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2.
随着新课改的开展,高考似乎淡化了对字形的考查,但是,高考考纲仍旧规定,要正确识记现代汉语的字形,可见正确识记并运用汉字的重要性。准确使用汉字不仅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更是我们顺利交流与工作的保障。但是在教学中,学生常常会出现写错或者记错汉字的情况,使学生在写作、考试等中出现不该出现的失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经过研究和总结,将学生在汉字书写拼读方面的错误划分了几种情况:一是笔画上的失误,如戊”写成“戌”,“壁”写成“璧”。二是将读音相同但意义不同的字词混用,例如,“做客”写成“作客”等。我认为,要想在平时,准确无误地拼读、书写汉字,需要从各个方面辨析,总结规律。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人物甚众,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三教九流,无所不包。每个人物既有他不同于别人的一副面孔,当然每个人物便有他不同于别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因此,作者对于他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说什么话,说多少话,用怎样的语气口吻说话,都要极费斟酌、铢两悉称,如此,方能各如其分、神情毕肖地展示出每个人物复杂多样的思想感情、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4.
有一次,我给学生讲授《屈原列传》,当讲到(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这段话时,作了不同于注释的解释,于是引起了随堂听课的同科教师的异议。现在,我认为有必要将我的看法公诸同好,并阐述由此而想到的阅读文言文说解疑难的一种方法,以期明见者教正。当时说到,一这段话的头四句应当合而为一义来解释,认为:聪,指听觉聪慧:明,指视觉敏锐;“不聪”与“蔽明”连解,意谓“遮蔽了视听”,因而所听不聪,所见不明,不能分辨是非,弄清黑白。谗谄:言“进谗言谄媚”;邪曲:指邪曲小人;  相似文献   

5.
<正>学生进入小学之后的语文学习,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识字。识字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笔者看来,识字教学的本质是识字能力的培养。那么这种能力如何才能形成呢?一、合作中辨音,徜徉辨音情境  相似文献   

6.
<正>在小学低段识字写字教学中,形近字一直是孩子们书写、认读的难点,也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头痛不已,笔者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探究形近字辨析的教学策略。一、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材分析与研究背景识字写字是小学第一学段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的要求中,要求学生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  相似文献   

7.
<正>汉字是形式优美的艺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和指导学生写出优美的汉字是小学阶段的首要任务。学生通过写字训练,可以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坚强的意志。但是学生都十分厌烦写字,即使老师进行了反复的指导,仍然有部分学生写不出令人赏心悦目的字。为什么有的学生书写时能做到横平竖直、方方正正,而有的学生却把横竖  相似文献   

8.
规范用字,不仅关乎个人的发展前途,也是个人文化素质的体现。当代大学生为了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及以后的职业发展,应该杜绝写错别字的现象。首先说明错别字的含义,然后重点介绍辨析错别字的方法——"以义辨形"法。  相似文献   

9.
儿时读书,便读到这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时至今日,已为人师的我对它有了更深的见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  相似文献   

10.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背诵至关重要。学生背诵的文章多了,自然就熟能生巧。背诵是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方法,是反馈学生接受知识能力的手段,是培养学生英语语感的途径,是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印象的关键,是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12.
江苏历来重视写字教育。特别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江苏省教委的领导下,江苏大地曾掀起过一轮又一轮狠抓写字教育的热潮,省教委提出的"读好书,写好字,做好操,唱好歌,扫好地"的"五好  相似文献   

13.
14.
古人认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百遍书就真的其义自见了?我看未必,这里还有个方式方法问题。如果方法不当,即使书读百遍,其义也可能不会“见”出来。作为语文老师,最烦心的问题可能就是学生的阅读水平参差不齐,而且阅读理解能力不容易提高。每每遇到学生在理解上出现的具体问题,我们和学生说得最多的,恐怕不是“你未认真读”,就是“你再仔细读读”等一些连我们自己都觉得缺乏底气的话;在做一些具体的  相似文献   

15.
纳兰性德出身满洲贵族,他十七岁补诸生,十八岁中举人,二十二岁成进士,二十三岁被选为皇帝的三等侍卫.不久又晋升为一等侍卫.由于他才华出众,受到皇上特殊的眷顾.他的个人经历应该说是一帆风顺的,可是读他的诗词却会感到他是个郁郁寡欢的人.究竟为什么呢?这个问题一直使纳兰的研究者们很感兴趣,他们找出了许多影响纳兰情绪的因素——经历过失意的爱情,不喜欢作皇帝的侍卫,朋友遭遇不幸,非凡的才华遭人忌炉.这些分析都是有根据的.我以为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的作大学士的父亲使他时时有一种危机感.  相似文献   

16.
语言符号跟它所指称的事物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远在2000多年前就被古代学人所关注,并进行了探索。在中国语言史上就有两部探求汉语语源的专著,一部是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坚持从汉字的字形追踪它的词源;另一部是刘熙的《释名》,  相似文献   

17.
从古至今,"写字"包含的学问很大,大家都想着把字写清晰,写美,对字迹的追求折射出人们对自然美的追求,不过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的难点在于学生不能静下心来学写字,对写字不感兴趣,为了有效提升写字教学效果,我和同事就这个问题进行了研讨,形成了一定的共识,要想把写字教学教好需要"动""静"结合,静之于心,动之于笔。  相似文献   

18.
语感被称为语文的灵魂,是学好语文、鉴赏文学作品的必要条件。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叶圣陶先生讲:"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然而,诵读费时多,见效慢,再加上缺乏适当的指导,往往不能体会到文学作品的韵味和优美。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将诵读的精髓传递给学生,提高对语感的培养呢?本文从初读感知、涵咏体察、拓展想象三方面入手,通过诵读培养语感,感受文化不朽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段玉芬 《考试周刊》2011,(46):133-134
朗读是英语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它与新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教学目的相符合,在英语教学总体水平的提高中是至关重要的,具有很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以读为手段,促进学生理解、语感和对知识的内化运用,解决了应试教育下语文教学对文质兼美课文进行太过细琐地分析,使朗读环节最终成为一种"行而上学",极大降低了教学效果的问题,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完整地感受课文内涵之美,加深记忆,增加积累,最终达到放飞整个身心去体验文章的意、情、韵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