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境说”是一个最具民族特色的经典概念和审美范畴,是中国古代文论中诗论教学的重点.意境理论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为“意境”说的形成时期,主要是唐朝;第二时期为“意境”说的发展时期,主要是宋朝;第三时期为“意境”说的成熟时期,主要是近代.“意境”是抒情型文学作品的审美理想,是情景交融的、寓含人生哲学意味的、具有张力的诗意空间,它具有三个审美内涵:情景交融、言有尽而意无穷、意境的生成需要读者的参与和感悟.“意境说”教学的落脚点在于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让学生运用诗歌的“意境”理论来分析诗歌的意境.  相似文献   

2.
盛唐诗人中,除李白、杜甫和王维、孟浩然之外,高适、岑参也是并称的。两人生活在同一时期,皆因边塞诗而著名。他们的诗作笔力雄浑,气势奔放。岑参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高适的“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是否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3.
古诗教学需要教师从教学手段的改革做起,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将诗的意境充分展现出来,使学生对古诗词充满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诗歌。一、激发兴趣,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动力1.诗情画意,描述时代背景古诗虽然言简意赅,却具有画一般的意境,或者是美丽的山水风景,或者是一幅民生自乐图。只有将这种种意境刻在学生的脑海中,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进一步理解诗人作诗时的情境。例如,《锄禾》这首古诗,通过让学生观察和想象老农在烈日  相似文献   

4.
<正>司空图《诗品》有名言:"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严羽的《沧浪诗话·诗辨》中说道:"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  相似文献   

5.
正古代诗歌教学应从情境的创设入手,把学生吸引到诗人当时的创作情境中,超越时空的界限,让学生与诗人进行零距离心与心的交流。变"注重应试技能的训练"为"对诗歌内涵美的解读",借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将学生引入诗境,带领学生感悟诗境、探索诗情。(一)注重高质量的情境创设情境创设是引领学生走入诗人心灵的第一步。好的情境创设能让学生很快就走到诗的意境之中,为下面更为深入地理解和鉴赏  相似文献   

6.
李娜 《课外生活》2008,(11):20-21
<正>小学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而三年级的习作既不是成人的写作,更不是文学的创作,而是一种书面的表达练习,只要求我们小学生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就行了。  相似文献   

7.
陈思和在《细读<雷雨>》一文中说:"《雷雨》是一部谁也说不清的作品。一部伟大的作品必然是体现人性的极其丰富,那人性太丰富就说不清楚了,而正是因为说不清楚,它才成为一部说不尽的伟大的艺术作品。"这里的"说不清"正有"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之意,但这一句"说不清"所指向的"言有尽而意无穷"式的阅读快感,同样可以作为衡量一部作品是否上乘的有效参照。刘  相似文献   

8.
江剑鸿 《教师》2016,(6):89-90
留白是一门艺术,在图画创作中讲究"意到笔不到",以创造出无画或妙境的艺术境界。留白运用到教学中能激活课堂教学,激活学生思维,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要钻研教材,找准练笔点,架起读写的桥梁,让学生"读"和"写"获得丰收。一、动情点扩写,拨动心灵之弦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有不少是抒情的课文,情节生动,语言感人。一旦文本的情与学生的情交融在一起,便会产生巨大的"情感磁场"。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捕捉文本中的动情点,进行读写联动,这样由写入情,由情入心,心灵就会受到震撼与感动。如《她是我的朋友》一课有这样  相似文献   

9.
<正>对教学风格的追求,其实就是对课堂的坚守,因为教学风格一定是在一堂堂语文课的实践、反恩、建构、超越中形成的。但并不是所有老师都能拥有并形成自己鲜明的教学风格,这更多地取决于教师个人的内在自觉。雨果说:"没有风格,你可以得到一时的成功,获得掌声、热闹、锣鼓、花冠、众人陶醉的欢呼。可是你得不  相似文献   

10.
正构思作文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有一种方法比较好用,这种方法用好了,写好作文并不难,甚至可以写出让人佩服的佳作。这种构思法,我们姑且叫它为显隐法吧。分而言之,全文写得通俗易懂,写真实的生活,让所写的人、事统统都显露于读者眼前,这就是所谓的显:而把全文的深意,把全文的主旨,巧妙地隐藏于所写的显现的人、事后面,以达到卒章显志,或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奇妙效果,这就是所谓的隐;合而言之,即为显隐法。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诗的国度,一千多年的诗坛新旧更替,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却是诗人们的共同追求。诗人反复琢磨,挑选出最精确、最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意境。炼"字"的本质实际上是炼"意"。赏析炼字,应该从整体诗歌意境中去"推敲"这些关键字的意义。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推敲"的由来:有一次,贾岛正琢磨《题李凝幽居》,全诗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语言是语文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语文教学语言艺术与语文教学课堂效果有密切的关系。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就要在平时的实践教学中注重揣摩和品味语言。一、揣摩品味语言离不开语境张志公先生说:"所谓语言环境,从比较小的范围来说,对语义影响最直接的是现实环境,也就是说话和听话时的场合以及话的前言后语,此外,大至一个时代,社会的性质和特点,小到交际,双方个人的情况,如文化教养,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3.
<正>因为我校学生基础比较差,在古代诗歌鉴赏的复习中,很多学生感到无从下手,不少老师也望洋兴叹。其实,诗歌鉴赏复习也是有迹可寻的。我认为抓住其中的重要切入点对理解诗歌具有重要作用,以我个人经验试谈以下几点。一、读标题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要把握好标题信息,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有的揭示了写作的对象、事件、主旨等。标题是指导学生理解诗歌  相似文献   

14.
教育的隐喻     
正教育是面向心灵成长的活动,是师生精神生活的过程。精神的神秘性和不可言说性,使得对于作为精神成长的教育过程的言说,只能是"言近而旨远",言有尽而意无穷。因此,关于"教育"的表达,基本上只能是隐喻性的。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这一隐喻至少可以作这样几层阐释:其一,教育是一个生命过程,是一个生长的过程,而不是加工、制造的过程;其二,作为生长过程,"生长"的品质,取决于精  相似文献   

15.
慢看     
好友从贵州考察回来,印象最深刻的,竟然是这一幕:他看见数十农人耕种,另外有数十农人蹲在田埂上看这数十人耕种,从日出,到日落,日复一日。学者受不了了—难道一批人工作,需要另一批人监督?他跑到田边去问那蹲着的人:"你们为什么看他们耕作?"蹲着的人仍旧蹲着,抽着烟,眼睛仍旧蒙蒙地看着田里,用浓重的乡音说:"就是看呀。""为什么看呢?""没事干啊!"  相似文献   

16.
初中古诗文教学往往有一通病:只重解词译句,疏通文意,而轻视文本解读,导致文本教学支离破碎、生硬无趣,少了本该有的"语文味"。本文以古诗文中细节的勾连拓展为突破口,拎起"言文并重"的古诗文教学。一.文眼勾连,提纲挈领谋全篇文眼是最能揭示文章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往往也是文章的感情基调。教学时如果能抓住文眼处勾连拓展,欣赏  相似文献   

17.
“读”是中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中最主要的素质训练,是引导学生理解、积累、感悟、内化古典诗词乃至培养学生鉴赏古典诗词能力的主要途径。教学时,我们一定要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读”的方式,获取最佳的古典诗词教学效果。下面,我具体谈谈我是怎样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诵读古典诗词文本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一、感受韵律美、节奏美之读众所周知,我国古代的诗歌最早是合乐吟唱的。所以,中国古典诗词不仅讲究韵律,还讲究鲜明和琅琅上口的节奏等美学特质。诵读中国的古典诗词,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古典诗词的声韵显示语言的抑扬,节奏显  相似文献   

18.
亲爱的霸王龙:你好!我现在处在一个高度文明的时代,离你生活的年代已经过去了几千万年了。自从人类进入高速发展的时代,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你的研究。可是直到今天,人类还有很多关于你的疑问没有解开。今天写这封信,就是想让你帮助我们解开这些谜团。我要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你到底长什么样?据一些与你有关的研究资料记载,你的名字又叫暴龙,是一种大型的肉食性恐龙,身长约13米,体重  相似文献   

19.
正45°暗恋时光升入高二的时候,尽管班主任说理科更适合我,可我还是毫不犹豫地选了文。因为我心心念念的少年陆青野,必定会去念文科。感谢上帝的眷顾,开学第一天,我在高二(7)班的教室里,如愿见到他。即便是在多年后,仍然有个画面在我脑海里,一帧帧地回放:校联欢会上,少年陆青野,站在舞台正中央,深情地朗诵诗歌。灯光打在他的脸上,美好得如同传说中的王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