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航天英雄聂海胜将回故乡——湖北枣阳市杨土当镇探亲12006年2月8日,这一消息很快被本报获悉。得知这一消息后,作为襄樊本地媒体记者,无不欢欣雀跃,都想去采访这位名人。  相似文献   

2.
新闻记者是一个为公众所尊重的职业,在许多人眼里,记者几乎无所不能,上至高官政要,下至黎民百姓;不管是国家机关,还是乡寨村镇,只要出现新闻,他都有权“报”一下。所以,社会对记者便有“无冕之王”的称谓。“无冕之王”可谓神通广大,这正是党和政府赋予记者的权利和为记者工作提供的便利。但是,这种权利的使用是要讲究分寸和技巧的,运用不好,“无冕之王”也会碰壁。1993年9、10月间,辽宁省沈阳市发生了一起新生儿感染未知病毒连续死亡的恶性医疗事故,从该年9月中旬到10月中旬,沈阳妇婴医院因感染同一种病毒连续死亡18名新生儿。其实,在该恶…  相似文献   

3.
记者的责任     
虽然在媒体工作也不少年头了,但是上全国“两会”采访却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遭。拿到报道安排后,不由得心一沉:任务好重,而且给我安排的是全国政协医药卫生界别,是一个我从来就没关心过的领域。没办法,我只好拿出笨鸟先飞的精神来,政协会议还没开幕,我就已经大张旗鼓地展开了采访。  相似文献   

4.
5.
长春一个八岁叫欣月的重症女孩儿,梦想在生命终结前,亲往天安门广场看升国旗仪式。为了满足孩子的这个愿望,经过《城市晚报》的精心策划,两千人在长春为欣月圆了"天安门广场"升旗梦,也成就了一个可以让全国人民感动的事件。  相似文献   

6.
王华芬 《新闻前哨》2007,(7):117-117
为了不漏发新闻,媒体通常将各条战线分给记者跑。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在新闻采访实践中,跑线记者很容易跑入几个误区。  相似文献   

7.
琚宏 《新闻三昧》2003,(12):10-12
凶案震惊上下2003年7月31日8时左右,在太原市小杏区小店村的晨光街上,居民郝东升的妹夫准备接郝东升去上班。他在门外喊叫了半天,里面没有一点反应。一丝不祥之预感从他的脑海内过。他赶紧爬上房顶,透过玻璃窗户朝里一瞅,顿时惊得魂飞魄散,只见里面  相似文献   

8.
韩放 《记者摇篮》2006,(8):30-30
隐性采访可以最大限度地逼近事实真相,采集到公开采访无法了解到的新闻事实,揭露大量腐败、黑暗的社会现象,满足受众知情权及其对媒体惩恶扬善的心理期待,赢得了百姓的掌声和记者们的喜爱。但隐性采访也存在法律及道德上的悖论,只有对其进行规制,才能使隐性采访合理有序发展。一、隐性采访的限制1、记者伪装身份进行隐性采访应慎重。伪装身份意味着欺骗,应当不得已而为之。只有当欺骗比起对方的卑劣行径是微不足道的,揭露这些卑劣行为对于公众极为重要,通过公开采访又无法获得相关信息时,隐性采访才可以认为是正当的。记者不能伪装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9.
流产的报道     
于冠深 《青年记者》2010,(14):100-100
那篇稿没能发出,当时虽不无遗憾,后来却感觉庆幸。那是一次特殊年代的难忘的采访。  相似文献   

10.
余其仁 《新闻前哨》2012,(10):118-118
湖北日报高级记者巴晓芳新著《传媒的文化脚步》(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近El问世。余其仁在读后感中写道:此书让我对当代新闻人及其作品的认识有了一次难得的观念颠覆。令我感佩的首先是他在书中所体现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这种责任心和使命感甚至让我想起了横渠四句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训简直可以作为本书主题的概括。能做到这一点,则是出自他作为媒体人的良知良能。本书的第一部分可以看作全文的总纲,是对媒体文化现象的反思、批判与构想:这里有他对真、善、美、自由、平等、正义的呼唤;他因大众的焦虑而焦虑,为民心的担忧而担忧:他探讨幸福感、公信力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赵婧  马莉 《青年记者》2010,(14):94-94
众所周知,裤衩是难登大雅之堂的,而嫁衣却是风光无比,所以通常人们选择的是嫁衣而不是裤衩。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编辑们成天为别人做嫁衣,自己却穿了一条裤衩。"  相似文献   

12.
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写成的作品,由于记者本人就是事件发生的见证者,能抓住新闻源头,所以写出的东西往往更富有感染力,更能打动读者。但当一名地方媒体记者在不属于自己工作的区域内遇到突发事件时,如何参与到事件中去,并准确把握住关键点,往往也容易使一个好的素材失之交臂。尤其是遇到重大事件发生时,一个成熟的记者,更应该在突发事件现场,准确把握并作出正确的判断,这样才能对整个事件有个全面的把握。  相似文献   

13.
杨飞越 《青年记者》2006,(17):35-35
2005年秋到泰安采访。泰安市长贾学英一听我自报家门,就紧紧地握住了我的手:“齐鲁晚报办得非常好,思想很活跃,我非常喜欢这张报纸……”这是我参加工作以来,第一次到外地采访。当时.随团采访的记有20多人,其中包括党报党台,省人大、省政协下属的报纸.还有10多家都市类媒体,唯独我们,受到了市长的异常关注。  相似文献   

14.
王富晓 《青年记者》2010,(13):50-51
提起逛街,相信不少男同胞都深有感触:累、烦。我也一样,每逢周末,即使女朋友动用家法,我也不想出去逛街。可以说.喜欢上逛街,纯属偶然。  相似文献   

15.
凡是新闻,记者均应采访,新闻本无分工之论。然而,长期以来各家媒体不仅对采访部门作出分工,如划分出政教部、经济部、社会新闻部等,部门内又对记者再作进一步分工,如经济部内就有专门采访园林、工商、银行、公交等行业的条线记者。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电视、网络的发展,媒体竞争日益激烈。在体育报道中,面对体坛热点明星的采访,比拼就更趋白热化。体育领域,明星璀璨。像姚明、刘翔这样的体坛热点人物,其一举一动,都牵动着老百姓的视线,因此所有媒体都会派出自己的精兵强将,去牢牢紧盯这些明星,这就是所谓的“贴身采访”。  相似文献   

17.
18.
从事记者工作十余年,深感一名优秀的记者,除了应具备采编写的能力之外,还需要练点其他的功夫。  相似文献   

19.
采访刑事案件时,媒体经常陷入—一个误区:一个致力于挖出事实特别是涉案数额、犯罪细节的误区。很多初出茅庐的记者在进行采访时,都特别希望能够从办案人员嘴里掏出一些猛料,从而依靠独家挖掘的资料使自己的报道能够一炮打响。这是一个方向性的错误。  相似文献   

20.
苏靖 《新闻实践》2005,(10):58-59
媒体间竞争的激烈,处于采访一线的记者都有体会。如何在一个共同的采访环境下得到采访机会,选取独特的采访视角,并实现采访意图,是许多同行最伤脑筋的事。笔者以最近采写的“西湖论剑”论坛报道为例,对如何利用采访环境、实现独特采访意图,作一初浅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