惑:为什么课堂教学不能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快乐?为什么学生越学越没有了灵气和活力?问题的根源之一在于:其教学把学生固定在纯粹的“学科体育世界”里,难以体现课堂教学全部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在当今这个注重弘扬以人为本的时代,关注儿童的学习生活状况,赋予教学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理应成为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一、现实的素描:问题与根源走进中小学体育课堂,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往往是远离生活世界、偏重学科世界的单一模式。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交往常常只是单一的认知关系,学生的体育学习也…  相似文献   

4.
走进传统小学课堂,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这样一幅幅司空见惯的图景:背着沉重书包而做不尽习题的“他”,眉头紧锁而答不出问题的“你”和毕恭毕敬地呆若木鸡地竖着耳朵听训的“我”。学生的课堂生活成为戴着面具的痛苦表演,而不是真实生活的愉快体验。小学生为什么越学越没有灵气和活力?为什么在课堂学习中不能体验到快乐?原因在于:传统课堂远离学生生活世界,偏重科学世界,脱离真实人生,课堂生活的物理空间和精神空间狭小,难以体现课堂教学全部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5.
德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而生命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可以通过生命教育引发学生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思考,进而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对生命的意义和内涵理解的越丰富、越透彻,就会对德育把握的越准确、越深刻。英、美两国生命教育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而目前我国生命教育还只停留在表面。因此,通过比较分析英、美两国生命教育理念和实践的异同,以期为我国有效开展生命教育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6.
当今中小学体育教学面临着种种困惑:为什么学生越学越没有了灵气和活力?为什么课堂教学不能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快乐?问题的根源之一在于:中小学体育教学把学生固定在纯粹的"学科体育世界"里,难以体现课堂教学全部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我们习惯于在"学科知识"的范围中规划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快乐,  相似文献   

7.
袁振国先生在《反思科学教育》中指出:“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时,将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问题了,全都懂了.所以中国的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越少;而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学生没有问题教成有问题。如果学生提的问题教师回答不了,那算是非常成功,所以,美国的学生年级越高,越富有创意.越会突发奇想。”我们的学校为什么只教“学答”,而不教“学问”,我们的考试内容为什么用“答”代替“问”?我们的考试标准为什么是有“答”的标准而没有“问”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高校大学生自杀事件不时见诸报端。作为风华正茂、前程似锦的大学生,为什么要选择如此凄惨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不能不引发人们的疑虑和深思。笔者认为在学校开展生命教育是完全必要的。生命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知道生命来之不易,生命的不可重复,从而敬畏生命,珍视生命,热爱生命。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让美好和善良占据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真正懂得生命的价值所在。世界上有的国家十分注重用各种实例来向孩子介绍生命的由来和生命的可贵。比如,在瑞典,老师会让孩子摸着孕妇的肚皮给他们讲人的出生,教育孩子什么是生…  相似文献   

9.
叶澜教授的“生命?实践”教育学派明确了探究“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发展基因的意义,确立了“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基因,探寻“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基因的独特路径,寻找“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基因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生命教育 任重而道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谌红桃 《宁夏教育》2004,(7):114-114
人最有价值的就是生命,对人的尊重,对宇宙的敬畏,最基本的就足尊重生命的存在,生命具有不可重复性?一位日本教育家说,我们要培养“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他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教育话题——生命教育。不仅日本,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已认识到在科技迅猛发达的社会里,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人性化:泰戈尔教育思想主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的教育应是符合人性的教育,它应使受教育生命更健康、人格更完美、个性更突出、心灵更自由、与世界更和谐、生存得更有价值和意义。我们应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安宁的、充满化氛围的校园环境,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天性,通过生命体验和潜意识的发掘,使学生不仅获得应有的知识和智慧,而且获得“人格之爱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2.
树立和落实教育“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整个教育活动的宗旨和目标定位在“以人为本”上。因此班主任不但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更要关注那些对学生终身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因素。实践证明。班主任善于利用“心理学效应”能够更好地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为学生的生命成长提供一种有效的激励和帮助。  相似文献   

13.
刘红禄 《考试周刊》2009,(19):199-200
生活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标准更是提出了高中思想政治课“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这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基础,是科学世界的意义之源。教育必须向生活回归,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重建学生的生活世界,让课堂教学从一味地“拓展知识”转向“回归生活”,还学生以生活,还学生以快乐,赋予教育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德育工作难做吗?难!德育工作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要么是“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要么是把德育片面理解为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进行单向灌输,更有甚者,把德育知识当作条文教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有没有快乐的德育?有没有“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有没有回归生活、回归生命的德育?泗洪县中小学在实施德育过程中,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立足于生命整体,在社会公德、心理健康、理想志向三个维度,广泛开展以“诚信、自信、信念”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诚信是立身之本,自信是成才之基,信念是力量之源。由此促进学生道德生命的和谐发展,为生命奠基,小活动做出了大文章。  相似文献   

15.
一、生命主题教育的背景 随手打开一个网站,各种触目惊心的新闻扑面而来.“富士康跳楼事件愈演愈烈”,“校园伤害事件此起彼伏”……为吸引大众的眼球各种网站不断恶炒. 看到一个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轻轻一跳,灰飞烟灭,我们不痛心吗?看到一个个无辜的儿童遭受突如其来的伤害,我们不愤怒吗?看着一个个如花般的女孩为了出名而通过网络炒作的“××门”事件,我们不深思吗?我在想:现在的教育怎么啦?我们辛辛苦苦教育了十几年的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社会的悲哀,还是教育的悲哀?作为一名一线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学会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如何让我们的学生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相似文献   

16.
论"生活世界"视阈中的生命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活世界是人类一切有意义的活动的发源处.是一切人的生命、生活、组织、社会的存在基础.是个体生命存在的真实根基。近代启蒙运动以来所产生的科学技术和所形成的科学世界观,异化了人类真实的“生活世界”。“生活世界”理论关照下的生命教育主张教育要走进“生活世界”,建立师生之间的主体际关系.构建充满温情的教育生活世界和倡导教师要使用生活化的温馨评语。  相似文献   

17.
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何人对于生活的目标、意义和价值.是不可能通过灌输而获得的.而只能通过对历史、对传统、对生命的领悟而发现。如果我们承认.“人是什么?人为什么活着?人应该怎样活着?”这一类人生意义的问题难以仅仅依靠理性、逻辑、概念与范畴而获得确解,那么,我们就没有理由漠视学生的生活世界.漠视社会生活中和学生内心世界的价值冲突。只有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在学生的现实遭遇中,在学生内心世界的价值冲突中,  相似文献   

18.
有一个现象让人迷惑不解:我们不缺乏实践,但为什么成长有限?不少教育实践经历越丰富的教师,为什么对“新课程改革”的抵触情绪却反而越强,适应上更加困难?这是发人深思的。这至少说明教育实践经历越长,并不等于教师专业成长就越好。如何让经历不再成为教育改革的负担,而转化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力量,这不仅关系到当前教师教育的工作导向和策略选  相似文献   

19.
开展生命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对学校教育的要求。追求学生生命价值发展,是生命教育的核心理念,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这一理念而进行。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和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的理论,虽然侧重点不同,但都揭示了教育与生活的本质联系。1995年世界发展首脑会议呼吁:重建以人为中心的发展价信体系,重视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生命教育:学校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当下的教育在重视“何以为生”之时,却忽略了“为何而生”这样一个终极的教育目标。对物质追求的迷失和生命意义的缺失,生存压力的增加和生活意义感的消失,人际关系的淡薄和孤独感的产生,功利主义对教育的统治和理想信仰价值的弱化,我国特有的忌讳死亡的观念等,使得生命教育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亟需重视。生命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和感悟生命的意义。通过建立生命至上、生命平等的科学生命观,开设生命教育课,让学生在生命情境中体验生命的宝贵和力量,把生命教育置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对学生实施生命教育,以期达到生命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