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借代修辞与借代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有人认为借代修辞是借代义产生的根源,当然有一部分借代义的确是从修辞借代演变而来,但修辞借代并非借代义产生的唯一根源。借代只是一种手段,当人们掌握了借代这种方法时就会运用它赋予词新的意义。借代是一种思维方式,它的产生早于修辞借代。  相似文献   

2.
张玉芹 《现代教育》2005,(11):45-46,51
(1)马之悦鬼着哪,连替中农说几句公道话都是前怕狼后怕虎的。唯恐丢了乌纱帽。(浩然《艳阳天》)  相似文献   

3.
借代和借喻是汉语修辞格中两种常见的辞格 ,借喻是比喻的一种。因二者应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 ,教学中都把二者作为首先要讲的辞格。这两种大家熟悉的辞格 ,其区别也是很明显的。比喻是用于和表达对象本质不同却有相似性的其他事物述说表达对象 ,使表达易于理解的一种修辞格 ,俗称“打比方”。借代是借用与表达对象相关的其他事物代称表达对象 ,使话语具体鲜明地突出表达对象的特点的一种修辞格。在语言实践中辨认二者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 ,但比喻中的借喻和借代有时不易分辨 ,如鲁迅小说《故乡》中关于杨二嫂的描写“圆规”,就是使用了借喻…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学生不能明确区分借喻和借代这两种修辞格。下面,我用代数中的集合概念来明辨二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学习或欣赏艺术性的语言,除了词的逻辑概念义、语法义外,还要注意词的修辞义,研 究修辞也必然要分析到词的修辞义。语言的艺术性越强,词义的色彩越浓,修辞义越丰 富。  相似文献   

6.
借喻、借代都是传统辞格,但是关于这两个辞格的区别问题,语言学仍存在着争论。简要回顾这些争论情况,并就吴德升把“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判为借代的观点,进行反驳,认为它只能是借喻。  相似文献   

7.
借代和借喻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格,但由于它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即本体事物不出现,借用另一事物来代替本体事物,于是人们便容易将两者混淆。本文通过对借代和借喻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它们的区别所在,以达到正确认识、区分两者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汉语词义引申的类型多种多样,其中修辞格借代的运用也会引起词义的引申,我们称这种引申为借代引申.借代引申共有五种基本类型.由借代形成的引申义与由借代形成的修辞义不同.  相似文献   

9.
10.
词的义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多义词是在长期发展中逐渐积累而形成的。一个词的各个意义,是层积状,并不处在同一层面上。一个义位表示一个义层,义层是以义位层层相叠的形式存在的。义层和词义结构存在着密切关系。义层的形成往往反映词义系统内部的调整,同时又促进新的同义系统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12.
1.五颜六色五光十色这两条成语中的“五、六、十”都表示“多”,不指具体数字。它们都有色彩繁多、各色各样之义。但后者还含有光彩之义,多有赞美之情。如:①各种色彩的细末都盛在碟子里,和着水,像画家的画桌一样,五颜六色的碟子一大堆。②这时的队伍,已经不分行列,不分军民,不分男女,错错落落,五光十色,互相搀着扶着,边说边走。2.天花乱坠娓娓动听这两条成语都有说得很好听的意思。但前者形容说话十分动听,却  相似文献   

13.
对现代汉语词义的理解,是我们划分汉语词的色彩义的基础。认知语言学的原型理论可以运用到对词的概念义的理解当中。认知语言学的认知模式、完形原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汉语词色彩义的生成和划分。  相似文献   

14.
借喻、借代都是传统辞格 ,但是关于这两个辞格的区别问题 ,语言学界仍存在着争论。简要回顾这些争论情况 ,并就吴德升把“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判为借代的观点 ,进行反驳 ,认为它只能是借喻。  相似文献   

15.
汉语词汇中存在大量的借代义,大多数学者在分析借代义产生的根源时,只认识到语言层面而并未深入剖析其形成的深层机制,这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语言是思维反映。借代义的产生也应是人们运用一定思维方式产生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那就是借代思维或称借代认知机制:历史的、社会的因素只能说明词义变化的重要性,认知因素才能说明借代义产生的内在机制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借代词语中含有“赤”、“红”、“白”、“苍”、“青”等起借代作用的颜色词,赋予借代词语鲜明的形象色彩。在借代位置、是否具有固定借代义及单用与合用方面,这类颜色词呈现出比较复杂的情况,反映出颜色词构词类型和构词能力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词的借代义     
一、问题的引起现在的辞书,在说明词的义项时,大都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三项。《新华字典》除这三项外,还另列“转义”一项。《新华字典·凡例》对“转义”的解释是:“表示由原义、故事、成语等转化而成的意义。”笔者查了《新华字典》中有转义的词条,发现一部分与《新华字典》对转义的解释不尽相符。例如:  相似文献   

18.
“圆梦”并不是我们现代人创造出的新词,这有《辞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许多古汉语工具书为证。在古汉语中,“圆梦”的意义为“解释梦的吉凶(迷信)”,“圆”通“原”,“推究、推详”之意。唐代李德裕《次柳氏旧闻》中有“黄幡绰在贼中,与大逆圆梦”之句,其中“圆梦”即为此义。那么,古义是否仍能解释现已进入现代汉语词汇的“圆梦”呢?我们不妨来看看“圆梦”的现代用例:例1.UBA:大学生圆梦的地方(中央电视台为2002年第四届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打出的主题词)例2.同唱一首歌,共圆足球梦(中央电视台“同唱一首歌”曾打出的标题语)例3.结…  相似文献   

19.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二版)分析借代辞格时,举了下面几个例子:(1)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成万的“诸葛亮”,每个乡村,每个市镇,都有那里的“诸葛亮”。(2)向科学现代化进军中,我们多么需要奔腾驰骋的“千里马”,多么需要无产阶级的“伯乐”啊!(3)马之悦鬼着呢,连替中农说几句公道话都是前怕狼后怕虎的,唯恐丢了乌纱帽。(4)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四例中的“诸葛亮”、“伯乐”、“乌纱帽”、“江山”,笔者认为它们已经构成了词的借代义,而非借代辞格。诚然,在词义发展过程中,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