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建华先生的新著《语性理论与文学翻译----高健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以详实的资料多角度、全方位地建构了我国资深翻译家高健的翻译理论。语性理论正是高健长期从事翻译实践的理论升华,成为他指导翻译实践的一般原则和策略。只有尽可能地摸准、吃透和发挥源语和译语的语言个性,才能寻求双方语性的最佳融合点和结合形式,达到翻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语言翻译理论中一些抽象的译语标准如“神似”和“化境”通常是难以实现的要求,特别在现代的语言教学中,与其取法那不可实现的理想,不如提出切实具体的要求作为翻译的基术原则。本文就从翻译要信守原文的内容意旨,遵从译语的语言习惯和切合原文的语体语域这三个方面来展开论述在翻译时应遵循的适用原则。  相似文献   

3.
理解是翻译的关键。在汉英翻译中,理解的过程应该是一个“语内译”的过程。从古到今的主要译论都阐述了翻译的本质是用顺畅的译语再现原语信息,这为“语内译”在汉英翻译中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汉英之间的思维及语言差异决定了“语内译”的必要性。该文在这样的理论框架中论述“语内译”在汉英翻译中的具体操作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翻译是一个认知过程,是一个原型范畴,翻译是对源语语篇和译语语篇进行原型分析进而确定最佳译文的过程。诗歌翻译作为文学翻译的一种,也应该从原型理论视角进行分析,从而使译者采取正确的翻译方法,再现原文的神韵。  相似文献   

5.
以关联理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比较系统地研究制约新闻文本翻译策略选择的因素。首先指出新闻翻译的本质是一个决策过程,涉及源语作者的信息意图以及源语作者和译语读者的认知语境这两个因素。其次,从源语作者与译语读者相互认知语境,源语作者相关文化假设在译语读者认知语境的缺省以及源语作者与译语读者认知语境相矛盾三种情况探究新闻翻译策略,以期实现译语读者在付出有效的努力之后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  相似文献   

6.
翻译认知理论与译者的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关联理论,翻译也是认知过程,而译者是沟通源语作者与译语读者、源语文化与译语文化的桥梁。因此,翻译认知活动的主体即译者,既要推断出源语作者想要表达的信息和意图,又必须对译语读者的认知语境作出正确的判断,特别要处理好原作、原作者和译语读者的三元关系,从而有效地发挥其主体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论观照下的公示语翻译失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目的论对翻译失误的分类,公示语翻译中主要存在三种类型的失误:语用性失误、文化性失误和语言性失误。语用性失误是由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无视译文的功能或目的而造成的;文化性翻译失误是指与译语文化规范与惯例的冲突;语言性翻译失误则是指译文中违背译语语言规范的现象。公示语中的翻译失误的主要原因是译者的语言能力的不足,以及缺乏对译语文化背景及中西文化差异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高健的语性理论是一种Target—language—centered的理论,一个侧重在表达的理论,一个以最后的表达效果为其唯一评判尺度的理论,一个以落实的程度为最高检验标准的理论,一个以译入语语性的完美发挥为最终奋斗目标的理论,一个旨在产生完美与理想译文的(可行的)理论,一个在理论上与实践上公开承认和允许差异,但又同时力求缩小与超越差异,但在总的精神上却既对译语十分负责又对原语高度忠实的最新型的理论。故之,它对中国文学翻译的启示意义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9.
于海燕 《文教资料》2010,(30):32-34
翻译界有一种习惯的误解,认为译本应该“读起来不像译本”、“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写作”。因而译作的语言应是规范的汉语文学语言。实际上,译语是汉语的异化。译语异化是普遍存在于译本中的语言行为和文化现象。本文揭示了译语与译语文化的相互影响问题,指出了译语的异化是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对抗与对话。好的翻译是译语的优化,即保持异化适度。译语的优化将是我国新世纪翻译文学的新的诗学潮流。  相似文献   

10.
金娴 《文教资料》2010,(1):11-13
文学翻译也是文化翻译。文化“传真”就是要求译语从文化意义的角度准确地再现源语文化所要传达的意义、形式及风格,它是文化翻译的基本准则。本文作者基于《红楼梦》霍译本中人名翻译的分析,归纳出了它对文化“传真”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