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邯郸学步”、“败走麦城”、“逼上梁山”都是由地名构成的汉语成语,类似的情况,在英语中也不乏其例。不少成语都有其特定的来源:有的源于宗教或历史事件,有的来自希腊神话传说或文艺作品。本文收集了部分涉及地名的成语,试与读者共同领略英语成语的魅力。1.meet one's Waterloo  相似文献   

2.
我国成语博大精深,内容浩翰,有的来自历史典故,有的来自史料记载。成语里孕育着丰富的知识,也孕育着种种艺术和趣味,如何发掘成语中的这些宝藏,为我所用,是需要我们付出艰辛努力并加以探究的。这里,仅就成语里的建筑艺术谈一谈。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高考试卷在“正确使用词语”的考查中,重在考查常用成语的理解、辨析和运用。其中理解、辨析是前提,是基础;运用是目的,是根本。高考对成语的考查,体现了“全方位”的特点。要想做好此类题目,必须做到以下“八戒”。一、注意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戒望文生义。从成语的来源看,有的来自历史故事,有的来自民间俗语,其内涵是对原内容抽象概括出来的,有着固定的意义。对这类成语,我们决不能简单地照字面意思作望文生义的理解。例如2012年高考全国卷:  相似文献   

4.
成语言简意赅,内蕴丰富,不少成语本身就是一个历史或神话故事,而且还有“主角”。有的“主角”就显现在成语中,比如“愚公移山”。有的成语是发生在这个“主角”身上的故事,比如“铁杵成针”这个成语的“主角”就是李白。  相似文献   

5.
成语源于生活,反映生活,不少成语都折射出诸多的文化意义。很多成语与史实有关。如“归马放牛”本指武王伐纣后将征战用的牛马放归于华山的南坡和桃林的原野上的故事,“死灰复燃”原出西汉韩安国的故事,等等。有的成语与古代器物有关。如传说大禹铸九鼎,象征天下九州,象征国家,是极为重要的东西,故后人在说到某人的意见很重要时,用“一言九鼎”来形容。烹饪食物时,鼎下烈火燃烧,鼎内热水沸腾,有一种旺盛、热烈的气氛,于是就有了“人声鼎沸”、“鼎鼎大名”等成语。有的成语与度量衡有关。如“不同寻常”、“退避三舍”中的“寻常”、“三舍…  相似文献   

6.
成语是一种结构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成语量大是汉语的一个特点。因成语主要来源于古代寓言,如“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里的一则寓言,“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里的寓言故事;有的来自历史故事,如“退避三舍”出自《左传·僖公》的一则历史故事,“破釜沉舟”出自《项羽本记》;也有从古典文学作品的词句中来的,如“集思广益”出自《诸葛亮丞相集》:“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所以,古汉语文字、语  相似文献   

7.
成语都是有来源的。有的来自人民群众的口头流传;有的来自书面记载,包括寓言故事,或历史的概括,或古书里原句的截取,或名句的凝缩、改造。下面介绍有案可稽的成语典故二则。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中的成语源远流长,言简意赅,有高度的概括和表达能力,在语言中被广泛应用。成语中许多来自古代典籍文献和古诗文,因此,这类成语都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和历史痕迹。为了准确掌握成语的意义,本文就成语中保留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之、其、于、而”为例,作个简要分析与说明。一、“之”在成语中  相似文献   

9.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有的涉及一个人物,有的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物。围绕后者设计的相关人物配伍题(或填空题),有时有一定的难度。请看下面的试题——“如坐春风”等四个成语与历史人物有关系,下列各项标出了相应  相似文献   

10.
佛教起源于印度次大陆,大约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成为我国最具影响的宗教。随着佛教广泛而深入的传播,汉语中的成语也极大地丰富起来。这些成语,有的来自汉译佛经,有的来自我国佛学家著述的禅宗典籍。在长期的语言交际过程中,相当数量的佛教成语在意义上发生了变化。例如:  相似文献   

11.
汉俄成语的结构及语义特点王冬竹成语的基本特征在于其结构固定和语义的统一。固定性是指它的组成和词序是固定的,任何一种语言中的成语,都无例外;语义的统一性和完整性,是指构成成语的各个单词,有的已经完全丧失其独立性,有的相对丧失其独立意义,而溶合成一个完整...  相似文献   

12.
英语和汉语都有着渊源流长的语言历史。丰富悠久的语言历史孕育产生了相当数量的成语,但由于各自语言的文化背景不同,因而英汉成语相对应的程度也不尽相同。同是一个英语成语,在这句话里可以用这个汉语成语翻译,但在另一句话里再用这个汉语成语恐怕就不太合适,甚至根本就不能采用。例如“birdS0f。f。thel”,有的将其译为“一丘之貉”,有的译为“物以类聚,人(鸟)以群分",究竟哪。个对呢?其实这两种理解各有道理。因为birdsofafeather原本包含这两个汉语成语的意思。只是在具体句子中该取哪种译法得视上下文斟酌而定。英语成语…  相似文献   

13.
成语多来自古书,其中不可避免地保留了一些文言用法。了解这些用法,对于正确理解相关成语,阅读文言文,都有好处。成语中涉及的文言用法主要有如下几种。名词作状语。比如“狼奔豕突”,本义是指像狼那样奔跑,像猪那样冲撞。“狼”、“豕”都是名词,现在分别用在了动词“奔”“突”之前,  相似文献   

14.
刘书龙 《甘肃教育》2011,(20):81-81
“沧海一粟”是人们经常使用的一个成语。比喻非常渺小。这一成语源自苏轼《前赤壁赋》中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一语。那么,该成语中的“粟”指的究竟是什么呢?大多数工具书都把“沧海一粟”中的“粟”字解释为“谷子”或“米粒”,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上大凡历史比较悠久的语言,几乎无一不包含大量的成语.成语是人们经过长期的实践与认识凝炼而成的思想结晶.它反映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是语言中的精华和最稳定、最富有活力的组成部分.汉英成语都源远流长,数量浩繁,应用广泛.有的学者把它们喻为:“食物中的维生素”;有的辞书把它们称作:“语言中的核心和精华”;有的专家甚至把它们视为“语言的生命和灵魂”.这些说法都从不同的角度阐明成语在语言中占着重要的地位,在书面语和口头表现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材料.语言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中英两国人民生活中的相似之处远大于其差异之处,两国人民经常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生活经验.因此汉语和英语相互之间有着许多共同之处.这一事实也就很自然地导致了汉英成语相互联系,两者之间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其一,语义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其二,结构的稳定性;其三,语法和逻辑上的不规则性.但是我们也不可否认汉英成语在诸方面都有着许多不同之处.下面本文就从修辞手法和文化内涵两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刘段肖 《学周刊C版》2014,(8):219-219
“匪夷所思”这个成语.现在使用率颇高.文字中、口头上常能见到和听到。但大多数使用者都在成语前加上“令人”“让人”“使人”之类词.这其实是病句.成语中的“夷”含义就是平常,这里指平常人。成语含义是:不是平常人、一般人所想象的。那么.成语内已经有了“人”.岂能在成语外再加“令人”?  相似文献   

17.
汉语成语绝大多数来自于浩繁的古代文化典籍和诗词文章。它们有的是历史史实的概括,有的是古代战争的记叙,有的是传说故事的精髓,也有的是诗词文章的抽取或节录,还有一些成语则来自于民间的口头流传等。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又能正确运用的话,可以让语言表达得言简意赅又意味深长。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一旦对某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后,他们就会主动求知、主动探索、主动实践,并会体验到愉快的情绪。教师应从他们最简单、最熟悉的场景入手,激发孩子们学习成语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欲望。  相似文献   

18.
一、追寻出处,明确任务师: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你们一定学会了不少成语。有时一个成语就是一个小小的故事。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神话传说,还有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可笑之事……但它们都借助这些故事,向人们传达着丰富的含义。能说一说你所知道的成语故事吗?出示:一鸣惊人以貌取人汗马功劳老马识途自相矛盾兵不厌诈买椟还珠良药苦口吹毛求疵守株待兔师:成语多来自于古代著  相似文献   

19.
英语成语的来源很广,有的成语来自圣经、神话故事或一些风俗习惯,有些则来自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经验总结.学习英语成语对英语阅读和翻译大有裨益.存在于英语成语中的歧义现象也值得英语学习者认真学习和研究.本文在介绍了歧义现象的同时,对歧义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并且总结出了英语歧义的几条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0.
成语是群众在长期生活中习用的固定词组或短句。学生经常会听到成语、读到成语,还会向老师问到成语。如果恰当地使用成语,可以使语言准确、鲜明、生动、精炼。一、如何理解成语的意义1.成语是固定的词组或短句,要理解它的意义,就要理解构成它的各个成分。有一部分成语,可以在逐字理解的基础上来理解它的整体意义。例如:似是而非、理直气壮、地大物博、一唱一和、异口同声。因为成语是长期沿用下来的,所以,有的成语中的一些字词保留了古代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我们要着重理解这些字词在成语中的含义。如:不速之客(“速”是“邀请”,不是“快”),短兵相接(“兵”是“兵器”,不是“战士”),同舟共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