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行们都知道,教材编者能够回避的内容,我们语文教师回避不了,因为学生要问。从这个意义上看,真可谓“编书容易教书难”。笔者最近教《季氏将伐(而页)臾》(试验必修本高语一册),就遇到三个难题,都是学生提出来的。现将本人对它们的“试解”依次列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3.
4.
5.
石高峰 《文教资料》2013,(4):45-46,48
作者以《季氏将伐颛臾》教学为例,从教材简介、对象、策略、目标预设、教学环节等方面探索语文教学的深度感、历史感、现代感、对象感。  相似文献   

6.
刘方 《现代语文》2007,(1):33-33
《季氏将伐颛臾》(高中语文第一册)是孔子与其弟子冉有、季路之间的一场唇齿之战,其实质是正义和非正义、仁政和暴政之间的一次激烈较量。整场论战虽然写得简短质朴,但却充分展现了孔子这位思想巨人的伟大人格和非凡学识。  相似文献   

7.
中学课本将该句译成“这不是你的过错吗?”此译句有两个问题。首先,将“无乃……与”对译成“不是……吗”这种强烈的反问语气,不符合师生开始交谈时的实际情境。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以“恐怕……吧”译“无乃……与”,全句译为“恐怕要责备你吧”,明明有所肯定,偏偏以揣测语气出之,委婉曲致,甚是贴切。  相似文献   

8.
9.
《高中生之友》2010,(7):36-37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相似文献   

10.
11.
王灿 《语文知识》2003,(10):34-34
高中语文第一册的注释中有几处值得商榷: 一、第16课《记念刘和珍君》第24页注释(5)把“惩创”的“创”注为chuang,这是不妥当的。“创”有两音,一为chuang,一为chuang。根据《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读chuang时,是“开始(做);(初次)做”之意;读chuang时,有“创伤”之意,还有  相似文献   

12.
[思路]《季氏将伐颛臾》被选入《语读本》第一册。读本中的章如何教学?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我们既不能对之大包大揽,也不能完全放手不管。于是,我尝试放手让学生自读课,然后进行讨论。但是选择什么内容作为学生进入本的抓手呢?我绞尽脑汁想寻找一个恰当的角度。最后,一个个孤零零的“曰”字触发了我的灵感:每一个人说话的情态、心态都各不相同,而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发言其心理、表情也多有差异。我何不利用让学生为“曰”加修饰语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心理和章脉络呢?事实证明,这一方式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对章的理解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  相似文献   

13.
新教材高一册第16课《触龙说赵太后》第65页注(13)『[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我脚有毛病,竟不能快跑……疾,快;走,跑。』但以此代入,似与下文『不得见久矣』语意连不上,因为能不能相见,与能不能跑得快无关。况且,脚有病,恐怕『疾步(走)』都困难,更谈何『疾走(跑)』呢!据《辞海》『走』注释的第③义项,注为:『前往。』引《仪礼·士相见礼》:『某将走见』即『我将前往见你』。以『前往』义代入课文,就讲得通了:『我因脚有病,竟不能很快前去(拜见)您,因而很久没能见到您了。『这样才合乎情理。  相似文献   

14.
《兰亭集序》有句云“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编者释“期”为“至、及”。《归去来兮辞》有句“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编者同样释“期”为“至、及”。虽然从表面上看,这两处的“期”释为“至、及”,句子好像都讲得通,但我们认为这不是确解。《辞  相似文献   

15.
16.
17.
孔子作为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他的语言艺术是在为自己的理想不懈奋斗过程中放射出熠熠光辉的。《季氏将伐颛臾》一文,正是通过师生对话,表现出孔子为了捍卫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展示出来的卓越的论辩才能。其中许多语言如“既来之,则安之”,“分崩离析”至今仍为人们所习用。  相似文献   

18.
词义注释是文言文注释的关键,会直接影响读者对文章的理解。从注重词义注释的传承性,区分词义的概括义与随文释义,以及明了语法解释词义三方面,可以看出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的词义注释存在某些不当之处。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高语第四册(必修)《逍遥游》的课下注释中,有两处解释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0.
新编高中语《荷塘月色》注释颇有不确或失误之处,本对此加以辨折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