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书中有一些词是由古代的传说或历史故事概括而成的,还有一些词是从古书文句中截取或抽摘出来的,我们把概括古籍中的故事或割裂古籍中的语句而形成的这两类词称为典故性语词。典故性语词和成语有类似之处,它们的实际意义往往大大超出字面意义,因而不能简单地从字面上去推知。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新编语文第六册第五单元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 ,恰当地运用多个典故抒发自己豪情狂态和希望朝廷重用 ,给他机会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课后练习一第四小题问本词中的“遣冯唐”、“射天狼”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什么意思 ?很多学生认为“遣冯唐”是典故 ,而“射天狼”不是。这首词中的“亲射虎”、“遣冯唐”的确用了典故 ,都能指出古书出处和故事原型。上片词中的“亲射虎”出自《三国志》 ,记载在一次出行中 ,孙权的坐骑为虎所伤 ,他镇定地在马前击毙了老虎 ,作者引用此典故 ,表达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亲自挽弓 ,马前射虎 ,特别…  相似文献   

3.
典故,是指古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和词句。把古书中的故事和词句引用在诗文中,或者融化在词句中,就叫用典。用典是抒情言志的一种表现手法,凡是文章(诗词歌赋)都可用典。古代文人或为了增强诗文的表现力、说服力,或借古喻今、抒发感受,或鲜明强烈地表情达意,常常在作品中巧妙运用典故。  相似文献   

4.
宋洋 《文教资料》2013,(34):22-24
典故词是植根于古代典籍中的词语,古代文献中有关“西狩获麟”的典故及其典故词具有重要的文字学、词汇学价值。“获麟”典故词的产生发展是有迹可寻的,可以从典籍来源、构成成分和词义特征三大方面探究《左传》中“西狩获麟”相关典故语词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典故,就是古书中的经典故事、经典名句的统称。丰富、生动而鲜活的历史典故与文学典故,是一个民族语言发达的标志勺民族特色的印记。在写作中,恰当而灵活地引用、  相似文献   

6.
在写诗作文时,人们历来都喜欢引用典故。典故,即古人或古书中的故事或名句。用典有一个规则,即:后人引用前人的典故,而不是相反。笔者曾见一部描写春秋战国史实的演义小说,其中的一位战国人居然说出  相似文献   

7.
王瑶 《教学考试》2022,(28):14-18
<正>一、典故在必修教材中出现的情况统计典故,指诗文中引用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就如现代人写文章需要引经据典以佐证自己的观点,或者借以抒发情感、表达志向一样.古人也会引用或化用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除了可以抒情言志之外,也能使诗词要表达的意思更凝练,更富有韵味。  相似文献   

8.
典故,是指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一般说来,典故都有一个明确的出处,经过长期运用,浓缩成一种特有的表达形式并赋予其特定的内涵意义,而被固定在语言中。熟语便是接纳典故最多的语言形式,是指在语言运用过程中逐步形成、相沿习用的有独特意义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9.
本主要考释了九例明清白话小说中的俗语词。这些词字面普通,但义训特殊,多为一些大型语词书所失收或误释,是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0.
△“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这种完全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精神的作风,还在我党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表示摘自课文) 诗文中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叫“典故”。以上一段话中有三个典故: 闭塞眼睛捉麻雀出自《三国志·陈琳  相似文献   

11.
上期谜底     
《神州学人》2000,(11):45-45
典故是诗文里经常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古人写诗作文,常常引用典故来增强表现力。我们阅读古诗文,如果不了解典故的来源和含义,就会在理解上产生偏差。现代人说话写文章,如果能恰到好处地引用一二个典故,便会使语言和文章增添光彩。  相似文献   

12.
【熟悉概念】所谓典故,是指诗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有出处的词句。而"用典"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  相似文献   

13.
一篇文章,不管是否从文化的角度来立意,我们都可以把具有文化内涵的素材拿过来使用,因此,在选材的过程中,我们要利用好平时的积累,打开记忆中的文化宝库,择取合适的素材,用到文章中,才能使文章增添色彩。1.典故运用典故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我们也可以这样解释:典故,就是把一段古代传说或历史故事压缩成为一个句子或词组。一般地说,每个典故都有一个故事。如清王朝紫禁城内一座宫门上有乾隆皇帝亲笔题写的四个大字:"紫气东来",其中就包含着一个典故。据载:春秋时期,函  相似文献   

14.
成语和典故     
成语旧《辞源》的解释是:“谓古语也。凡流行于社会,可证引以表示己意者皆是。”典故,《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后者的解释不够全面,除了“古典”外,有些人还用“今典”这个词儿。 成语和典故是一种语言的精华,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是高水平文化的具体表现。短短几个字或一句话,却能唤起人们的联想,能蕴涵着无穷无尽的意义,有时是用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清楚的。中国古代文人,特别是诗人和词人,鲜有不用典者。一个最著名的例外是李后主。 在世界上各大民族中,成语和典故最丰富多彩的是哪…  相似文献   

15.
“典故”是指诗词中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者词语。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历史故事;②古代书籍中使用的词语。例如:①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②唐宗宋祖,稽逊风骚。(《沁园春·雪》)例①引用汉代的历史故事,汉将霍去病追击匈奴刊狼居胥山为纪念胜利,筑土为坛,封山而还。表示宋文帝刘义隆想建立如霍去病那样的功绩。例②“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楚辞》中的《离骚》,引用古书中的词语。  相似文献   

16.
浅谈“用典”□武威师范学校李凤运用典故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由于典故是对古籍中的一些故事和诗句的浓缩,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所以用典可以用极少的字数表现丰富的内容,可以借古喻今、曲笔写意,可以以古抒情、巧妙含蓄,同时还能引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取得...  相似文献   

17.
英语中有些的常用习惯语、口语大多是由一些常用的单词和词组组合而成,但它们的含义并非单词或词组的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而往往与单词的字面意义相差甚远.因此,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对于这些词或词组,要整体理解,切不可望文生义.  相似文献   

18.
典故性成语通过三种方式构成 :其一 ,概括。通常是对一个寓言故事、历史故事、传说、轶闻等事例加以概括 ,如流行于秦汉时期的寓言故事狐狸借老虎的威风在百兽中称雄而老虎自己还不知道 ,由此概括出“狐假虎威”这条成语。大家熟知的如“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滥竽充数”等 ,从故事、传说等事例概括的 ,如“四面楚歌、负荆请罪、磨杵成针”等。这些成语 ,都是事例内容的概括 ,有点像故事的标题。其二 ,选录。即对典故的内容选取其中的一部分 ,将其部分意思提炼构成成语语义 ,其实这也是一种概括 ,不同于上一点的是选录一个故事的部分内容进行…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21,(55):27-28
看似简单的一个字,在人们阅读欣赏古代诗词之时如果做出错误的解释,就会影响到对诗意本身的理解。而且像这样的语词人们很容易因熟悉而忽视,因忽视而误解。张相先生在其《诗词曲语辞汇释·叙言》里把诗词曲里出现的语词分为"字面生涩而义晦"与"字面普通而义别"两类,文章就中学阶段所学的古代诗歌中"字面普通而义别"类语词进行归纳阐发。  相似文献   

20.
典故,是指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一般说来,典故都有一个明确的出处,经过长期运用,浓缩成一种特有的表达形式并赋予其特定的内涵意义,而被固定在语言中。熟语便是接纳典故最多的语言形式,是指在语言运用过程中逐步形成、相沿习用的有独特意义的表达方式。它们当中既凝聚了人类共同的生活感受,也积淀了深厚的民族文化特色。例如,汉语中的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等等属于熟语的范畴,它们或庄或谐,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妙趣天成。无独有偶,英语中也有大量熟语,表现出英语民族独特的文化视角和历史积淀。不同语言中的熟语,有的异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