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花灯秧歌”是流传于山西省临汾市安泽县唐城村的一种民间舞蹈,以花灯、秧歌和威风锣鼓的巧妙融合而独具艺术魅力.唐城“花灯秧歌”不仅道具独特,节奏铿锵,队形对称,形式丰富,而且特殊的产生背景和生存环境使其蕴含丰富的地域文化、舞蹈文化和民俗文化.在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分别对唐城“花灯秧歌”的地域文化特征、舞蹈文化特征和民俗文化信仰进行分析,为更好地发扬与传承这一艺术奇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3.
以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展现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已成为旅游发展的新趋势。试以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古明城闹元宵民俗为例,分析古明城闹元宵民俗资源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期望对现阶段和未来的节庆旅游开发及深入开发提供有用的线索,为民俗旅游开发的研究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4.
“今是何世”释义商榷汪秋明《桃花源记》有“问今是何世”一语,人教社《教参》译为“向现在是什么朝代了”。其他注本亦大抵如此。笔者以为,此处释“何世”为“什么朝代一值得商榷。我们知道,桃花源人于秦虽乱而又未亡之际“人源”,至晋太元年间确实已有近600年的... 相似文献
5.
6.
7.
8.
陈扬桂 《语文月刊(学术综合版)》2013,(7):64
读湖南省长徐守盛《坚持勤俭办一切事情》一文,很受教育。遗憾的是,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精打细算,锱珠必较……厉行节约,降低成本一句中的成语锱珠必较用错了。这个成语在文中是精打细算的意思,其最初的意思是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财也一定要计较,后来引申为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无论是最初的意思还是引申义或者该文中的意思,成语正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优质课评比或公开课教学场合,我曾听过多位教师执教的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月光启蒙》这一课。尽管这些课堂教学的思路和对教材重、难点的把握各有不同,但有惊 相似文献
10.
杨源明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3,(8):38-38
综观 2 0 0 3年全国文科综合测试题 ,试卷结构比较合理 ,整体性强。试题以热点问题作为切入点 ,从不同的学科全方位、多角度地考查学生的思考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试卷体现综合学科的特点 ,政、史、地学科渗透和谐自然 ,综合性较强 ,具有一定区分度。整个试卷难度合理 ,没有偏题、怪题 ,政、史、地三科分值与 2 0 0 2年基本保持一致 ,题型未变 ,编排顺序与去年一致 ,便于学生进行判断、分析。但就第 17题而言 ,我觉得设计得不够科学 ,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现提出以供参考。17.太平天国在其占领区内实际推行的土地措施不包括A .禁止地主收租 B … 相似文献
11.
科学的精彩之处在于体验生活时偶得的恍然大悟和冥思苦想后的拈花一笑。科学课堂就是为了给学生创设这样的机会,在建构知识的同时体会探索者前辈们在探索过程中的那份心情,此时这些知识、这些过程和这些情感就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财富。我想这是对科学新课程理念更文学化的表达。然而,是“恍然大悟”还是“拈花一笑”,这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艰难抉择。在听一节三年级科学《磁极的相互作用》公开课时,笔者对此深有感触。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詹天佑》是篇老课文,讲述了清朝末年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故事。文中第4自然段第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一次,教学这篇课文,讲到这句话时,我请学生给"毅然"换个意思相近的词。学生有的说"坚决",有的说"坚定",还有的说"毫不犹豫"。我都一一板书。 相似文献
16.
葛筱宁 《语文月刊(学术综合版)》2021,(2):60-60
统编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第126页注释⑧"[黄衣使者白衫几]黄衣使者,指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其中这里的“太监”一说似有不妥。 相似文献
17.
段兴悦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生版)》2010,(9):70-70
近日。在备《马说》一课时,发现教参(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语文。2002年版)第202页中“祗辱于奴隶人之手……”这一句中的“祗”与教材中的“祗”不同。翻看2007年版教参,这个句子仍没有改动。于是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9年第5版,以下无特殊注明均出自该词典)。 相似文献
18.
一位年轻的女老师精心准备了一堂语文公开课,课题是《林冲棒打洪教头》(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第十八课)。老师让学生通读一遍课文,找出自己不懂的字、词、句。读了之后,很多学生提出了问题,老师也一一进行了回答。老师感到这一环节进行的差不多了,刚要转到下一个环节,这时有一个同学站起来问:“老师,书上说林冲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这里的东京是日本的东京吗?”老师毫不犹豫地说:“当然不是。”并示意学生坐下,这时又一个同学站了起来:“老师,我认为东京就是北京。老师这时有点不耐烦了:“大家注意,东京就是东京,不是日本的东京也不是… 相似文献
19.
《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了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和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当读到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当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时,善思者小宇高高举起了小手,疑惑地问道:老师,课文中用的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