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四季小令     
  相似文献   

2.
小令悠悠     
[案例] 师出示: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生读. 师:小令就是小曲.悠悠的小令,听起来感觉怎样? 生:应该是一种慢慢的、很舒适的感觉. 生:我认为是有一点开心的. 生:我认为是让人感到婉转的美妙的音乐. 师:的确是美妙的!我们一起体会一下,读这个句子!生齐读: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相似文献   

3.
马志远放下书本,向窗外望去,远远的夕阳就像一个大磨盘,红红的光芒已经不像中午那么刺眼,那么咄咄逼人,周围的山峦显得清晰明快。他一直认为这傍晚的夕阳是一天中最美的。忽然想起“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突然感到这种美丽是孤独的,忧郁的。他站起身,  相似文献   

4.
宋初小令主要继承唐五代词风的余绪,其一方面强化了唐五代文人开创、定型的创作范式,进一步确立了“本色”词的主流地位,另一方面,也为宋词鼎盛时期的到来,起到了“导夫先路”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晏几道是小令这一词体的忠实捍卫者与传承人。独特的生活经历及狷介狂放的性格,使他在词作中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笔者以1055年、1074年为界,将晏几道的一生大致分为前、中、后三期;同时,结合《小山词》中的部分作品及代表性词句,从内容及艺术特色两方面对小山词作分析,并简要探讨其成因。总之,《小山词》是晏几道一生心路历程的形象再现,也是其性情的真实书写。  相似文献   

6.
<正>青山隐隐,水迢迢,二十四桥,波心荡,冷月无声,玉人吹箫,念桥边红药。扬州就像一首花间小令,是美到可以让人忘了晨忘了暮的。来过便会迷恋,我无限迷恋扬州。迷恋扬州美人润无骨,迷恋扬州倾城的绝色,迷恋这里玉脂的水、湿润的风,迷恋扬州绵软又冷艳的气场。  相似文献   

7.
贯云石,畏吾人(即维吾尔族),阿里海涯孙,许有壬之甥。父名贯只哥,遂以贯为姓。自号酸斋,他年十二三时,运槊驰恶马,观者辟易;挽强逐猛善,诸将咸服。及长,折奏读书。初,袭父官为两淮万户府达鲁花赤,后解符以让其弟,从姚燧学。仁宗朝,复拜翰林侍读学士,多所建白。后因参破功名险恶,又称疾辞官,归隐江南,在钱塘卖药,人无识者,尝过梁山泊,见渔父织芦花为被,以诗易之,因号芦花道人。他精通汉语,文笔优美,现存小令八十六首,套曲九篇,是元代散曲重要作家之一。《宋元名家诗集》收《贯酸斋集》二卷。《乐郊私语》评:“云石翩翩公子,所制乐府散套,俊逸为当行之冠。”现选取数则予以赏析。  相似文献   

8.
冯子振被收在《全元散曲》中的小令仅四十四首,这显然只是他全部散曲作品中的一部分。王国维《录曲余谈》说:“元初名公,喜作小令、套数,如刘仲晦秉忠、杜善夫仁杰、杨正卿果、姚牧庵燧、卢疏斋挚、冯海粟子振、贯酸斋小云石海涯等,皆称擅长,然不作杂剧……”可见子振在元初散曲中的地位,属于“名公”之一;又可见他的散曲除小令外,定还作了套数,其数量一定是可观的。只是没有作杂剧。然而,仅从这四十四首小令中,人们不难看到他的思想情趣以及他在散曲创作中的成就。特别值得  相似文献   

9.
词与散曲,同属于诗歌的范畴。但是,作为两种不同体裁的诗歌形式,却各树一帜,分占诗歌史上的一席之地。它们两者在艺术形式上各有特色。宋翔凤《乐府馀论》说:“宋元之间,词与曲一也,以文写之则为词,以声度之则为曲。”《猗室曲话》说“宋词之所短,即元曲之所长。”不过,尽管两者在形式、音韵以及内容上,都有其不同之处,但由于词与曲都是合乐的歌辞,在形式上同属长短句,所以名称时相混合,相互间确也存在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周邦彦是北宋后期的一位重要的词人,在中国词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本文从他的小令入手,讨论了周邦彦词作中几个特点,如抒情形象、取事用典、结构艺术、以及以赋为词的创作手法等,总结了周邦彦在小令创作方面的经验和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1.
[南吕]四块玉 恬退绿水边,青山侧,二顷良田一区宅.闲身跳出红尘外:紫蟹肥,黄菊开,归去来.元人散曲多叹世、退隐之作.这是元代阶级压迫的曲折反映,也是当时文人不满现实、消极反抗的表现.马致远只任过短期的江浙行省务官,不久即退居林下,过着“酒中仙,尘外客,林间友”(《双调·行香子》)的隐居生活,因而尤多“飘逸俊爽”的“恬退”之作.“恬退”四首写他仿效陶渊明甘心隐居的心情,可以成为他此类作品的代表.这是第二首.  相似文献   

12.
卢祖皋是南宋有名的词人。其小令词,承唐五代北宋之遗绪,多写艳情,笔姿优美,风格婉媚,意境清新,词中多警策,结语警拔,在中国词史上有较高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元曲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唐诗、宋词之后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产生于金、元,盛行于元、明。元曲有杂剧、散曲之分。散曲又有套数、小令、带过曲之别。  相似文献   

14.
相见欢 张惠言 年年负却花期!过春 时,只合安排愁绪送春归。 梅花雪,梨花月,总相 思。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 这是一首惜春小令,写得 清新自然。 词一开头,作者便以惋 惜的心情埋怨自己年年错过 春花盛开的季节。这里强调 的是"年年",正因如此,才使 作者十分惋惜,在春色满园 时并未觉得春景的可贵;而  相似文献   

15.
元小令中的莲荷意象虽然不是太多,但元代文人对莲荷的钟爱不减前代。元小令中的莲荷意象与元代汉族士人心态、与西湖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包含有莲荷意象的元小令中,最脍炙人口的当属元好问[双调·小圣乐]骤雨打新荷、杨果[越调·小桃红]采莲女和刘秉忠[南吕·干荷叶]。  相似文献   

16.
汤式是元末明初一位具有代表性和过渡性的散曲家。研究其散曲小令的用韵,将有利于大家了解这一时期散曲北小令用韵的一些特点。通过统计、分析、归纳得知:在其161首小令中,押韵方式共6种,有5类7首超越《中原音韵》的部界,用韵稍宽。与明代前期、中期、中后期代表性散曲家的北散曲小令用韵情况比较,发现汤式在小令用韵方面还是较为严格地遵守《中原音韵》的韵部押韵的。  相似文献   

17.
<正>元代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小令"由单支曲子组成,但可以重复,各首用韵可以不同,如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套数"是由两个以上的同一宫调的曲子按照一定规则连缀而成的套曲,如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南吕"是宫调名,"一枝花"是第一支曲牌名,"不伏老"是标题。  相似文献   

18.
诗、词、曲,由于时代的变迁、阶级成分的变化、作家的变化、审美趣味的变化以及语言的变化等等对它们的深刻影响,形成了它们各自迥不相侔的艺术风格与特色.具体到意境方面,由于元代市民阶层的繁荣,元代知识分子地位低下而逐渐转向市民,使元小令在意境方面更多地融进了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和审美趣味,形成了自己区别于唐诗、宋词的特色.大体来说,唐诗、宋词,以境胜;元人小令,以意胜.  相似文献   

19.
张可久和乔吉的寻梅小令不但代表了二人作品的风格,而且也体现出散曲在后期雅化的趋势。二者异曲同工却又自抒个性。  相似文献   

20.
对于散曲的研究正逐渐由主题转向文本的艺术结构,尤其是白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不少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研究方法,重新掀起了一个散曲研究的新高潮。然而古代与当今音乐不分、词与散曲之小令不分等诸多比较容易混淆的问题依然客观存在,对它们的研究尚且不够深入。因此,本文试从散曲中的北曲小令与词二者之间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加以探讨和论述,从而使散曲的文体特征进一步明确化,清晰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