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保证无线传感网络中任务节点负载的水平相当,延长网络的生命周期,需要对物联网环境下任务节点负载动态非对称分配系统进行设计。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单片机的任务节点负载动态非对称分配系统设计方法。该方法首先对任务节点负载动态非对称分配系统硬件进行设计,硬件部分主要由微处理器、节点电压的采样电路、节点电流的采样电路、节点传输的模块以及电路模块和节点通信模块构成。软件部分利用节点分配算法对任务节点负载动态非对称分配进行计算,结合硬件与软件部分设计完成对物联网环境下任务节点负载动态非对称分配系统设计。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解决节点负载动态非对称分配不均衡的问题,提高了无线传感网络的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无线通信协议的基础上,对医疗呼叫系统中节点的软硬件两个部分进行设计和研究,系统主要包括处理器模块(选用TMS320VC5402芯片)、音频采样模块(选用TLV320AIC23芯片)、ZigBee无线通信模块(选用CC2430芯片)3个模块。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新颖实用的电阻混联电。路的筒化方法——端线法,它是从电路分析入手,首先要弄清电路中的支路、节点和端点,特别要认清每一支路两端点的位置,用端线法绘制出简化的等效电路图,这样一步就弄清了电路的串并联关系,这也是解题的关键,然后把该等效电路进二步简化为只有一条支路的最简电路的解题方法。  相似文献   

4.
着重分析参考文献知识链接模式的结构。认为缺乏对参考文献知识节点的语义描述,没有形成一种一体化的知识链接平台,没有形成一种智能导航式的知识服务是现有参考文献知识链接模式存在的不足。进而对基于关联数据的参考文献知识链接模式的构建进行探讨,并对新模式的节点文献知识点抽取模块、RDF描述节点文献模块、知识链接模块等3个功能模块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网络音频共享系统中多个用户节点之间的通信问题,本文利用UDP内网穿透技术实现了多个不同内网节点之间音频流数据点对点收发,在传统的单点音频模块基础上对音频共享模块做了改进与优化,并且本文优化了节点选取的排序以提高系统的运行速度,最后将提出的音频共享模块作为科学仪器网络实验室的一个功能部件应用于北京国产科学仪器示范中心。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案切实有效,并且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力工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许多地区的输电线路由于冰灾覆冰严重影响了输电线路的可靠性,易造成设备的损坏甚至是危及生命安全。为此,提出基于CIM的电网冰灾异常故障特征节点检测算法,通过对冰雪环境下产生的电网故障,建立CIM微电网系统的异常故障模块进行故障分析,经由微电网环境下电网异常故障分析数据模块将异常数据进行故障特征节点检测并计算的过程。仿真实验表明,基于CIM的电网冰灾异常故障特征节点检测算法,能够有效的提高冰灾异常故障检测的准确性、抗干扰能力强并且在长时间检测过程中,分析速度快,预防能力性强。有效地为电网安全高效运行提供更好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英飞凌微控制器XC164CS的CAN总线分布式智能测控节点的设计,给出了系统硬件框图、软件流程图、电路原理图,所设计节点实现方法简单,外扩器件少,结构合理,可靠性高,且节点扩展方便,已用于某工业现场,波特率为10Kbps。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分析了电源电路产生电磁干扰的主要原因及其电磁干扰产生的危害性基础上提出了采用滤波技术、屏蔽、接地和电路底板设计等措施来抑制开关电源电路的电磁干扰。  相似文献   

9.
采用ST Microelectronic公司生产的STM32F103C8作为主芯片连接DS18B20单总线数字温度计、光敏二极管和n RF24L01无线传输模块的外围设备,构成一个无线传感节点。将环境中的温度及光强数据通过无线模块实时的发送到汇聚节点的LCD屏上显示,当温度或光强超过设定值时,传感节点自动报警。文中对传感器系统的硬件电路、读写时序和驱动程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对无线模块的固件编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是结构抗震的薄弱部位,在强烈地震作用下,框架节点核芯区受力复杂,节点的破坏已成为导致整个框架倒塌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几年来,由于建筑立面的需要或使用功能的要求,梁柱偏心节点大量出现,使得节点核芯区的传力途径和受力机理更加复杂。国内外普遍采用梁端加腋,来增大混凝土的体积,扩大受剪范围,增大有效节点宽度,提高偏心节点核芯区的强度、延性和能量耗散能力,延缓节点核芯区裂缝的出现。  相似文献   

11.
申旭  路向阳 《科技广场》2007,(7):222-224
在介绍对偶原理在电路中的应用的基础上,由戴维宁定理,应用对偶原理就可得到诺顿定理。详细描述了特勒根定理证明的另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曾瑞 《科技广场》2005,(10):56-59
本文论述了基于VB环境下的XML开发的整体构思,讨论了关于在XML中使用VB开发应用程序的方法,DOM节点树和应用程序操作的使用方法,并用例子说明了VB应用程序利用DOM对XML文档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3.
张静 《人天科学研究》2011,(10):177-178
设计一个基于P2P技术的网络教学模型,通过P2P技术能够直接交换共享计算机上的资源和服务,实现高效利用现有的有限资源,解决C/S模式的系统瓶颈问题。采用P2P技术构建的网络教学平台具有良好的健壮性、扩展性、负载均衡,闲置的资源得到使用,在网络教育的各个功能实现上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4.
无线数据采集系统设计的关键是通信的可靠性和节点性。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已有多种解决方案,但各种解决方案都是侧重于不同的应用领域。本文应用赛普拉斯公司提供的开发工具CY3271和软件开发环境PSoC Designer,设计了一个温度传感器节点软件。  相似文献   

15.
王伟玲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21):233-239
工业企业信息化经过近40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海量的工业数据碎片化存储在不同的系统中,构建工业数据空间释放工业数据价值被日渐提上议程。通过深入工业企业调研发现,大部分企业能意识到数据管理的重要性,但是不懂如何管理工业数据。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提出了笔者对工业数据治理的理解,剖析了阻碍工业数据价值释放的难点痛点堵点,并将价值链理论引入工业数据治理体系,剖析了工业数据治理活动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提出了工业数据治理的推进策略,以期为下一步加快推进工业数据治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利用十分普及的移动智能手机和新兴的互联网应用开发技术,帮助人们随时随地发出具有明确时间和地域特征的具体需求,同时帮助商家及时获取交易机会。具备时效限制的撮合系统,依靠现代技术Node.js、Socket.IO、MongoDB等实现。虽然采用这些新技术带来一定的学习曲线,但从整体上却能缩短项目开发周期,提升系统性能,同时也带来了开发思想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 (GCN) is a powerful tool to process the graph data and has achieved satisfactory performance in the task of node classification. In general, GCN uses a fixed graph to guide the graph convolutional operation. However, the fixed graph from the original feature space may contain noises or outliers, which may degrade the effectiveness of GCN. To address this issue,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robust graph learning convolutional network (RGLCN). Specifically, we design a robust graph learning model based on the sparse constraint and strong connectivity constraint to achieve the smoothness of the graph learning. In addition, we introduce graph learning model into GCN to explore the representative information, aiming to learning a high-quality graph for the downstream task. Experiments on citation network datase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RGLCN outperforms the existing comparison methods with respect to the task of node classification.  相似文献   

18.
CAN Bus广泛应用于汽车、机器人、数控机床、自动化仪表等领域。为了实现CAN Bus通信,采用89C51单片机、CAN控制器SJA1000和CAN收发器PCA82C250构成CAN节点,设计完成了硬件接口电路和基于硬件条件的软件。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通信功能测试,完成了CAN报文的接收与发送,结果表明该CAN Bus通信节点接口设计方案满足CAN 2.0B协议,通信性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席奇  张翔 《科技广场》2011,(9):74-76
校园网的建设是每个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校园网来说,就是确定连接节点的个数,运用设备使分布在不同位置的信息节点连接到一个统一的网络中,使整个校园网中的信息节点相互联通。本文找出影响校园网性能的主要因素和网络"瓶颈",利用仿真软件OPNET搭建实验平台对改进的方案进行了仿真,并分析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