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全球产业转移和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从经济与产业发展能力、政策支撑能力、技术资源与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文化沟通与协作能力、人才资源能力、运营和管理能力七个方面建立了中国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竞争力评价模型及其指标体系,并利用问卷调查资料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东部地区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竞争力要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竞争力较为接近,但在各项竞争分力上互有优劣。本文的研究为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冷雄辉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2):31-33,57
我国在大力发展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业务中仍存在很多阻碍因素,比如行业规模有限、大型国际化、集团化的服务外包企业欠缺,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能力较差,中高端服务外包人才紧缺、知识产区保护力度不够以及全国性行业组织缺位等;我国政府和企业应从战略规划、扶持领军型企业、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促进服务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吕延方  王冬 《资源科学》2012,34(3):520-532
本文在Feenstra和Hanson(1996年)、Ahn等(2008年)估算外包比率的方法基础上,运用国际投入产出表,测算了1990年-2008年间中国主要制造业承接美国和日本外包比率水平。数据显示,我国制造业承接美国增幅较大,而承接日本较平缓。之后基于贸易理论,从对象国、类别不同层次实证分析了中国承接美国、日本制造业产业外包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显示:①劳动力投入变量显著负向影响承接不同国家、不同工序类型的外包比率;②单位资本的丰裕程度(资源禀赋)显著正向影响我国承接美国、日本外包的水平,尤其对承接美国的加工品、日本的零配件正向影响明显,但对美国和日本向中国转移资本品业务影响不显著;③企业规模负向影响承接日本的制造外包,并负向影响承接日本加工品和资本品等中间环节业务,但对承接零配件外包业务的影响不显著;企业规模对承接美国的制造外包及不同工序的外包影响不显著;④劳动力生产率对承接不同国家、工序的外包影响不一。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服务外包发展从无到有,规模不断扩大、领域逐步拓宽,为我国服务业就业市场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国际服务外包从1980年代早期开始在美国发展,国外相关研究主要是从服务外包的发包国角度就服务外包对就业的影响进行分析;国内相关研究主要从服务外包的承接国角度分析服务外包对就业影响。在我国目前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规模及服务业发展情况的了解基础上,从就业数量、就业结构及就业质量多个角度分析国际服务外包对我国服务业就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关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5.
离岸软件外包中承接企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离岸软件外包中承接企业的竞争力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离岸软件外包的内涵;接着从承接企业的承接能力、经营绩效、人才技术竞争力三个方面选取22个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指标,构建离岸软件外包中承接企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改进TOPSIS法对江苏省四家软件外包企业承接离岸软件外包的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根据评价的结果,提出提升软件企业承接离岸软件外包竞争力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对国际服务外包的概念、特征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就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展开了讨论,并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服务外包是跨国公司发展的新趋势。我国作为服务外包的主要承接国之一,要充分利用国际服务业转移带来的机遇,从战略高度认识国际服务外包对我国的重要性,加快制定政策,积极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从而促进服务业发展,带动经济增长。本文指出要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对我国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我国承接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研发外包具有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国际化水平高、资源消耗低等特点,是服务外包中的高端环节,是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层次,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阐述了研发外包的内涵和动因,分析南京研发外包产业发展的特点及制约因素,并就提升南京承接国家研发外包的能力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软科学》2019,(6):54-59
在当前全球服务外包活动已进入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ICT技术为核心驱动力的3.0时代背景下,研究信息化对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影响。理论分析认为:信息化尤其是新一代ICT技术的应用可以衍生新的服务外包市场需求,延长产业链产生正向外溢效应,增强一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国际竞争力,进而有利于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利用2006~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相符,信息化对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规模的影响显著为正,在控制了劳动力成本等其他影响因素之后,实证检验结论依然稳健。建议政府和企业对新一代ICT技术在服务外包产业中的应用给予密切关注,更好地利用信息化培育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国际竞争新优势。  相似文献   

10.
软件服务外包产业是一种知识密集型产业,在美国、印度等国已广泛、深入和积极地影响着其产业结构。本文首先介绍了软件服务外包发展背景及其特征;接着对软件服务外包进行了分类;然后对主要的软件服务外包发包国、承接国进行了概要论述;最后探讨了软件服务外包发展趋势以及产业背景下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11.
吴建丹 《科教文汇》2014,(26):74-75
高职教育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所以高职教育相对于其他教育形式有着自身的特殊性。针对动画设计专业课程的实践性、创新性和趣味性强的特点,我们尝试在教学设计中改变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体验多元化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适合行业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2.
浅析通用设计与无障碍设计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蕴楠  于松梅 《科教文汇》2011,(30):205-206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无障碍设计与通用设计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但是它们的使用现状却不尽如人意,最根本的原因是人们对于二者关系的混淆。所以,本文将比较二者的异同,来明晰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陈昭霓 《科教文汇》2013,(30):85-86
在当代的版式编排中,图片越来越多地占据着版面的重要位置,它的视觉创意、表现力、信息传达有效性、在版面上的位置安排、与文字的搭配等决定着整个版面设计成功与否。  相似文献   

14.
产婵  李云杰 《科教文汇》2012,(36):49-50
室内空间色彩的搭配可以根据室内环境状况,外加设计图案的样式要求和艺术规律角度进行色彩的调配和选用,保证色彩与室内的空间布置和相互关系相吻合,符合色彩学的合理分配和组合.室内装饰期间,室内设计应首先考虑到室内空间效果,以便在室内设计完工后,做到使室内呈现的是一个色彩的主旋律——色调.其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按照设计对象的功能和审美需要加以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15.
张磊  张春萍  朱彬 《科教文汇》2013,(25):79-79,86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助于课程设计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孙琳 《大众科技》2012,(5):262-264
文章阐述仿生学的诞生、仿生设计和现代工业设计中的仿生的应用.详细介绍仿生在旅游工艺品造型创意中的应用,得出运用仿生进行旅游工艺品的造型创意设计,可以加深产品的自然性、趣味性和环保性,从而更好地创造具有浓郁地域文化内涵的特色旅游工艺品品牌.以达到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创造人、自然、工艺品和谐共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韩超艳 《科教文汇》2014,(27):76-77
毕业设计已经成为我们国家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占了很大的比重。然而现阶段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整个社会的发展需求,需要我们寻求一定的突破和创新,且对其进行改革。本文就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措施,为提高毕业生在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方面的质量和探索并开辟一个新的教学培养模式提供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林艳 《科教文汇》2012,(23):39-40
自然与设计关系密切,本文通过探讨自然与设计、文化之间既简单又复杂的关系,呈现设计不仅要仿制自然,而且要进入自然,它如同人类社会一样需要将自己的生命力延续下去。求证设计本身仅仅是一个被功能化了的概念,艺术家的某些职责也因此被界定在为"自然"存亡而服务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9.
朱锦辉 《科教文汇》2012,(30):56-58
本文从方案设计要领、建筑结构、建筑构造、建筑规范等方面入手.以有志从事建筑设计的室内设计专业学生为对象.分析其从事建筑设计的优势及困难所在.并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作参考。  相似文献   

20.
郝斌  任浩 《软科学》2008,22(2):13-17
组织模块化设计过程伴随着三种价值操作,即模块化设计的价值扩散、价值引导和价值整合,同时也创造了成本价值、选择价值和协同价值等三种设计价值。在设计价值追逐中,模块化组织内部展开了设计主导权争夺战,群体的进化博弈催生了两种模块化组织模式:一种是单头领导式的模块化组织模式,另一种是模块集群化的模块化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