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作 《语文知识》2000,(4):38-39
渠,在许慎所著《说文解字》中,注为“水所居”。这是它的本义。但在古诗文中间,“渠”作为代词“他、它”出现的频率也较高,如不了解这个用法,单凭字面意思望文生义,便会造成理解错误,甚至闹出笑话。请看下面几例: 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中有“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宋·杨万里《插秧歌》中有“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插秧只不答”;宋·朱  相似文献   

2.
在汉语中,“宣传”这个词十分常用.但译成英文时总存在误用的情况。汉语的“宣传”在英语中可以表示为propaganda、publicity.drumbeating、disseminate.flack等.接下来我们一一研究.看看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  相似文献   

3.
因为挂念着好看的电视节目,一放学我就如离弦的箭冲到校门口等车,竟把雨伞给落在教室了,我只好扫兴地回教室取伞。走到教室门口时,我已经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来到座位上,捡起脏兮兮的伞,正准备往回走,突然,我看见一张被人糟蹋得不成样的周报躺在地上呻吟着。咦?这不是今天发的周报吗?怎么它洁净的脸上,被人踩了那么多的脚印,弄得像个乞丐。我见它这么可怜,便弯腰把它捡起来,帮它擦了擦脸上的脚印,但是脚印太脏了,还有一些留在它的脸上,我也无能为力了。我又问了问还在教室的同学周报的主人是谁,但他们也不知道,最后我把它放在了讲台上。但愿…  相似文献   

4.
“烽火戏诸侯,倾国得一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狼烟四起”。典故、诗文、词语中的这些“烽火”“狼烟”到底如何解释呢?翻开各种语文工具书,几乎不约而同地解释为:“烽烟”就是“狼烟”,狼烟就是边疆烧狼粪以报警之烟。查《辞海》“狼烟”的解释是“段成式《酉阳杂俎》中有言,狼粪烟直,烽火用之”。《中国古代史演义》中也有一段关于狼烟的描述“那烽燧是用狼粪作燃料,在山顶上筑成高高的圆柱模样  相似文献   

5.
花草繁茂的夏季是我的难关,因为我要忍受过敏性鼻炎的折磨:鼻痒,鼻塞,喷嚏连天,流清鼻涕,餐巾纸用了一团又一团。妈妈苦笑着说那是“满地白银”。  相似文献   

6.
孙凯 《语文知识》2003,(1):28-28
宾客:客人(总称)。不速之客:没有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茶客:在茶馆喝茶的顾客或旧时指贩卖茶叶的商人。乘客:搭乘车、船、飞机的旅客。刺客:旧时称用武器进行暗杀活动的  相似文献   

7.
沈墨 《语文知识》2001,(1):66-66
“晨钟暮鼓”,《辞源》里是这样注释的:佛寺中早撞钟、暮击鼓以报时。后多指对人及时的警戒。也作“暮鼓晨钟”,《辞源》注:佛寺中早晚报时的钟鼓,也用  相似文献   

8.
先说“臣”。臣见《说文·臣部》:“臣,牵也。”近人杨树达在《臣牵解》里解释说:“臣之所以受义于牵者,盖臣本俘虏之称……囚俘人数不一,引之者必以绳牵之,名其事则曰牵,名其所牵之人,则曰臣矣。”郑玄注《礼记》也说:“臣,谓囚俘。”孔颖达疏:“臣,谓征伐所获民虏者也。”最初,在战争中捉到的俘虏都被杀掉,到后来,战俘不再被杀戮,而成了会说话的工具——奴隶。郑玄注《周礼》说:“臣妾,男女贫贱之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都是一人一姓的家天下,对于王  相似文献   

9.
一、博士1.官名,起源于战国。如《史记·循吏列传》:“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第为鲁相。”又《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博士,秦官,掌通古今。”秦及汉初,博士所掌为古今史事待问及书籍典守,并参与政事论  相似文献   

10.
我被封为家里的“总司令”,只要我一个眼神,家里的那些小兵们(表弟、表妹、表哥、表姐)都会一呼百应,听候我的调遣。可是我也会受人调遣,那就是我的“上级”们,因为他们掌管着我玩电脑和外出玩耍的大权。那些“上级”可厉害了,“总统”是老爸,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1996年)第846页对“买”一词的释义是:①拿钱换东西(跟‘卖’相对);②(Mǎi)姓。这样的释义是不够全面系统的。准确而全面是词释义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所列义项能够涵盖该词条  相似文献   

12.
13.
目前,常用辞书中对“编辑”一词的解释大致有如下三种:①《辞源》:“收集材料,整理成书”。②《中文大辞典》:“搜集材料,以编成书。”③《现代汉语词典》:“对资料或现成作品整理加工。”以上三种解释都把根据已有材料“整理加工成书”视为“编辑”的内涵,笔者总觉得与现代“编辑”的意义相距甚远。依笔者之见,“成书”当属一种著作活动,根据收集、占有、利用已有材料的份量和比重,可把它分为编、编著、著等几大类。“编辑”是不在其列的。但为何它们都如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发生的语言论转向深刻地改变了作者的地位,上帝般高高在上的作者沦为"现代的抄写者"。英国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约翰·福尔斯的短篇小说《可怜的KoKo》可以看作是一部隐喻文本作者地位下降的寓言,从语言表征危机和知识霸权显现两方面解构了传统观念中的作者权威。  相似文献   

15.
韩青 《中国德育》2010,(8):89-90
我相信“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我希望女儿能成为一个有内涵的人,因此每晚睡觉前,我都要教她背一首古诗。  相似文献   

16.
说“福祉”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这句话中的“福祉”是什么意思呢? 要解释“福祉”,先得说说这两个字共同的偏旁“(?)”。“(?)”在古代就是“示”字,“示”在甲骨文中很像我国上  相似文献   

17.
“青春”本指一年四季中的春季,始见于西汉刘向《楚辞·大招》:“青春受谢,白日昭只。”意思是春天到来,万物复苏,大地生机勃勃。王逸注:“青,东方春位,其色青也。”《说文》:“青,东方色也。”古人以四方、四色与四季相配,东方为春位,属青色。大地回春,草木青葱,称春天为青春甚为确当。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有个生造词“三步曲”在报刊上频频出现,下面是随手捡来的几个例子:(1)《公文写作》课教学法三步曲(《华南师大继续教育》1999年第2期标题),(2)西部开发三步曲(《中国财经报》2000年4月26日标题),(3)重提“安乐死”这个话题,我国首例涉案医生提出“人生三步曲”(《羊城晚报》2001年4月13日A8版一引题,主标题是:优生→优育→优死),(4)新诗教学三步曲——我教《致橡树》(《中学语文教学》2000年第4期标题),(5)语段压缩三步曲(《中学语文》2000年第12期标题),(6)偷埋偷葬“三步曲”(《南方日报》2002年3月3日A4版小标题),(7)老记背运三…  相似文献   

19.
书刊往往“恶梦”“噩梦”混用,试看例句:①让她揩点油吧?骷髅一样,摸着她的骨头会做恶梦!(夏衍《包身工》,高中语文第二册)②但是带工老板是不怕做恶梦的。(夏衍《包身工》,高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报刊上常常可以见到以“强暴”来取代“强奸”的语言现象。例如:①搭客佬起色心女乘客遭强暴(2月21日《羊城晚报》第2版标题)②男侦探强暴女记者(2月26日《羊城晚报》第七版标题)③检察官众目睽睽强暴小姐公安局政委斗胆包庇儿子(3月8日《茂名晚报》第2版标题)④强暴侄女生崽卖(4月4日《羊城晚报》第2版标题)⑤河南破获舞厅小姐集体遭强暴案(4月9日《羊城晚报》第2版标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